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的教养从不居高临下

2016-04-11 荠麦青青 优才成长
真正的教养从不居高临下

文/荠麦青青

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

淘漉音乐(taolumusic)


1


前两天柯以敏对超女大爆粗口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情缘起于331日的超女海选,有一选手开唱前说自己重感冒,随即遭柯以敏辱骂:“不要唱啦,滚吧!”而当另一个选手上场由于紧张而有点气喘吁吁和语音含混时,柯以敏不仅咄咄逼人地问她,“干嘛,很热吗?一直呼呼呼!你谁啊?”而且对其戏弄地模仿,甚至当歌手刚唱一句,便粗暴地打断:“NO!”视频刚出,声讨声便不绝于耳,连导演高群书都斥其“尼玛连做个评委都这样一点教养都不顾地去炫耀权利?”无独有偶,11年前,柯以敏就曾以犀利的毒舌点评而让人大跌眼镜,如今“强势”回归,愈发变本加厉。


4月1日下午,《超女》播出平台发表声明:“我们不支持任何评委对任何选手进行非理性批评和指责,对于此次事件中当事选手表示歉意。”并停止对柯以敏的赛事邀约。


此事虽以栏目组果决的处理而盖棺定论,但无教养事件的高发让这个敏感的话题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毋庸讳言,教养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品行一样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但这张名片经常被人污损,以各种自知与不自知的方式。


2


去年春节同学聚会。某同学属于土豪一族,非名牌不穿,整日衣履光鲜,雍容华贵。席间聊天时,对身边一个天天上下班骑电动车的打工同学说,“你不要整天那么辛苦,女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善待自己,现在七八万就能买车了,你为什么不买一辆呢?总比你成天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好!”


女同学当时非常尴尬,嗫嚅着说,“我买不起。”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个著名的“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我们这位崇尚“善待自己”的白富美同学和当年的晋惠帝有一拼。

以自己的财富持有量和消费水准为和自己完全不在同一个生活档次的人提出所谓“好心的指导”,听上去似乎为对方着想,但其实完全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恤同学的经济实况,更没有考虑到她提出的轻松加愉快就能达成的生活愿景,对目前根本无法实现的同学是多么强烈的心理冲击!她因此流露出来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的狭隘让她的素养短板暴露无遗。


3


几个月前,我去医院进行术后复查,在肃穆逼仄的检查室,当冰冷的器械在我身上游走时,一贯“畏病如虎”的我不由得冷汗涔涔。医生每检查一处,便向旁边的助手告知相关的结果,但晦涩的专业术语几乎都是我所不熟悉的。检查完毕,看着报告单上“洋洋洒洒”、龙飞凤舞的字迹,以及堆砌的生疏的“病名”时,我胆战心惊地问,“大夫,是不是我的身体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医生锐利的目光从口罩上方斜射过来:“多补点医学常识吧,不要被自己的无知吓倒!”


忧心忡忡之下,我拿着报告单又去找我的主治医,面对我的担心,慈眉善目的她微笑着解释:“隔行如隔山,这些医学术语你不明白完全可以理解。放心吧,没什么大碍,这些症状都是术后的正常反应。”然后她又耐心叮嘱我要定时复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逐一交代得清清楚楚。


短短一天之内,冷暖两重天的待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下立判的教养”。以自己的专业去藐视别人的盲点,以自己的“有识”去指斥别人的“无知”,恰恰是最大的无知!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不逞己能,不苛人短,不自恃任何权威而去咄咄逼人,颐指气使。因为他深知,尊重别人就是礼敬自己。


4

父亲退休前一直是个乐天派,但刚刚退休那段时间,一直怏怏不乐,对于一个整天忙忙碌碌,难得逍遥的人而言,我最憧憬的就是退休后可以享受“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散与惬意,所以对于父亲的失落非常不能理解:“我巴不得早点退休呢,能充分享受自由我会更快乐!”我至今都记得说完这句话后,父亲看着我时的那种落寞与幽怨的目光。


直至有一天好朋友的父亲去世,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孝。她说,父亲退休前一直是个工作狂,单位就是他的战场,事业就是他的信仰。因此退休后的父亲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最大意义,再加之她也是工作与家庭牵扯了大部分精力,没有及时体察父亲的情绪,更缺少体贴的陪伴。一年多后,父亲就得了癌症,没捱过两年就去世了。每每说起这件事时她都泪光点点,愧悔不已。至今她都不能原谅自己曾经对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不缺吃不少穿,有钱又有闲,爸爸,您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我们竭尽所能地给了父母我们自认为足以构成幸福的全部要件,但是,我们唯独忘了问一句,“爸爸妈妈,你们快乐吗?”


因为我们尚年轻,无法感知迟暮时的悲凉;因为我们尚在社会打拼,不能深味离开社会舞台之际的失落。但造成这样隔阂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离衰老与死亡还有一段距离,同时也是习惯了把尚未到来的恐惧与考验看做不值一提的东西,把他人正经受的痛苦无意识地加以弱化。


所以,没有对他人困境体恤的关照,没有对有别于我们的生活悦纳的胸怀,则教养难立,孝顺亦难成。



毕淑敏在她的《教养的关系花园》里说,“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和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和我们的上司,尊敬而不谄媚;和我们的同侪,协同而不越俎代庖;对我们的下属,谦逊而不居高临下;对大自然,敬畏而不傲慢......”所以你看,教养从不在不对等的关系中产生,不在毫无边界的扭曲中产生,更不在傲慢与偏见中产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养?尽管大家对它的阐释非常多,但我认同的一条底线是,   不倚仗自己的权力与成就,财富与地位,美貌与门第,知识与经验,不用自以为是的优势与居高临下的睥睨之姿去无视别人的尊严与人格,去凌驾别人的生活与感受。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怀有梦想却暂时无法做到精彩呈现的年轻人;

如果你面对的是因为经济窘迫,而无法像有钱人那样过着体面与奢华生活的穷人;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忧惧病情,汲汲一份明确告知与微小安慰的患者;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生已行至暮年,惶恐于衰老,失意于退休的老人

......

即便你不能理解也请学会尊重;

即便你不能包容也请不要贬斥;

即便你不能感同身受也请不要冷嘲热讽;

即便你不能设身处地也请不要随意戳痛别人的伤口。

很多时候,我们能坚守一些底线,不去凌驾,不去挑战,不去逾越,未尝不是一种教养!


可见,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最起码懂得尊重人性而谨守分寸的人:没有乱扣帽子的责难,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盛气凌人,没有炫耀卖弄的骄矜得意,没有未经省察就妄下断言的粗暴。所以,教养并非高端之物,有时它只需要闭上一张逞快之嘴,关上一道扬恶之门。

故,你即便没有春风之和煦,也不必学秋风之凌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替你翻书,只摘精华

理性文章,每晨必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