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了顶级器材怎么感觉反而低人一等?

摄像人网 摄像人网 2018-08-18

曾经,顶级的器材是激励行内人奋发进取的梦想,而现在,使用了顶级的器材却反而会让你感觉低人一等?嗯,这一切都拜杠精所赐。


事情先从一条短片说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的太浩湖地区,有着闻名世界的“传统木船”文化,那些使用木材手工制造的游艇堪称蓝色湖水上的艺术品。

而一位名叫Tom Turner的船主最近修复了一艘古董木船,它的价值高达惊人的750000美元。

于是船主Tom Turner找上了Ascending Works和Fractal Film Co.这两家影视制作公司,期望以船为主题做一部创意影片。而本片也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船,更为了展示太浩湖长久以来独有的精神内核。此外,船主Tom Turner所珍爱的东西——他的妻子、他的新船、他的房子和他的狗,还有所有人的太浩湖,也都将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于是就有了这部短片——《Timeless》(永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753k1n2x1&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全高清视频文件下载:https://share.weiyun.com/5uS1OSp(复制链接至浏览器)


为了保证制作质量,本片动用的器材都是顶级的。RED公司为本项目特别提供了RED DSMC2 Gemini 5K摄影机,它的双感光度模式使其能够在黑暗环境下拍出高质量的电影画面。而另外一些画面则出自RED EPIC-W 8K摄影机。

即使在平静的湖面上,拍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再使用长焦镜头更是难上加难。制作团队将一台MōVI XL大型稳定云台安装在了另一艘快艇上,片中出彩的快艇跟随镜头都仰赖它的稳定。

而镜头方面则使用了佳能的CINE-SERVO 50-1000mm,它的远摄端可达到惊人的1000mm。不过根据制作团队的说法,该镜头非常好用,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将它和摄影机装到MōVI XL上去的这个过程。

从这个幕后视频中,可以看看这些器材是如何工作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753okvdm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整理一下,本片共用到了以下器材:

  • RED Gemini 5K(摄影机)

  • RED EPIC-W 8K(摄影机)

  • Freefly MōVI XL(重型云台)

  • Freefly MōVI Pro(三轴云台)

  • Freefly Alta 6(无人机)

  • Canon CINE-SERVO 50-1000(镜头)

  • Bright Tangerine Viv 5(滤镜框)

  • Schneider Optics Filter(滤镜)

而正因为这些顶级器材,不知怎么的却惹到了杠精。

当这部影片和幕后视频被放上某网站时,第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简单翻译一下:

还没看视频(抱歉),但难道这不只是一个使用昂贵器材做的练习。那我还不如去看用中画幅相机和镜头拍的照片。


看了这样的评论,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我也被震惊到了。我曾总结过杠精的逻辑,那就是:

你跟他说器材,他跟你说重要的是头脑;你跟他说头脑,他跟你说光有头脑也要用技术去实现;你跟他说技术,他说光有技术没用要拿片子说话;那你跟他说片子吧,他说片子再好你不懂业务,不能赚钱也没用……


那这部片子有器材(顶级器材),有头脑(有经过设计的故事内核),有技术(顶级器材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有一定的影片质量(起码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觉得还不错),也懂业务(卖出去了),就这样也能抬杠?没错,谁叫你用顶级器材的,你用他就能杠。他所不懂的是:是影片决定器材,而非是器材决定影片。


而这位杠精连影片和照片都不分,连视频都没看,就将其定义为“炫器材”的影片,使用顶级器材本身就有了原罪,就低人一等,堪称杠出了新水平,杠出了新风格,将抬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另外,他为什么要拿中画幅相机说事,难道他以为中画幅相机比这套器材贵?


近年来,使用顶级器材似乎成了“只关注器材不懂技术”的代名词,真的有了“原罪”,别说你真正去用它,连讨论都是有罪。在任何谈器材的帖子中,都会有人“提醒”你们要用片子说话。而我想说的是,懂器材也是做好片的重要前提之一,聊器材的时候就让我们只聊器材,谈技术的时候就谈技术,想要抬杠的出门左转不送。


下面这条评论就是其中代表:


简单翻译下:

老实说,这个视频任何现代数码单反相机和一台体面的云台都可以做到,再加上一些好的定焦镜头和一台Mavic Pro。制作的价值源于故事和编辑,而不是昂贵的器材。这些都是顶级品牌,他们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认为除非我们买他们的器材,否则我们就永远无法讲好故事。


看到后面发现这位简直是被害妄想症的典型性患者。不管哪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每款器材也都有它们所针对的应用范围,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使用这样的器材,品牌商并不希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买他们的东西。但在这位杠精的脑子里,你用顶级器材的话你就是和他们一伙的,就是想骗他们买,事实上也许他根本不是这些品牌的目标用户群,以后可能也不会是。


至于这位朋友的专业水平,先不论工作流程方面的不同,我只想知道的是:哪款Mavic能有这样的画质,哪款普通的稳定器能在快艇上拍出同等的稳定性,另外哪款单反用的定焦镜头有1000mm的长焦端?相信各位专业人士都理解,下面这两个镜头就不是他所说的那些普通器材能够实现的——还是那句话:是影片需求决定了用这些器材,而不是器材决定了要这么做影片。

还有更搞笑的评论:

翻译:

如果这些画面代表了拍摄的质量,那它们并不令人印象深刻。老实说这看起来像手机拍的。


这话让人怀疑这位评论者到底是否拥有一台手机,因为只要自己拿出手机,进入摄像模式,你就会知道手机摄像到底是怎样的画质,怎样的焦距,怎样的景深、怎样的宽容度、和怎样的低光表现。从这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民众在对待影视制作有多反智主义,他们不相信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他们认为手机能做到一切,我们只能祈祷这样的人不要出现在我们的客户当中。


如果说行外人抬杠是处于反智主义,那行业内的人当杠精又是什么心态?那我就要问了,面对自己暂时可望而不可及的顶级器材,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眼馋?羡慕?自卑?前两种都是正常的情绪,但如果有人会先想去造个原罪、踩它一脚来寻找一点优越感,那肯定是源于自卑。其实恰恰是他们应该记住,重要的不是器材,而是脑子,不要以器材度人,也不要为器材而自卑,与其苛刻地评判别人来建立信心,不如先想想怎么做好自己。


身处同一个行业,互为隐形的竞争对手,让每个人多少都会存在一些“同行相轻”的情绪。但一个好的行业环境,首先一点就是“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就是尊重这个行业,更是尊重你自己。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花费心血和时间制作的,当作者上传他们的视频无偿供大家观看,甚至主动分享制作中的经验和感受,作为观众,不论你是否喜欢这部作品都可以自由讨论,但不该以充满恶意的语言来攻击,也不用将对方贬得一文不值。


影视是遗憾的艺术,没有一部影片是百分百完美的,再顶尖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而在屏幕前的观众处于上帝视角,这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膨胀感。也许在你看来这个镜头以别的方式来拍会更好,事实也可能确实是这样。但你不知道的是在镜头背后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限制,如果将你放入同样的制作环境中,也未必能实现构思中那种更好的拍摄方式。


当你抱着尊重而非抬杠的态度来交流,语言就自然不会有戾气。有的朋友会说自己主观上不喜欢这部作品的哪些方面,这是善意的而且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当然都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意见。而杠精们上来就两个字“垃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用这两个字总结他自己。


这样的网络舆论环境似乎也真的对行业产生了影响。近几年来根据我主观上的体会,爱“搞事情”的越来越少了。之前有很多业内顶级的制作公司都喜欢拿顶级器材来搞事情,探索设备的极限,寻找更有创意的拍摄手法。但现在,顶级器材被大批杠精强行按上了原罪。也许正因如此,这些有意思的内容也越来越少了——希望这只是我的错觉。


所以,当我看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不是想着简单地评判好坏,如果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有不喜欢或自认为不好的地方,也想想自己如何避免。素不相识的人无偿提供给你学习的参考,应该谢而不是喷,有不同意见也应该以虚心讨论的姿态提出。也许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任何行业平台的存在都是给业者交流用的,而非发泄情绪用的。你可以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也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的作品,但不要有戾气,更不能用语言暴力对待一个无辜的人。


不做杠精,从我做起。



更多阅读

相关文章:低价接活就等于慢性自杀!

昨日头条:如影S与云鹤2,谁才是当今最强单手稳定器

近期热门:让手残党拍片更轻松的神器,可我买不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