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更稳?光学防抖 vs 机内防抖 vs 后期防抖
关注并标星摄像人网
有器材也有技术 有视野也有深度
对手持拍摄来说,画面过度抖动是需要克服的问题。特别是在长焦端拍摄的时候,只要人有呼吸心跳,外界环境有空气流动,抖动就无法完全避免。在防抖需求的推动下,各种图像稳定功能一直是影像前后期产品制造商关注的重点。而对于现代的摄像人来说,有多种防抖方式可供选择,包括光学防抖、机内防抖和后期防抖。
光学防抖主要应用于镜头,简单地来说就是通过陀螺仪感知抖动并通过的镜片的浮动来补偿位移。
而机内防抖的原理则是将传感器固定在一个可多轴移动的支架上,同样通过陀螺仪感应抖动的方向和幅度,通过计算之后控制传感器进行位移来进行补偿。
而后期防抖则完全通过对视频的后期处理来完成,一般方法是放大图像,跟踪画面中的核心点并使其保持不变,然后裁剪掉多余的画面部分。
有人认为无论是光学防抖、机内防抖还是后期防抖都不过是噱头,真正专业的摄像人还是应该通过姿势和基本功来实现图像稳定,并尽量使用三脚架、独脚架、稳定器等支撑器材。那么,这三种防抖到底是不是噱头,实用不实用?看看Eric Stemen的测试。
先来看一下测试中用到的器材:
相机:松下Lumix S1全画幅无反相机
镜头1:松下L卡口70-200mm f/2.8镜头
镜头2:佳能EF 70-200mm f/2.8 L镜头无防抖版本
后期稳定工具:Wrap Stabilizer(Premiere Pro)
其他:松下和佳能的2倍增距镜
Eric Stemen将在两支镜头的70mm、200mm和400mm(实用增距镜)三种焦距下分别进行测试,包括无防抖、光学防抖、机内防抖和后期防抖。由于在实际使用中,两种以上防抖功能组合使用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Stemen也对以上功能进行了排列组合测试和对比。
下面就来看看实际视频吧:(摄像人网编译-中文字幕)
无论如何,说这些防抖功能都是噱头是不科学的,因为它确实能在没有条件使用支撑设备时给摄像人带来真正的好处,这与摄像人的敬业程度无关,有更好用的新技术当然应该大方的拥抱。不过从测试中也可得知,几种稳定技术在不同场景不同应用下效果也是不同的,这还是需要摄像人自己尝试,以达到最适合自己的使用效果。
更多阅读
上期焦点:DJ MAVIC AIR 2型号确认,电池更强,有望月底发布
热门回顾:这头全地形移动拍摄小怪兽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