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画面为证,昨晚中国的速滑冠军实至名归
关注并标星摄像人网
有器材也有技术 有视野也有深度
昨晚的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国选手任子威获得金牌,李文龙获得银牌。比赛过程看得惊心动魄,最后虽然赢了,但很多观众(包括我)的第一感受总觉得不够痛快。出于传统思维,我们都喜欢一场酣畅淋漓,让对手心服口服的胜利,而最后裁判判定率先冲过终点的匈牙利选手刘少林犯规,似乎让人觉得中国队的冠军是捡来的,甚至是吹来的。
来源:人民日报
最后冲刺阶段的画面也很不好看,特别是下面这个镜头,被韩国KBS电视台反复播放:
从这个角度看,任子威似乎用双手拖拽领先的刘少林致其摔倒,为何这不是犯规?这里就要说到一个摄像常识了,长焦镜头压缩了空间距离,人们无法准确估算画面的实际位置和深度信息。从另一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上面的镜头欺骗了你。
这个角度就看得很清楚,任子威一个干净的内道加速超越,而刘少林伸出左手阻挡任子威,同时将其挤出了赛道。这是妥妥是一个犯规动作,而且相当危险,主裁判的判罚没有任何问题。任子威扒开自己身前的阻挡物无论是出于保持自我保护的需要,还是出于保持平衡的需要,都是合理动作——裁判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在之前,刘少林在超越任子威时也有一个危险的犯规动作,他越过了蓝线,内切到侧面再向外将领先的任子威挤到外道,让自己获得领先。同样有视频为证。
所以,裁判判罚有理有据,冠军实至名归,完全经得起推敲。而今天上午,国际滑联发表声明,驳回了匈牙利队对刘少林被判罚的申诉,判罚的结论是“在直道由内向外变道造成接触”以及“在终点时用手臂阻挡”,与视频证据完全相符。
北京冬奥会全面采用视频助理裁判(VAR),场馆内多个超高清高速机位捕捉的画面可为裁判提供即时回放,面对质疑也能作为最有力的判罚依据。
而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VAR还未普及,那一届冬奥会中误判和争议始终不断。事实上,VAR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被提出,2016年开始测试应用,主要面向足球比赛。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VAR首次在全球赛事中使用,视频裁判团队不但拥有球门、越位以及场边的专用VAR摄像机,还能调用现场33台转播摄像机的画面,其中包括8台慢动作摄像机和4台超级慢动作摄像机,真正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犯规动作。
VAR的效果也很明显,俄罗斯世界杯被认为是自1986年以来“最干净”的一届世界杯,运动员的危险犯规动作有明显收敛,裁判亮红牌的次数也是1978年以来最少的。而判罚点球的次数则有上升,打破了1998年的纪录。这被认为是VAR的功劳,大大减少了禁区内犯规的漏判。
这些成绩也让VAR在其他体育赛事中快速普及,比如篮球、冰球、击剑、田径等等。像短道速滑这样速度快、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更是非常适合VAR发挥作用,裁判肉眼可能会漏掉的细节在摄像机上一览无余,而摄像师在拍摄的同时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助理裁判,这感觉不错。
不过争议总归无法避免,但也不是针对运动员的。批评者认为VAR让短道速滑项目损失了观赏性,因为每一场比赛完成之后,裁判都需要认真查看回放,以确认每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合规性。赛场上的第一名未必是最终的第一名,让比赛缺少了畅快感。不过在我看来,在不犯规的前提下争夺第一是体育精神的基础,为了照顾观赏性而牺牲公平性是不合理的。VAR能降低裁判的主观判断因素,让比赛更公平,这也是国际滑联做出终审判决的依据。
总而言之,祝贺中国短道速滑队。
2022-02-05
2022-02-04
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