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影十年,DJI是怎么“Pro”起来的?

摄像人网 摄像人网 2023-12-15
关注并标星摄像人网
有器材也有技术 有视野也有深度
在不久前的 BIRTV 上, 大疆以 DJI PRO 之名参展,在记忆中这似乎是第一次。本届展会中,DJI 展示了其最“Pro”的产品阵容,从空中电影机 Inspire 3,到全球首秀的 Ronin 4D-8K悉数惊喜亮相。丰富的产品组合展示以及专业生态解决方案展示着大疆在专业影视领域不断精进的技术突破、产品革新以及始终坚持助力用户创作自由的初心。


众所周知,Pro 就是“professional”(专业)的缩写,即为“专业”的意思。根据官方的解释,DJI PRO 是大疆的专业影像产品线。大疆做专业影像产品的历史其实相当长,几乎贯穿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往前追溯十年,2012年,大疆正式设立了专门服务影视创作者的DJI PRO产品线,希望通过更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创作体验,并陆续推出了DJI Ronin系列、DJI Inspire系列、DJI Mic 系列和DJI Transmission 系列,“天地一体”的全生态摄影解决方案渐成规模。在产品迭代与技术革新的旅途中,我们可以看到 DJI 是如何一步步 Pro 起来的,又是如何赢得 Pro 人士真正的尊重的。

天空的惊艳

在更多人的印象中,大疆是无人机的代名词。所以聊到DJI Pro ,自然离不开它在天空端创造的精彩。DJI 的第一款 Pro 产品就是可用于影视航拍的筋斗云 S800 飞行平台,它发布于 2012 年,可搭配禅思 Z15 云台,搭载专业单反和无反相机进行航拍。在无人机航拍兴起之初,S800 抢占了一席之地。


而 2014 年发布的 Inspire 1 则体现了 DJI 对 Pro 级无人机产品更多的思考,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结合了专业级产品的高配置和消费级产品的易用度,为专业影视航拍业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 Inspire 2 更搭载了超前的配置,包括 6K Super35 拍摄能力,DL 卡口可换镜头,以及CinemaDNG 和ProRes RAW 内录等,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由于 Inspire系列对标的是成本高昂、手续繁琐的传统大机架航拍,在画质提升到足以与电影摄影机相匹配之后,前者的优势更加明显,正是乘着这个技术变革的新风口,大疆得以趁势切入相对封闭且保守的电影制作市场,并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接受。因此从 Inspire 2 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其在知名电影拍摄中的应用,如《影》、《八佰》、《流浪地球》、《悬崖之上》等等,大疆与行业的连接也愈发紧密。

而Inspire对比大机架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灵活,它极小的尺寸可以在后者无法飞行的空间进行精准地运动拍摄,还不会产生过大的气流和噪音对地面产生影响。因此在许多 Pro 用户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 Inspire 系列用作运动拍摄设备,替代索道甚至伸缩炮,实现从天到地等等富有想象力的大范围运镜。Inspire不再限于航拍,而是成为了可以实现各种构想的拍摄工具,它已在 Pro 领域站稳脚跟。


磨剑 7 载的 Inspire 3 则更进一步——其设计雏形早早在产品经理脑中诞生,经过无数次思考探讨,灵感的火花跃然纸上。但同时,它也扎根剧组,贴近这个“问题和需求产生的地方”。产品经理带队进组,原型机在高强度的实战中锤炼,在一线用户的反馈中改进,最终成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对功能、效率、稳定和便捷的考量。作为一台定位于“空中电影机”的新概念拍摄设备,航拍只是它的众多应用场景之一,它所面向的是更广阔的舞台。因此,如果要谈 DJI 是如何 Pro 起来的, Inspire 系列是一个重要答案。


地面的崛起

相比无人机从空白市场切入市场,地面拍摄端的竞争对手则更多且更强大。在 DJI 走向Pro 的过程中,地面产品 Ronin 系列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DJI 电子云台的开发始于 2009 年,开发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航拍画面的抖动问题。与 S800 飞行平台同步发布的禅思 Z15 云台,也可被看作大疆首款 Pro 产品的一部分。


禅思 Z15 绝对可以被看作是 Ronin 系列的始祖。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Z15 的外形非常具有年代感,且兼容性不佳。后续大疆推出了多个版本,以适配不同的摄影机,包括 BMPCC、GH3、a7 以及 5D 系列等。而在禅思 Z15 被广泛应用于航拍之后,将三轴云台技术移植到地面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初代 DJI Ronin。


DJI Ronin 占领市场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航拍使用的云台。比如Freefly 推出的 CineStar 三轴云台,既可吊挂在无人机上 ,也可以搭配手柄组件进行手持拍摄。与此同时,大疆也按照自己的节奏步调分别推出了 Ronin-M 和 Ronin-MX 等,对产品线进行补充,改变局面的转折点很快就将到来,多场景应用的专业手持稳定器真正被推向电影市场。

2017 年 Ronin 2 的诞生既是转折点,也是里程碑。它的意义不仅是技术指标的提升,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疆专业产品的开发思路。它是“产品进组”的最初尝试,在原型机阶段,大疆的工程师就带着 Ronin 2 的原型机深入《邪不压正》剧组,成为了摄影组的一员真正沉浸式参与了几乎整部电影的拍摄。在电影中,摄影指导设计了很多难度极高的运动镜头,研发工程师必须与创作团队⼀起共同制定拍摄⽅案以及在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无心插柳开发出了大师摇轮,对云台实现了更精准的控制。


比起 MōVI Pro,Ronin 2 可快速与其他设备转接,电机扭矩更大,能承载的设备更广泛,也更容易调平,满足了剧组对更高效率的要求。后者的优势还包括更丰富的接口,以及丰富的远程控制方案、先进的云台自动校准算法。相应的代价则是 Ronin 2 重了很多,然而在人力充沛的电影剧组,这相对而言又算不上是一个大问题。况且即便需要手持拍摄,也能很容易地通过易事背等方式减轻负担。


因此,Ronin 2 经过不断完善,在五年后的今天已经在电影级云台领域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你看到的90%以上国产电影及众多海外大片,其幕后的拍摄几乎都少不了 Ronin 2 的参与。


Ronin 2 和大师摇轮的诞生过程,让大疆意识到,只有扎根到一线去,贴近用户,以用户的思维和实际需求出发,才能让强大的技术实力真正转化为专业人士所欢迎的成果。这一指导思想也成为了 DJI PRO 遵循至今的产品开发理念和方法,即大疆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的“求真”。

在 Ronin 2 之后,大疆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将工业级的云台技术“下放”,于是,单手柄的 DJI Ronin-S 诞生了,在这个领域大疆也不是最早的,但它再次终结了比赛。


Ronin-S 是很多非航拍摄影师购买的第一款大疆产品,跟 Ronin 2 一样,它比同类产品重,甚至收获了“健身器材”的“美名”,但好用是硬道理。拥有强大扭矩的电机、优秀的算法、首创的运动模式、酷炫的无限位 360 度旋转功能、还有超长的续航能力……后续 DJI Ronin-SC、RS 2/RSC 2、再到 RS3/RS3 Pro/RS3 Mini,单手持的如影系列每一代都进行了显著的技术跨越,从设计到算法的综合提升。同时随着轻质化材料的应用(异型碳纤维⼯艺),“健身器材”的帽子也摘了,首创的“自动锁轴”等新功能更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体验。更重要的是,Ronin 生态的概念开始成型。


上面提到的 Ronin 2 和大师云台可以看作是 Ronin 生态的首批产品,而在 Ronin-S 推出时,也能够通过侧面的 8 针接口连接大师摇轮、体感控制器、跟焦马达等配件。RS 2/RSC 2 更正式提出了“生态”的概念,并在 RS 3 时完善并发扬光大。如果说 Ronin 2 让 DJI 的品牌在行业顶部支棱起来了,那么RS 系列让 DJI 的专业形象深入到了更多用户的心中。

再次站在起点

在 Ronin 生态的构建中,DJI 终于将触手伸到了最核心的领域——摄影机。电影摄影机是电影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即便大众认可你是个 Pro 品牌,也不等于你能造摄影机,反过来说,如果造出一台成功的电影摄影机,无疑能将 DJI 提升到一个全新的 Pro 高度。

Ronin 4D 可以说是 Ronin 系列面向下一个十年的产品。全画幅、双原生 ISO、内置 ND、超高清拍摄能力、可换镜头、精准自动对焦、强大内录格式、4D 图像稳定系统、还有分体式版本……Ronin 4D 几乎提供了一名“Pro”影视摄影师当下所想要的一切。


本届展会上全球首秀的 Ronin 4D-8K,它的定位不仅仅是一款面向移动拍摄的特殊摄影机,利用 Ronin 4D Flex 的分体功能,更能让用户在需要时解除云台限制,完全以传统主摄影机的方式来拍摄。


Ronin 4D,再次站在了起点,就如前辈 Ronin 2 一样。在电影摄影机领域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先行者或成为先烈,或徘徊在行业边缘,未能真正入电影人地法眼。而大疆选择了一项非常聪明的路线,它不生产与传统电影机相重合的产品,而是利用自身在云台方面的技术优势,直接研发一款前所未见的产品,以全新的角度切入市场。


对于小型影视团队来说,Ronin 4D 是一个超便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按照大疆的设想,这是一套“能放入背包的摄影组”。而在大型电影剧组,Ronin 4D 在机动拍摄、复杂运镜、特殊角度、狭小空间等应用场景是具备吸引力的,国内多部院线电影都采用了 Ronin 4D,而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外电影剧组,也开始将该机投入应用。总体而言,电影行业对 Ronin 4D 接受度正在提高。


如今的 DJI PRO 已经形成了专业产品的体系化,“天地一体”解决方案,以 DJI Transmission 为节点,将 Ronin 地面设备与空中电影机 Inspire 3、加上摇轮、监视器、跟焦器等全部设备无缝连接到了一起,并使用开放的协议,兼容第三方的产品,实现手持、摇臂、车拍、航拍、飞猫、甚至机器人等各种高机动拍摄方案。而这一切都是大疆工程师一步步在剧组中打磨出来的。现在,无论是否是大疆用户,无论是否用过大疆产品,没有人能怀疑 DJI 这三个字的“Pro”含量。“专业生态、效率为先、创作自由”的理念也真切地通过产品传递到了用户心中。


DJI 的雄心远不止做一个 Pro 品牌,而是聚合各方合作伙伴,做影视器材领域的“新基建”。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质疑和阻力一定会有,但我愿意相信,年轻的 DJI PRO 大有可为。


DJI x 封神,揭秘史诗巨制电影幕后


索尼新电影机,松下新相机,苹果新手机,将同日发布!


5支微单镜头“只要”16万,但却是真心便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