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42集的《欢乐颂》,被“打脸”了100次……

余亚莲 南都全娱乐 2017-08-21
南都全娱乐(微信号:nd_ent)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南都立场


《欢乐颂》今晚大结局了。。

五位女主角的结局都很圆满——

安迪在度假时跟包奕凡相遇

曲筱绡和赵医生被父亲堵在床上。

樊胜美找到新工作,要搬到市中心,王柏川向她表白,实力虐狗。

但是,见男友父母时又出了“幺蛾子”,(暗示续集剧情?)

邱莹莹工作被老板赏识、也有了男朋友。

乖乖女关雎尔也转正了。

看完42集的《欢乐颂》,娱乐君心情很复杂,像坐“过山车”,所有角色轮流被骂,然后再轮流洗白。

前一天你还把某个角色往死里“喷”,后一天你就恨不得把说出去的话再吞回来,不看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打脸”,即便算看到了大结局也依然没什么×用,因为还有第二部、第三部……

谁知道制作方还会出什么“幺蛾子”?把你喜欢的人“黑化掉”,把你极度厌恶的人“洗白白”,“玩反转”他们玩得乐此不疲!

在这部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善与恶、正与反、是与非,你喜欢的“好人”分分钟会让你觉得像是吞了一只苍蝇,你厌恶的“坏人”又瞬间能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一定要用黑白来分,那么所有的角色都是“奥利奥”。

人性都是复杂的,想要精准的展现真实的人性则更为复杂。

也许《欢乐颂》对现实的展现有偏差、有疏漏、有失真,但至少观众看到了想要展现真实现实的诚意,哪怕这种现实让你如鲠在喉,不那么喜欢。

《欢乐颂》千人千面,到了收官之际,无论是收视率、网络点击量、微博话题榜都高居榜首,成为一部现象级大剧。

人设反转
粉转路→路转黑→黑转路→路转粉

剧中“五美”,安迪是脱离了现实的上帝视角,但除了她所有人都很复杂。一个一个被“黑化”,再一个一个被“洗白”。
第一个被“黑化”的是邱莹莹:爱上渣男、不听朋友劝告、迷恋于成功学、不识好人心、凡事不知好歹、拎不清。

第二个被“黑化”的是樊胜美:虚荣圆滑、爱攀高枝、迷恋名牌包包、瞧不起没钱男人。

第三个被“黑化”的是曲筱绡,势利实际、拜高踩低,对安迪和樊胜美两幅嘴脸。

第四个被“黑化”的是奇点,在别人背后评头论足,站在高处俯瞰他人、分析他人,以利益得失来计算友情和爱情。

“黑化”容易“洗白”难,剧组也是真心不怕折腾。

播到大结局,你才发现——虚荣的樊胜美善良、孝顺,为家庭牺牲了一切,在遇到危险时还记得要曲筱绡躲在车里别出来,就连她爱名牌包都有了最新解读:她卖掉了名牌包换成A货,把钱寄给了父母。

拜高踩低、实际利益至上的曲筱绡也有了“新用法”,她和奇点这两个“利己主义者”用最现实的手段,将樊胜美从家庭的泥沼里拯救出来。

即便是凡事“拎不清”的邱莹莹,在安迪遇到困境时,也展现出她无惧无畏的强大内心和永远没心没肺的热情。

从一开始的邱莹莹、到樊胜美、到曲筱绡、再到安迪……每个人都会有困境和缺点,在一段剧情内,都会被观众“喷成筛子”。

然而,她们最大的缺点或者特点,在某一特定时刻、特定场景,反而会成为最大的优势。

最后十集,观众对角色的评价时常180度大逆转,“打脸”分分钟在发生。

在观剧过程中,网友对于各个角色粉转路、路转黑、黑转路、路转粉,转了个七荤八素……

这些人组合在一起,不放弃对生活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迄今为止,22楼“五美”中没有被“黑化”的只有关关,相信娱乐君,“蔫坏”的制作方在第二部中迟早“黑化”她。

三观反转
从荆棘满地→看到一路高歌

在《欢乐颂》播出过程中,有段时间关于价值观的争议特别多。

是“三观”有所偏差?还是现实血淋淋的展现?

是告别了“傻白甜”童话,还是依旧逃不开“金手指”的开挂?

是《小时代》似的心机处处?还是五个女孩在面对荆棘满地时的“一路高歌”?

是电视剧展现的社会太过残酷,还是残酷的根本就是社会现实?

有人不喜欢它,认为“太过势利”,也有人很喜欢它,因为太另类了,让影视作品告别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童话,是一部凌迟现实的教科书:“剧中角色站在阳光下向你微笑,然后导演一刀一刀雕刻,直到角色浑身血淋淋。”

关于欢乐颂的价值观,正反双方赤膊上阵——

豆瓣作者haylin认为:“我并不需要《欢乐颂》来告诉我残酷的社会现实是什么,剧中揭露的‘刻骨现实’,不过是说明了由上至下的阶级歧视是存在的。”

还有人说:“不喜欢这部剧的人就这么害怕去触碰现实么,就这么需要电视剧来制造虚假繁荣么?阶层差异怎么了?看到满屏屌丝逆袭白富美、灰姑娘搭上王子才让人恶心好不好?”

然后又有人反驳:“可悲的不是因为它现实,而是因为它只有现实。”

娱乐君在看剧的过程中也曾“心灰意冷”,此剧的主题是“生活虽然荆棘满地,但我们仍要一路高歌”,只可惜在前面30集的,只看到荆棘满地,没看到一路高歌。

没钱不仅买不了房、买不了车,没钱还无法获得独立健全的人格。

但是,播到最后10集,又“打脸”了!!!

当五个不同阶层的女孩汇聚在樊胜美的老家、共同对抗要债者的时候,几个女孩一个拿防狼喷雾,一个拿小刀,最安静的关关掉出一把大砍刀(果然“会咬人的狗不叫”)……那一刻,才是“五美”友情的大爆发,才真正“破冰”了“阶级”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影视作品到底应该鼓励阶层流动,还是展现现实中的阶层差异?鼓励阶层流动就一定要拍成“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么?

像《欢乐颂》这样展现现实,然后再在残酷的现实中去寻求阶层流动、阶层融合的可能,就不行么?

我们看了太多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看了太多的童话。童话要有,梦想要有,但也不能只想看童话,只躺在床上做梦吧。

《欢乐颂》虽然狠,但总算是在试图展现真实。

不可否认,作者确实偏心
最后,有一点确实不可否认,原著作者或者说编剧的确偏心。

安迪和曲筱绡是作者的真爱,安迪开了上帝视角,曲筱绡是作者“亲生的”。

所以,在《欢乐颂》中,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作者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和处理事情的老辣干练,都赋予给了安迪和曲筱绡,对另外三个未免太过轻视。

富人“开了挂”一样,安迪和曲筱绡做什么都能成功,而那三个租房的女孩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能力缺陷,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遇事最终只能依靠她们的富豪朋友。

电视剧展现的是这样一个食物链,安迪比曲筱绡强,曲筱绡比关雎尔强,关雎尔比樊胜美和邱莹莹强,完全以金钱来划分人的能力,这让人感到绝望。

所以,制作方想要展现现实的初衷是好的,但总有掌握不精准的地方,因为现实远比影视剧要复杂得多。

撰文:余亚莲
编辑:刘卫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