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家推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苏昉 ——千年古城池的守望

2017-06-22 魅力庐江网

投稿、提建议、咨询问题、免费发布便民信息、商务合作等请加微信ljzb2123

作者简介:

苏昉,1965年生,安徽庐江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已在《诗刊》、《飞天》、《安徽文学》、《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1000余篇(首),获奖100余次。曾荣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出版主编散文集《美丽的汤池》、《桃花岛文集》,个人诗集《湿地诗草》、歌词集《歌谣里的水乡》。


千年古城池的守望



古城池是春秋时期皖中舒国都城所在地,又叫“大城畈”,位于庐江县城西南12公里柯坦镇陈池村境内。古城池以西为大别山余脉,蜿蜒起伏到这地方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方圆百里,富饶辽阔,河流相串,良田万顷,是巢湖南岸天然粮仓。远古时期的皖中地区,居住着蛮夷民族,最早文献记载于《左传》、《史记.伍子胥列传》,夏、商、周时期,此地为古舒国之域。《括地志》云:春秋时,舒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年)因“群舒叛楚。夏,(楚令尹)子孔执舒子平,舒亡。”秦王政,十四年(前223年)楚亡,舒邑属九江郡,汉置庐江郡舒县。

古往今来,岁月湮灭了一座古舒国都城,皇天厚土掩埋了一段尘封的庐江郡历史。在我从事近二十年文物工作期间,曾无数次陪同省文物专家来此考古发掘,每一次都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这个叫“古城池”的地方,方圆5公里,可以想象当时古舒国及汉庐江郡商贸的繁华与鼎盛。站在城池埂上,东北风从土城墙外吹来,呼啸声摇曳着树林,感觉如千军万马,从眼前匆匆掠过。当地农民因外出打工,抛荒的土地,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极目苍穹,犹如穿越时光隧道,寻觅古城址的历史脉络,思绪万千,无不感叹岁月如梭,光阴易逝。

探寻古城池中心地段,面积约2平方公里,呈四方形,内城虽变成粮田,但从整体上看仍不失原貌。在与村里一位80高龄的徐姓老人交谈中得知,古城池分为东城和西城。前城门向东,后城门向西,与《庐江县志》等史志资料记述基本相符。东城门护城河前为水圩,有一条水圩古巷,即今天的水圩村民组,是用于进攻或防御敌人侵犯的安全屏障。西城门前有“荷碧塘”,呈月芽形,建有亭台、水榭、楼阁、栈道等遗迹,是古城池后花园赏景之地。退进入马槽深山,可藏匿10万大军。距城西门3公里地,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运兵道,南通桐城大关,北过香茶岭通十八里长冲,设有冷水关。从古城遗址的外部环境看,东有巢湖、黄陂湖兵船水道,陆路设有车马驿站,大、小烟墩“烽火台”是两处用于燃放狼烟报告敌情的警示前哨。

汉庐江郡是三国东吴名将周瑜出生地。位于大城畈遗址正南方,一条东西约1华里长的古街道,将周家祖屋分为两半,《三国志》载有“道南大宅”之说。周瑜将“道南宅”让给来庐江躲避祸乱的孙策居住,孙策“公堂拜母”,与周瑜结为生死兄弟。孙一统江东后,征战南北,途经庐江郡补充粮草,周瑜于舒县大开城门迎接。古城池依山傍水,自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周氏祖先看重了这块“风水宝地”,世代在此定居。周氏祖宅前,有一口千年古井叫“周家井”,滋养繁衍出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周氏家族。据《庐江县志》、《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一脉,只是周氏家族中一个分支,周家井见证了周氏千年香火繁盛的历史。据说周瑜从出生、成长到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他青少年时光大都是在庐江郡度过的。当年,周瑜的妻子小乔和岳丈乔国老也曾在古城池定居过,今新田村大城、大汉村民组均留有遗迹与民间传说,后因战乱颠沛流离别处。周瑜死后按汉时风俗,灵柩经芜湖运回家乡,被安葬在庐江郡舒县城东郊外安丰乡,即今庐江县城东门横街朝墓巷周墓村。数年后,小乔因思念周瑜过度,忧郁而死。墓葬县城西门乔墓巷“庐江八景”之一“绣溪春涨”处,当地人叫“周婆墩”,毁于七十年代农田水利建设。

古城池以北地势较平坦,是兵马操练场,田野中央有一口大水塘,当地百姓称之“大汉塘”,现为城池村灌溉庄稼的水库,水面积300余亩,专家考证为古代兵马饮用水的当家塘。大汉塘内水杉丛生,树木葱郁,白鹭翔集。当年高耸的古城墙被剥蚀成“埂”,虽历尽沧桑,但古城墙遗址依旧,古城池地貌依然,护城河依稀可见,碧水清清,蒿草凄凄,环绕着古城址相依相伴。当地农民耕地时,偶尔挖到古城砖、古陶罐等生活器具碎片。虽时过境迁,仿佛仍能看到当年诸候争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曾在此筑城为都,囤粮积谷,操练三军,欲与隔江相望的东吴决一死战。民国初年,“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回家乡路过古城池咏《大城畈》诗一首:


遗址凄悷大城空,断垣颓壁落残红。

荒冢厚土埋征骨,战马嘶咽泣江风。

今有几朝帝王在,不见当年称霸雄。

功名千古垂青史,家国兴亡俯仰中。


古城池右侧有一个“草院”,今草院村民组,是屯积兵马粮草的场所。大荒田、小荒田,即今徐田村民组,近千亩良田荒废专供魏军放马、练兵。在古城西边有老曹山、小山,即今土院村民组的两处土山,曾出土过石斧、石簇、麻布文陶罐等文物,为古人类活动居住遗址。

1958年大跃进期间集体寻宝,当时人民公社组织挖掘队,在老曹山挖开一座千年古墓,出土大批金银珠宝、佩剑、青铜器、陶器等随葬品,按墓葬的豪华程度可确定墓主为武将,当地人叫“曹王墓”,无史料记载,传说与曹操有嫡亲关系。历史上的庐江郡,历经战火烽烟,几兴几废。三国时,曹操看中了江北这座人气旺盛的古城池,背靠大别山余脉,进可攻退可守,且南临长江,东濒巢湖、黄陂湖,水系发达,物阜民丰,自古为军事要塞,吴楚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他决定在此筑大城,安邦立业。后因战事频发等多种历史原因,曹操建大城工程半途而废,留下了“千年古城池”的民间传说。

位于古城池东南一公里处有一座白兔山,山间长满松树,雨后的山野,雾气氤氲,路边的岩石旁开着雪白的蔷薇花。此山脉由三座相连呈圆顶形小山峰组成,传说是宝兔拉下三粒屎变成的,现已被庐铜铁路石料场挖掘利用,其中一座山整座山体遭到破坏,失去了原貌。山下有个周井村民组,一半人口为周姓人家居住,据周氏家谱记载,均为周瑜后裔。

1986年大旱,该村淘土井,无意中从井里淘到石斧、石箭、陶鼎,上交给了县文物管理部门,经鉴定为商周时期文物,证明5000年以前古城池就有人类活动居住。当地百姓在田间劳动时,还经常犁出石矛、石锤之类原始石器。当时人类开始聚集这个地方,看到了这里可农耕可经商兴业,气候、自然和山水环境,适宜人类繁衍生息。从整座古城池布局上看,可见古代先民独具匠心的慧眼,无不感叹称奇。省文物专家从城墙脚下发掘的文化堆积层考证,该古城遗址经历过繁荣与衰败,断定古城池真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3000多年历史了。在沧海桑田与时光的轮回中,静寂的古城池,期待着人们去探索、研究、思考与发现。

大城畈,一座守望了千年的古城池,曾经有过车水马龙的街市,驿马飞驰的古道、笑语喧哗的茶馆、酒肆……硝烟散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秘密。这是老祖宗留给人后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加强保护、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恢复重建“大城畈古舒国遗址”,或保护性规划建设一座“三国古城池遗址文化公园”,将其申报为省保、国保文物单位,不仅把它建设成文化旅游景点,更重要的是将这几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千秋功业,福泽后辈。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大城畈遗址的保护不再停留在文字宣传上,而是在推进人文庐江建设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古舒国、汉庐江郡历史文化的璀璨与荣耀,成为皖中历史文化大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柯坦老街印象



老街很老,老得只剩下两个字“柯坦”。在我的印象里,柯坦老街西靠崇山峻岭的马槽山脉,牛王寨就像一把座椅,柯坦老街就卧在座椅里边成为一道风景。老街南边是一马平川绿野如绸的叶家畈,由北向南长约两华里为一片枫杨林。郑家庄园位于老街东侧,呈丁字型,形成东西长约500米人行街巷。一幢幢老宅褪去了往昔的喧沸,青砖古瓦的马头墙,木质结构的二层花窗小楼,镂刻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福禄寿喜、松鹤腊梅、富贵牡丹等,不失皖中徽派古建筑风韵。老街历数百年,古树参天,竹木竞荣,柯坦河象一条绿色绸带绕老街而过。

踏花归去马蹄香。我不是那一只追香的蝴蝶,也不是观光赏景的那前朝骑马的秀才,不知道百年前老街的那个样子,只知道从老人讲叙的记忆中、从史志资料记载的文字里,了解到柯坦老街曾经的繁华。这座连接着庐江与桐城两县交界的商贸重镇,向世人展示过她前所未有的魅力。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柯家坦镇,安徽省庐江县西三十里。”柯坦,当地人称“柯家坦”,在与居民的交谈中,我终于了解到柯坦老街的来历与发展脉络。每年雨季来临,洪水从山区带下大量泥土沙石,沉积成一片平坦的滩头沙地。大约在500年前的明朝,有一户柯姓人家从江南迁徙到这里,看上了这地方风景秀丽,依山傍水,且地势平坦,便在此开荒种地定居,“柯坦”由此得名。

自古以来,柯坦老街商贸繁华,药材、桐油、生漆、毛竹、茶叶、木材、动物毛皮等土特产品汇集小镇,油坊、染坊、糕饼坊、黄烟店、香店、中西药店、理发店、茶行、米行、布草行、裁缝铺、杂货铺、铁匠铺、当铺、酒肆、旅邸、竹木加工厂、柴草厂、菜市场等形成自然集市,久盛不衰。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御史大夫柯舒,庐江柯坦人。其母一生吃斋行善,后皈依佛门,出家于枞阳麒麟山当了尼姑。柯舒与海瑞同朝为官,关系甚密,为孝母辞官还乡。他利用当地山区毛竹资源,大力发展“舒”字号竹编工艺品,特别是“舒席”销往宫庭,为众妃喜爱的御用品;他利用虎洞方家小店空旷山野发展养马业,马市交易异常火爆,柯坦镇商贸荣盛一时,名扬四方。清顺治元年(1644年),叶良熙、良进兄弟从歙县来柯坦从事竹木业加工,其后又有婺源、太平、旌德、桐城等地江、徐、宋、郑等姓氏迁来柯坦亦农亦商,柯坦镇成为县城西南山区竹木工艺与土特产品集散地。同治三年(1864年),柯坦被列为庐江县32镇之一,当时柯坦镇商户有300余家,商贸繁华区长约一华里。丁字形小街,东、南、北三道闸门,设有值班碉楼,每到三更后,有专人关闸门,以保商户和居民安全。

古镇柯坦,钟灵毓秀,出了几个地方灵魂人物,支撑着老街不衰的文化。清建威将军王立堂,柯坦桥河人;建威将军(正一品)叶长青、昭武都尉叶文莪、叶章桦,柯坦叶畈人,皆为清末抗法、抗日爱国将领;江开,近代诗人,字龙门,柯坦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至紫阳、咸阳、富平等县知县,精于书画,自号书画禅。所为传记颇有小说气,诗多感时抚事之作,著有《浩然堂诗集》。生平事迹见《清画家诗史》,庚下、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狄藻贤《平等阁诗话》。太平天国时,柯坦陈埠小街出了个听王陈炳文,少时随母讨饭,在屈辱中养成爱憎分明个性,且力壮如牛,能舞80斤重大刀,好为贫苦百姓打报不平。沦为湖匪后,出没于巢湖、黄陂湖一带,铲富济贫,救助穷人。1853年于芜湖投奔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屡立战功,三河之战,率部冲锋陷阵,大败清军。民国时空军少将叶逸凡,南京沦陷,为保民国政府撤退重庆,与日军机决战长空,英勇无敌。解放后小镇出了个著名作家叶明山,湖北省影视剧创作中心主任,著有小说集7部,电视剧连续剧《男儿女儿好看时》、《襄河二月》编剧,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

去柯坦老街,必去郑家庄园,那里的古建筑尽显徽派精致与典雅。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座始建于1880年的百年老宅,其主人郑临川,曾任河南省中牟、蔚氏、新郑三县知事。据说卸任时,推回13辆独轮车白花花的银子。他相中老街“笼子地”风水,建成了在当时华盖一方,占地10余亩的郑家庄园。

当年的郑家庄园,西高东低,柯坦河穿庄园而过,于后花园形成装鱼的张笼,喻义“聚财”。庄园里时有白鹭飞来飞去,弦月湖畔的山坡上有一片枫杨林,早晨三五点钟鸟语不绝,郑先生有早起习惯,爱在后花园里打拳、练剑、吟诗。70年代修建虎洞水库,柯坦河改道环老街东流,但并不影响郑家庄园的灵动秀美。庄园外圆内方,形似钱币开元通宝,建筑面积约5336平方米,前厅后院五进五出,中间为走马转心楼,全是圆柱木质框架结构。老宅皆为二层木楼,廊柱挺立,檩壮梁重,八卦门窗,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所用木材皆由云南水运而来。当初建造房屋时,先做子母榫相扣合,立梁柱框架,再由1000多人将房子框架整体抬移到地基石槽合拢固定,夯实斗拱,镶嵌上山水、戏文、鸟兽、花草、祥云等浮雕图案。庄园砖墙瓦顶皆为糯米丝浸白石灰砌成,以豆浆凝固打磨,不仅富丽堂皇,历经百年风雨,仍坚固持久。

这是书法家郑临川告老还乡,为寄情山水,颐养天年,建造的一处晚清私家园林。由于郑先生儿女有的参加共产党、有的移民定居海外,也有追随国民党退守台湾,解放后家人将庄园整体移交给当地人民政府,并主动放弃了房产所有权。文革“扫四旧”时,精美雕刻被当作“封资修”产物铲除,庄园遭到严重洗劫和破坏。加上老宅年久失修,漏水潮湿,没有消防设施,80年代初,一次雷电引发了一场无名大火,烧毁古建筑数十间,庄园内18棵百年桂花树,火灾中仅剩下10棵,但每年到八月份,盛开的桂花,香透了整个柯坦老街。

老街很老,老得渐渐被淡忘成一栋栋现代化高楼,淡忘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淡忘成水泥钢筋的冷漠和生硬的记忆。但柯坦河畔的那一棵有着600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不沾染秋天一丝杂色,那种纯净扇形的树叶经阳光照射,闪出金子般梦幻的色彩。老街在岁月的烟雨中,造就了柯坦特有的文化韵味和古朴淡雅的灵气,陶冶成老街人的优良品德,锤炼为生存而勤劳拼搏的自强不息精神。

此刻,耳边传来几声孩童哭闹或犬吠鸡鸣,在绵延不绝的群山古道上,柯坦老街越发显得出奇的静谧和闲适。难忘那老院子里百年的五谷树,结出了希望中饱满的籽粒,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五谷丰登的生活美景。深刻地感受到岁月沧桑的老街,显得那么和谐安祥而优雅,如一幅色泽鲜明的风俗画,朴拙多姿,风情卓约,意味悠长而深远。当我静静地走出被遗忘了的柯坦老街,带着无限的惆怅与挂念,看着那渐渐远去苍老的背影,才有了一些对柯坦老街的记忆印象。

烟雨空濛甘泉寺



虎洞湖的雨是绿色的,云雾渐渐地落入山腰,湖风习习拂面。我撑着一把伞坐在小木船上,望着浓浓淡淡的雨雾,听船夫喊着山歌,一幅山水画卷,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船已经靠岸了。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仙境之地,山间松柏苍劲,清净古雅的甘泉寺掩映于翠竹林中。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甘泉寺座落在龙池山北麓,背靠合肥市最高峰牛王寨绵延山脉。相传很久以前,这地方久旱不雨,田地干裂,庄稼枯萎,当地百姓急得走投无路,跪地求雨。这时不知从哪来了一位圣僧,高举佛钵,敲响三下,口中念了句“南无阿弥佗佛”,天空划过一道闪电,轰隆一声雷响,龙池山脚下被炸开一口深井,甘泉喷涌而出,四季水流如注,大涝不淹,大旱不干,从此确保了村民旱涝保收,丰衣足食。当地民众为感激慰留圣僧,在甘泉井边建起一座甘泉寺,这位圣僧就是甘泉寺开山祖师释开龙。他平时除吃斋念佛,还上山采药练丹,方圆百里,义务为民除病消灾,做些慈悲为怀,积善行德的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有一天,村民反映山之西侧有个老虎洞,洞内一对恶虎,经常下山偷吃牲畜扰民伤人。圣僧便每日早起晚归,于虎洞前吟诵佛经,念到七七四十九天后,恶虎被感化顺服,随祖师下山看守寺庙。老虎不但以素为食,从此不再伤害百姓,成了保一方平安的守护神,甘泉寺周边村庄,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或村民殴斗事件。

雨中的甘泉寺,笼罩在薄雾之中,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但见佛塔高耸,山色空濛,水光潋滟。走进佛寺,山门上镶嵌着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万里江山飘玉带,一轮明月滚千秋。”一和尚见我望着对联思索良久,忙上前双手合十解释道:“这是清朝乾隆皇帝亲手御书给甘泉寺的一幅楹联。”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听说庐州柯坦山中有座甘泉寺,声名遐迩,带着随从慕名前来拜访。寺中主持见来者气质不凡,谈吐儒雅,且学识渊博,便留宿寺中。时值仲秋,明月高挂,主持陪乾隆在寺院一边赏月观景,一边谈古论今。无意中主持提到寺门前尚缺一联,无人敢题写。乾隆听罢微微一笑,手指河谷泛着银光的流水,抬头望月,随口吟出了一副对联。主持听罢大喜,忙奉上纸笔,请乾隆留下墨宝。随后叫来了个石匠师傅,将这幅对联刻在山门石柱之上。此事惊动了地方的官府衙门,主持方才得知,前来寺内上香者不是别人,正是当朝万岁爷乾隆皇帝。这幅气势磅礴的御书对联不但保留了下来,乾隆夜宿甘泉寺的故事,也在民间神奇地流传开了。甘泉寺因此盛名远扬,不仅是四方信徒烧香拜佛的圣地,还成了文人雅士览胜吟诗的场所。

寺无山不立,山有寺方奇。柯坦镇山水灵秀,林中多古寺,有“九里十八庵”之说,地方文献对甘泉寺的记述较多,且为详细。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庐江县志》载:“甘泉寺在县治西35华里龙池山之麓,不知创于何代,元泰定甲子(1324)所置桥石字刻现存。洪武二十年(1387)僧守静建。正统成化年间僧定祥继修。嘉靖元年(1522)定华宗钦重建。顺治十年(1653)土贼姚四哨聚百人于此,知县孙宏吉遣乡丁击之,奔桐城藻青山。以势急投卜总兵营,操江李发府悉,歼之。寺为贼据后,顺治甲午(1654)年僧宽继鼎建。”

甘泉寺境幽景美,山间有四绝:即甘露、野茶、松涛、竹影。甘露来得早,去得迟,露珠大而圆亮,晶莹剔透。太阳没起山,它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草叶、枝头。上午十点,还能见到露珠的身影,迎着太阳在草丛中熠熠生辉。寺中和尚习惯于凌晨3点上山采甘露,为周围百姓熬药治病,纯甘露饮之有润肤养颜功效。野茶生长在陡峭山崖石缝间,春三月采摘加工精制而成。以甘泉寺井水煮沸泡茶,香浓不溢,沁人心脾。松涛阵阵,似山谷琴音,成为甘泉寺一景。从北面河谷吹来的山风,经东、南、西三面高峰阻隔,盘旋于松林之间,发出松涛悠扬的旋律,游人至此,如听到一场正在上演的交响乐。竹海青翠,竹影婆娑。早晨阳光折射进毛竹林,金光闪闪,层层叠叠,变幻无穷。夜晚月色朦胧中,竹枝摇曳,泣声如诉,显得格外玄妙与神秘。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甘泉井,真的好多年没见过了。于是我走到不足数步的地方,就看见刻有“甘泉井”三个大字。在我的印象中,甘泉井原来是在甘泉寺大门往右,现在看到井眼位置在相隔十米的左边。我环绕井边,看见井沿已由过去的八卦形变成了圆形,除井沿和井壁用了部分青石,其余全是水泥垒砌。再低头看井,井底幽深,泉水清澈照见人影。听当地老人说,1941年春,日本鬼子占领了巢湖南岸的盛家桥,逼近庐江县城。为躲避飞机轰炸,省立四维高中、庐江中学师生先后迁到甘泉寺设临时课堂,甘泉井的泉水滋养了多少莘莘学子,有的投笔从戎走上以身报国之路。抗战胜利后,省立四维高中与安徽省第八中学合并迁入合肥。庐江中学从甘泉寺迁回县城郊外5公里的冶父寺。校长王士逸作《满庭芳》一首:“冶父晴岚,甘泉露冽,也同孟氏三迁。嗣音城阙,弦涌似当年。丽泽鸿采玉石,何须问,王后卢前,惊心处,韶华逝水,三载受陶甄。腥羶神禹域,豕蛇荐食,烽火连天。漫新亭垂泪,争着先鞭。磨砺以须一割,传椽笔勒石燕然。澄清了,西窗话旧,重理画簪编。”

人生世事,际遇难料,几多离合,多赖以随缘顺化。出甘泉寺,天空开始明朗,虎洞湖上不见了喊山歌的船夫,迎面走来的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大嫂。我问随同的李良龙先生,为什么这个湖叫“虎洞湖”?他回答说,湖因山中有虎洞而得名。1971年,乐桥区在龙池山下高皇岭山间筑大坝,建成一座总库容量为770万立方米的虎洞水库。1973年竣工,既起到蓄洪作用,又可灌溉柯坦、杨岗、陈埠三乡933公顷农田旱涝保收。近年来,柯坦镇在不影响农田灌溉的情况下,对虎洞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进行整合,水库被开发成了水上游乐湖泊景点,并将虎洞森林公园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李良龙先生说,虎洞湖是合肥市唯一一处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时间过得或许有些快了些吧,我收起雨伞,想起朱自清先生一篇《南京》的散文:“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濛,无边世界。”默默回望那座清修净土甘泉寺,心中总有不舍的留恋。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再来这里,重拾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虎洞湖上,开朗爱笑的大嫂一边划着小船,一边给我们唱起了山乡那首动听的歌谣:“鲜鱼好吃网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大米好吃田难种,粑粑好吃磨难挨。”天光近晚,离开甘泉寺时,钟声从耳边轻轻掠过,细柔的湖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似要把我带到清莹澄澈、明月松风与青灯古卷相伴的世界中去……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自:庐江文艺  本期责任编辑:酒色石头


庐江人都在看


【今日头条6.21】庐江福安小区监控拍下划车女,多辆轿车被锐器刮花

郭河绿塬葡萄园惊现美女网红,这个夏天庐江人快快约起!

特价活动丨7月1日庐江发天柱山一日游99元/人


在庐江吃喝玩乐生活服务下载我就够了

庐江综合生活服务平台

手机在手,随时随发,分享生活

关注热点,玩转庐江,有我就行

魅力庐江网APP(2.1)版 新版上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个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