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熄灯号 | 【10.25】文字也能在兵心播撒希望

2017-10-25 军报记者

赤子的心已经滚烫

为了光荣与梦想

自强的意志势不可挡

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前进的歌声多么嘹亮

——《光荣与梦想》 


从笔尖到指尖:记录军营故事


小的时候抓周,我抓了一支笔。 


太爷传下的毛笔,古朴典雅,现在看来也甚是喜欢。

    

都说抓周看前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可在冥冥之中,加上爸妈的有意培养,我与文字终究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后,我上了军校入了伍,接触到军人的世界后,诸多奉献和牺牲让我颇为震撼,即便是身边战友的很多故事也总能让我热泪盈眶。可与此同时,在军营之外却鲜有人知,偏偏还有不少对军人的偏见之声。意识到这一点,我在当记者和作家的梦想之前又挂上了军旅二字。  

 


那时的我已经开始在学员旅报学习报纸编辑,也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两篇小文章。光面A3纸和佳能X6500喷墨打印出来的报纸更像是画报,可看着自己的文字开始有周期性地变成铅字,我是欢喜的。  

 

发表了整版通讯的那天,我很兴奋,当我告诉父亲这个消息时,父亲在鼓励之余问我:你不是立志讲述和记录吗?要是能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军人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酸甜苦辣,那不是更值得自豪?”  

 

可这时候,我发现光是怎么投稿到编辑部这第一步,就难倒了我。我拿着稿子苦苦问了一圈,一个学长的话点醒了我:你别费劲问了,没发过的不了解,发过稿子的自己还怕竞争呢,人家凭啥告诉你?”  

 

酒香不怕巷子深,我看到了《解放军报》消息栏里的投稿邮箱,心想干脆尝试着自己投稿。可投了一篇又一篇,等了一周又一周,绝大部分稿件如同石沉大海。偶尔一两篇幸得编辑老师回复,可等我看到,都已经是一周以后的事了,早已过了时效。   


4年间,我贼心不死地不断投稿,可收效甚微,我一度想要放弃这种看似无谓的创作——写了无处可发,无人去看,又何必去写?还不如回去写那些三段式的消息来的有成就感。  

 

可有时也转念想想安慰自己——这一份报纸就那么大块地方,可谓是寸土寸金,报纸的版面和策划都有其时效性和计划性。于是我释然了一些,开始潜心写作,磨练文笔,不再偏执于投稿之事。  



所幸的是,我慢慢等来了新媒体时代。一次翻看微信朋友圈,我在一篇名为《中国军人的汗水为谁流》的文章后面看到了一个新的投稿邮箱地址。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仔细修改了几篇军旅微小说,压缩打包好,抱着试试的心态向公邮地址投了过去,同时也做好了再次石沉大海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短短一天,编辑老师就有了回复。不仅给我送来了肯定和鼓励,还指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受到鼓舞的我彻底被点燃了创作热情,及时的沟通联系不仅让我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文字进行修改,更能多加了解编辑老师的稿件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借用如此广阔的平台和时效性较强的话题,让更多的人阅读和了解军人的点滴故事。  



现在,我发现自己的收获不仅仅是发稿那么简单了。那些来自陌生人的评论,让我感到了文字的力量——原来,我的文字也能在兵心播撒希望,让他们更加了解军人、更加了解部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使我更加具有记录故事、传递感动的使命感。  

 

今年,是我开始创作军旅故事和记录军人点滴的第5个年头,这5年的无数失望和历练,最终让我等到了这个更加开放的新媒体时代。所幸,我的文字最终得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我能够感受到属于军人的酸甜苦辣。  

 

下一个5年,我会一直努力。   


晚安!

 往期回顾  

熄灯号 | 【10.24】“红娘”老宋,干什么都军人作风不改

熄灯号 | 【10.23】军旅路上,父亲的“老茧理论”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熄灯号 | 【10.22】这身军装不是我的衣服,而早已成为我的皮肤



“熄灯号”栏目向亲们长期征稿啦 ——

只要你有可以打动人的正能量文章,不论是强军故事、军旅感悟、军人情感、老兵心声……都可以给我们来稿。我们既欢迎原创投稿,也欢迎好文推荐。

将你的稿件发送到邮箱:

jfjbwx@163.com

注意,请说明《熄灯号》栏目来稿哟!

还在等什么呢?快快行动吧。

军报记者《熄灯号》,我们与您相约!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文案:王旭、乔红旺;

作者:陈耿

主播:敬一;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