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熄灯号|军旅体验会有“阴晴圆缺”!这一刻,军营望月……

2018-01-21 军报记者

                遥望故乡弯弯月亮
                想起家乡溪流淌
                萧萧黄叶轻闭疏窗
                流浪的人对谁诉衷肠


——《思乡》


心中的满月


入冬了,月亮不大圆了,却依旧皎洁。月亮之美,在于举目可见,无论你在何处,不论你居何方,都可以赏月望月,祈盼团圆,祝福美满。但在军营中推窗望月,心境到底是不同的。



不久前,我接到了师弟从西北高原发来的图片,一组他在驻地星空下仰拍的月夜,画面多是弯月映空的景致,虽然有些单调倒也别有一番意境,再配上一句“立冬保暖”的问候,让人心里暖暖的。


我随即打去电话问候,寒暄中,当聊到休假和回家的话题时, 这个去年还身在军校的学子,冒出一句:“家哪有不想的?亲哪有不恋的?不过高山圆顶月也好,市井头见天也罢,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你看,天上的月现在只剩一个弧,但在我心里,它就是圆的。”这番见解对答,倒让我一时无言以对,唯有在心里默默而许了。


是啊,高山圆顶月,市井头见天。入夜里,闲暇时,言说望月也好,例行看天也罢,在心中或许就是对乡土远亲的思念。而这份观月思亲的身受感同,又何止他一人呢?这份真挚遥感,足以让百炼成钢的硬朗幻化成月下的衷诉柔肠,如一缕香,在每名驻守在“第二故乡”的子弟兵心中萦绕。



在军营里,总有五湖四海的习惯相悖,也有缱绻一路的乡土情结。3年前的一个傍晚,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我眼见到一位“老高原”一边和家中亲人通话,一边在月光下用手指在窗棂的白霜上“指书”爱心,以寄托思念。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


外学进修时,和我同班的一位郭姓大哥,也喜欢对着月光拨通亲情“专线”,哪怕只有两三分钟,听到电话那头的一声“爸爸”,他都能乐上许久。后来,我们得知,郭大哥的单位在新疆,老家在河南,单程一趟要在路上耗近40个小时,每年除了休假,他陪伴孩子的时间很有限,他乡与故乡的间隔,也没隔断他的思女心切和慈父情长。而这份不轻言的父爱,也感动着曾与他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小兄弟们。


今时今日,当他每每在微信朋友圈上晒出从嫂子手机上转发来的闺女照片,我们都会第一时间点一个赞,道一声老哥保重,捎一句嫂子辛苦。



当然,这些感动人心的画面,不论是战友之情、夫妻之情,还是父女之情,只要发生在入夜后,月亮都是“见证”,也都以它的皎洁去柔美万物,让每一双夜色中的眼眸,因为看到月光,而焕发出温存的情愫。毕竟,终归念念不忘,势必月有回响。


凡事的好,在于盼,在于念。对当代军人而言,如果小家碧月的聚首团圆因天各一方成为奢求,那么各美其美的舍得奉献就变成了无言的高洁。千声百转的顾盼生姿也好,揶揄成时的度日如年也罢,一般的忆旧情长,不同的本职担当。


环如圈,绵密成圆;心似月,若成若缺。在军营中,这些繁简不一的光阴事事,叹惋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词,让我们在守望中感动;那些年年岁岁的人人不同,印证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让我们在奉献中担当。



军营望月,看的是月,走的却是心,是对家乡的,更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这份心心念念的家国梦想,也是当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脚下力量。


有了这份精神力量的滋长,我们就能自觉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将小团圆的确幸让渡出大团圆的福祉,把这份保家卫国的初心凝华在军旅岁月里,定格在迷彩方阵中。



举目方寸,月亮终归是圆的,终归是要圆的。我们将沿着先辈的足迹,为着心中共同的中国梦去投身奉献,追梦不止、驰而不息。



军人的使命让我们无法时刻陪伴在家人身边,一家不圆万家圆,为了万家团圆我们将思念寄托给边关的明月,让明月捎去我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晚安!


 往期回顾  

熄灯号|石头,剪刀,布!

熄灯号|安心在部队待着吧!我这个准军嫂可不能拖你的后腿

熄灯号|望南,国为大,吾愿君守国平安


“熄灯号”栏目向亲们长期征稿啦 ——

只要你有可以打动人的正能量文章,不论是强军故事、军旅感悟、军人情感、老兵心声……都可以给我们来稿。我们既欢迎原创投稿,也欢迎好文推荐。

将你的稿件发送到邮箱:

jfjbwx@163.com

注意,请说明《熄灯号》栏目来稿哟!

还在等什么呢?快快行动吧。

军报记者《熄灯号》,我们与您相约!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王秦

主播:曾天阳;

文案:唐启刚;

来源:解放军报《长征》副刊;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