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军网记者夜宿卧龙山野训帐篷,-5℃感受练兵备战热潮

2018-02-09 军报记者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在习主席向全军发布新年开训动员令“满月”之际,本报启动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第一年“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


●这是一个特别的部队单位:1个月前,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的大会主会场设在该师某团靶场,全师官兵备受激励,迅速掀起大抓实战化训练热潮。


●新春走军营,战地鼓角声震耳;夜宿野营村,金戈铁马入梦来。本报记者深入该部野外驻训地,与某团红二连官兵同吃同住,零距离感受实战化训练——


夜宿卧龙山 品咂实战化

■ 中国军网记者 洪文军

该师官兵夜训即景。叶红 摄


我们喜欢这些“不好看”

野外驻训期间的内务标准更贴近实战。洪文军 摄


走进野训场,记者第一眼就发现连队野营帐篷并没有“列队”搭建。“我们当天抵达后,勘察完地形各班分头搭帐篷,20多分钟就搞定。”下士车长崔鸿舰告诉记者,以前野外驻训搭帐篷时,有的单位还标线,让全连所有帐篷整齐排列。这次搭建帐篷,除了考虑山坡搭建的安全性,主要考虑的是便于全连能以最快时间收起帐篷、便于伪装、打起背囊就能上战场。


帐篷中的物品摆放依旧整齐有序。洪文军 摄


走进帐篷,记者发现摆放比较整齐的是帐篷墙面挂着的几个黄脸盆。防潮垫、褥子、被子叠放在一边,有型,但并非是好看的“豆腐块”。“我们注重内务,这是军人作风养成,但是野外驻训期间,内务标准更贴近实战。”崔鸿舰告诉记者。


正在犯愁帐篷内外都拍不出“好看”的照片时,记者又被崔鸿舰给问倒了:“不知道你来时路上,有没有看到我们伪装的步战车?”当时猛一打眼,记者还真没注意到战车就在身旁,像是在随意堆放的东西上铺了一个防雨帆布,全无威武之姿。但在崔鸿舰眼中,这更贴近实战,伪装要求是要和山的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同住一个帐篷的二年兵赵番番是第一次到卧龙山驻训,很喜欢“这个山上光秃秃、山路弯弯绕的地方”,理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跑步,对小腿肌肉锻炼特别大。“与团部营区相比,我们觉得这里更能提高我们的体能素质。”


记者和两位战士说起师长的一个观点“打仗都是不好看的”,引起他俩的强烈共鸣。“这两年演练比武,哪里还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啊。”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习主席在该师靶场发布开训训令时的一个细节,现场仅有一条横幅: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


一切从实战出发,让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远离了练兵场,越来越多的“不好看”受到基层官兵的点赞。“我们喜欢这些‘不好看’,来真的、来实的,这是对能打胜仗负责!”赵番番说得很有力。


当代“何万祥”应该怎样炼成

连队晚点名时,战士们为老连长何万祥答“到”。洪文军 摄


寒夜兵营,秩序井然。晚上8点半,连队准时进行晚点名,答“到”最响亮的声音出现在指导员李红委喊出的第一个姓名——何万祥!


何万祥是连队的老连长,生前曾3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3月25日夜晚在攻打山东沂源县大泉庄虎山山顶的伪军炮楼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时间穿越74年,又是一个夜晚,当何万祥的英名呼出后,全连官兵齐 40 38943 40 15886 0 0 6365 0 0:00:06 0:00:02 0:00:04 6364声答“到”,声震夜空,夺人心魄。


“我们师的历史很厚重,红色传统代代传。习主席在参观我们师史馆时,特别提到抗美援朝中的松骨峰战斗,他说,‘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很多战士都能背下习主席说的这句话。”晚点名结束后,指导员一走进记者夜宿的帐篷就说,不仅为自己所在的师骄傲,也为自己所在的“平江起义团”及红二连自豪。师里、团里、连里的一位位英雄都是从战场走来的,英勇机智。我们今天争当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要学习这些前辈,传承红色基因。


当代“何万祥”应该怎样炼成?寒冬的小帐篷里,大家的心声逐渐聚焦成一句话——


走向战场!


2月1日清晨6点,月亮西垂,太阳还未东升,“红二连”的官兵已经开始出早操。洪文军 摄


“习主席发布开训动员令后,我们没有回宿舍,直接开赴野外,连续两昼夜进行大强度训练。战士们都特别兴奋,贴近实战,找到了打仗的感觉!”连长李志伟喜欢一句话:闻令而动,走出营门就是战场,出门就能战斗。


崔鸿舰接过话茬:“往年都是天气回暖后才组织野外驻训,而今年野外驻训提前了两三个月,并在降雪天气出动。天寒地冻,条件艰苦,但是大家‘气多’‘骨头硬’,训练成绩提高明显。”


实战化要靠一线官兵来落实,对个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赵番番说起眼下的训练课目,神情并不轻松:“既要学会掌握,更要做到极致。习主席视察我们师时强调‘加强科技运用,增强官兵科技素养’。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先进了,但是如何熟悉装备性能,包括完成好对多目标快速精准射击,我还得拼命练呢。”


忙“主业”,再苦都开心

水缸中的水已结了一层薄冰。洪文军 摄


低矮的帐篷里,虽然灯光并不亮,但崔鸿舰有些皴裂的双手和掌心残破的老茧仍看得很分明,让人心疼。


“我们刚进驻训场那两天,正逢三九严寒。第一时间挖厕所,那土是一小块一小块凿出来的,一镐下去只能刨出瓶盖大小的土块,我和几个战友的手掌都磨出了血泡。这还不是最疼的。刨土时经常有土块崩到脸上,那才叫一个疼。”崔鸿舰说到这里,憨厚一笑。


两位战士告诉记者,刚进驻卧龙山时,供水比较紧张,大家都节省着用。连里一位战友打来洗脸水后走进帐篷处理事情,等出来时发现已经结冰了。“敲开冰,冰下面的水还能用!”


寒冬卧龙山野外驻训,炊事班清晨5点即起床,为战友们准备些热汤炖菜。洪文军 摄


现在,连队不仅热水供应有保障,而且热饭热菜供应也让大家满意。崔鸿舰和赵番番齐声说到炊事班的辛苦:早晨5点钟就起床了。“现在天气冷,炊事班的饭菜送过来还有一段路,而炒菜凉得快,炊事班就尽量多做一些炖菜。对于炖菜,战士们也会打趣:要想跑得快,天天吃炖菜。连队不少北方人更爱吃馒头,炊事班就得付出更多气力,因为大冬天的,揉面特别费劲。”熄灯哨吹响后,记者问两位战士:多少时间能入睡?他们回答:很快!


连里已经开始按照新的军事训练大纲施训,要求更严,难度加大,在两位战士看来,“抓得更紧了”。


虽然每天训练任务很重,但两位战士没有丝毫抱怨:打仗是我们军人的“主业”,主要精力要用在主要事情上,忙“主业”,再苦再累我们都开心。“我们现在训练,就是要向打仗用劲!吃苦才够味,退伍才不后悔……”


中国军网记者夜宿帐篷,战士特意给记者加了两床褥子。那晚,记者睡得很香。赵番番 摄


第一次睡帐篷、打地铺,记者担心会不会“今夜无眠”。打开手机,记者看到气温显示是-5℃,而且总觉得有冷风在吹自己的脸……熄灯后30分钟左右,记者听到了赵番番均匀的鼾声。崔鸿舰有点咳嗽,过了一会儿他也进入了梦乡。


当天晚上,军网记者手机显示:帐篷内的气温是-5℃。洪文军 截屏


“十五的月亮”在这里被冷落了……

夜宿卧龙山,适逢当晚有152年难得一见的月全食——“红月亮”。当天是农历腊月十五,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晒“十五的月亮”。而记者发现,当晚的月亮在卧龙山有些被冷落了,没有发现哪位战士特意走出帐篷来赏月。


当晚,军网记者同事在北京解放军报社天桥上拍摄的月下夜景。李爱明 摄


“我们是数字化部队,‘抗干扰’能力强。”赵番番笑着说,自己不能像在地方工作的同学那样坐在窗边拍摄月亮,也可能是因为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吧。“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练兵备战。自己一到卧龙山,就觉得练兵备战的气场特别足。家人对我也很支持,特别是听说我们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开训动员令,很骄傲,让我们在部队安心训练好好干,不要牵挂家里。”


这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兵两年,有的在地方发展的同学已买车买房。聊到这里,他说无悔军旅选择,“我们开的车比他们的牛多了,虽然住在帐篷里,但是这种磨砺是拿钱买不来的财富……”


2月1日清晨,赵番番(左)、崔鸿舰(右)和中国军网记者在帐篷里一起吃早饭。洪文军 摄


两位战士告诉记者,现在来自机关的干扰越来越少。“我们战士最烦机关瞎折腾。练为战,任务很明确,我们也能全神贯注投入实战化训练。”他们还告诉记者,当天中午,全连官兵照了一张合影,因为连队再次被师里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荣登“龙虎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45t05eh&width=500&height=375&auto=0

△ 视频:1月31日下午,军网记者跟拍红二连官兵实战化训练,赵番番第一个出镜:我们红二连战士各个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钢多气也多的战士。洪文军 摄


凌晨起身,走出帐篷,凝望星空,天上的“红月亮”已复圆。记者不禁遥想60多年前,和现在红二连官兵差不多年岁的志愿军战士,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以至于敌人哀叹“月亮是中国军人的”。听着从一顶顶帐篷中传来的鼾声,记者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全连官兵第二天一早爬起来,满血复活地投入到实战化训练中,只为实现一个目标——未来战场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采访手记

练兵备战  一“实”就甜

■ 洪文军

卧龙山驻训期间,官兵进行实装通过染毒地带演练。叶 红摄

新春走军营,夜宿卧龙山。此时此地,寒冷天气和练兵热潮形成巨大反差,引人深思。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有个口头禅:做有意义的事。


基层官兵最烦瞎折腾、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每天累得要死,却是“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打仗要打赢,必须先打假!


品咂实战味,训练中的形式主义是块臭豆腐,而假训空练不仅味道不正,而且还有毒,伤人、伤战斗力。


真正把训练场当作战场,会尝到哪些味道呢?


先说苦味:数九严寒,条件艰苦,按照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大纲从严从难施训,苦练杀敌本领,能不苦吗?


再说辣味:军事训练及考核有把铁尺子,内容安排日益精细,压茬推进,官兵每天都有压力,能不辣吗?


还有酸味:新春佳节临近,春运已经启动,“说句心里话,谁不想家?”身在训练场,即便家属探亲来队,也不能团聚……能不酸吗?


但是,卧龙山训练场官兵品咂到的最浓厚味道是甜味!


二级军士长丁辉说得好:“练兵备战是我们的主业。在‘主业’上多琢磨、多用劲,我们再苦再累都快乐。”


从严从难、贴近实战、科学施训,也是官兵的期盼。战士赵番番和战友们都说,带兵骨干批评他们时,脸上火辣辣的,但是心里没有抱怨,最终为自己训练成绩的提高而开心。


统帅一声令,官兵赴沙场。对此,军属们也很骄傲、理解。在卧龙山,很多官兵告诉记者,家人看了习主席发布新年开训动员令和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的报道,部队军事训练来真的、来实的,他们也由衷点赞、倾情支持。


练兵备战,一“实”就甜。


甜在“有意义”!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贴近实战练兵备战方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正如官兵们所说:“军事训练来不得一点虚假,今天的不实训练,需要明天战士们用血肉填平。”按照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方能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品尝到胜利的喜悦。


帐篷夜话

——基层官兵热议实战化


对于今年的实战化训练,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训练向战场瞄得更准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比如,我们当前正在训练的多发炮弹同时着地战术,就是通过控制多发炮弹以不同射角和初速打出去,利用飞行时间差让炮弹最终同时着地爆炸。这样,一门火炮就能打出多门火炮的效果,成倍增加压制威力,把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第一次在演练中运用,两门火炮就打出了连齐射的效果,蓝军稀里糊涂挨了打,还搞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门火炮。以前像这种非必考课目常遭遇“冷板凳”,现在却成了“香饽饽”,我想这就是当前部队实战化训练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转变。实战化训练对我们基层官兵而言,就是要把每一项打仗本领练过硬,这样上战场才能做到有底气、打得赢。

——中部战区陆军某团机步二营炮兵连排长

任峒霏


这段时间以来,明显能感到连队的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原来的训练按照老大纲的要求,以时间为划分来完成不同阶段的训练,开训以后首先要进行基础课目训练,再展开专业训练、战术训练等内容,这就造成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训练相对固定的内容,既不利于部队在各类极端环境中摔打磨练,也容易让官兵们形成“思维定势”和“条件依赖”。今年开训以来,我们在训练好基础课目、考核达标的同时,先期在部分营连展开了专业训练和战术训练,并提早两三个月展开了野外驻训。在“三九四九”严寒条件下展开战术训练,以往是很少见的。但是,贴近实战抓训练,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怕暴露问题。今后,相信我们训练的实战化力度还会加大,尤其是新大纲的逐步落实,肯定会让我们的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部战区陆军“平江起义团”机步六连战士

蔡亚东


实战化训练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去年实弹射击期间,我所在的某新型导弹发射车,按照预案进行计划内目标间瞄射击。在实弹射击即将开始时,导演组却临时改变预案,命令我自主搜索威胁度最高的近距离目标并进行半直瞄射击。由于该型导弹发射车配置阵地多在后方,平时训练中我们多以远距离瞄射击训练为主,忽略了近距离半直瞄射击训练。后来,我们虽然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射击任务,但火力反应时间和火力毁伤效果远不如以往。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导致的将是整个火力单元的覆灭。这警示我们,未来战争不是一成不变的,实战化训练也不能按部就班。只有敢于突破惯性思维,针对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标准、“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要求,脚踏实地对照自身查找不足,我们才能以更加充分的准备打赢未来战争。

——中部战区陆军某炮兵团导弹技师

顾忠懿

张雅东 王锡圣 姚钧翊整理


刊于今日《解放军报》第5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