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55年波尔多酒庄分级体制“进化论”

2016-03-28 红酒世界网 红酒世界网

摘要:1855年波尔多酒庄分级体制几乎无人不晓,不知你是否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英国人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红酒世界网(微信号:wine-world)带大家来了解下波尔多酒庄分级体制“进化论”。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井喷,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更多地接触到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波尔多可谓是全球葡萄酒商业之都,其1855年酒庄分级体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喜欢问:“我有美酒,你有故事吗?”美酒嘛,波尔多1855年的61家列级酒庄里多的是;而故事嘛,那我们不妨就来说说这个分级体制的“进化论”。


1. 形成背景




波尔多位于加龙河(Garonne)岸边,从古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法国内陆地区葡萄酒销往意大利的海运集散地。当时,高品质葡萄酒的消费者都是生活在巴黎中的贵族,可怜的波尔多距离巴黎比较遥远,在重重关税下实在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因此,波尔多扩大了葡萄酒产业后,自然就走上了以海外贸易为主的发展路线。


17世纪时期,与波尔多交易葡萄酒的两大金主是英国和荷兰。其中,荷兰购买葡萄酒的目的是转手销往海外殖民市场,相较于质量,他们更注重价廉;而英国人购买葡萄酒主要用于供给国内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消费,因此非常注重葡萄酒的品质。


2. 形成过程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高品质的葡萄酒自然就能卖得好价钱。所以,波尔多酒庄分级的起因就是为了方便英国人花钱购买不同品质的葡萄酒。


在贸易初期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人是按照大区域划分波尔多葡萄酒的。后来,随着消费者要求的精细化,慢慢锁定到村镇。据闻在1666年,侯伯王酒庄(Chateau Haut-Brion)派人到伦敦以酒庄的名义开了一家酒馆,这一举措将“酒庄”的概念普及到了英国。因此,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人对葡萄酒的要求细致化到酒庄。


到17世纪末,最为英国人所熟知的法国酒庄除了“近水楼台”的侯伯王酒庄,还有声名远播的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和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因为这4家酒庄的葡萄酒品质不凡且供不应求,其价格也远远高于其他酒庄,所以人们称它们为“一级酒庄”。到18世纪中期,眼看一级酒庄凭借着品质出众的葡萄酒赚得盆满钵盈,有12家酒庄也努力地提高了自家葡萄酒的质量。这批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慢慢地在市场上也建立起好名声,因此被称为“二级酒庄”。接着,又有一部分高质量的酒庄从村镇名下脱颖而出,形成了“三级酒庄”。


酒庄分级不仅让波尔多多快好省地赚取英镑,也为当地的葡萄酒贸易锦上添花。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至19世纪20年代,人们又增加了“四级酒庄”,同时还为三级酒庄增添了一些新成员。到19世纪中叶,又发展出了“五级酒庄”。


3. 官方认可


1855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当政的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要求波尔多葡萄酒商会(Bordeaux Wine Council)筹备一个葡萄酒展览会。商会意识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波尔多酒庄何其多,如何在有限的参展酒庄里展现出更多的波尔多名庄?二是参展的葡萄酒根本不够给所有参观者享用,如何让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了解到更多波尔多葡萄酒的情况呢?


于是在当年的4月5日,波尔多葡萄酒商会要求葡萄酒经纪人工会(Syndicat of Courtiers)提供一份波尔多酒庄分级名单。基于原有的分级信息,经纪人公会进一步考察了级别内酒庄历年来的表现,于4月18日上交了一份正式的酒庄分级表。




但有趣的是,名单上的大部分列级酒庄都十分傲娇,并没有去参加酒展。而参观者们虽然没有品尝到这些列级酒庄的佳酿,但都得到了一张详尽的波尔多名庄分级表。只是不知道,当时身在美酒之乡却只拿到一张薄纸的参观者们是否感受到了法国那主人翁般的热情。


1855年波尔多分级体制在受到众人追捧的同时,也遭受到多方的质疑。但为了减轻法国孩子们学习历史的负担,该表单除了在1855年9月补选了一个五级酒庄以及在1973年将木桐酒庄升级为一级酒庄外,至今暂无任何更改。


wine-world 是红酒世界网的官方微信,点击底部菜单,了解最新资讯,搜索酒款酒庄,在线查阅红酒知识。加入红酒世界,分享葡萄酒时尚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