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派文化中心:今起,上海人的情怀由我代言!

上海虹口 2018-11-29

历经一年多的精心建设和筹备,上海第一座以“海派文化”命名的公共文化空间海派文化中心正式建成开放。

今天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和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为中心揭幕。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龚学平,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党委书记吴清,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周慕尧以及来自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的有关领导、专家共同为中心开幕特展《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剪彩。

海派文化中心位于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四川北路公园内,由中共四大纪念馆运营管理。虹口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永峰在致辞中表示,海派文化中心是虹口区建设开放多元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的重要项目,也是为促进海派文化传承创新而专门打造的研究交流展示平台,欢迎关心支持海派文化发展的文化界朋友在这个全新平台上展示才华、续写华章。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在致辞中希望海派文化中心以创新为引领,把海派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充分利用上海和虹口独特的资源禀赋,发挥好研究、展示、交流、传播的平台作用,打造上海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形象。

今年正值电影走入中国120周年。1897年,虹口的礼查饭店,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作为中国电影发轫地,虹口区与上影集团、上海电影家协会合作,举办海派文化中心开幕特展《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


开幕式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清与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共同发布了展览同名图册。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则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电影工作者,很高兴看到海派文化中心的开幕大展以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为题,希望中心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海派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为祝贺海派文化中心开幕,市文联党组书记尤存、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陈必昌、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延风共同发布《海派文化——石库门的记忆》邮册。

为推动海派文化的合作研究,上海市作协向中心捐赠全套《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市作协党委书记王伟、虹口区政协主席石宝珍代表双方交接赠书。

海派文化中心负责人还分别与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交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合作的姿态共同担当起传承及创新海派文化的责任。 

本次展览以“影院”“影厂”“影人”“影事”为主线,通过数量众多的文物史料、影像图片、展品道具,生动展示了虹口作为中国电影发轫地、曾经的上海影业半壁江山的辉煌历史。

全面梳理了上海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不少珍贵的展品及实物资料是第一次对公众展出。

这里有首次绘制的“虹口影院地图”,将虹口32家影院全部标注于1930年代上海地图,直观展示虹口影业盛景;首次向公众展示1897年5月《字林西报》刊登的礼查饭店电影放映广告;首次以微缩建筑模型的形式再现中国电影首次放映地礼查饭店19世纪的原貌;首次以雕塑形式还原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创办者、西班牙人雷玛斯的形象;并在展厅内搭建出“虹口大戏院”,让观众可以亲身体验老电影放映场所。

由海派文化中心与上海电影家协会精心策划的“海上听潮·大师讲堂”当天首讲,特邀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电影导演张建亚,以《光影长河百廿年——当代电影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传承与创新》为题,讲述了海上电影的如梦往事, 纵论中国电影的传承创新。

由海派文化中心与沪上知名收藏家合作举办的两个专题展《海上虹霓——民国时期电影杂志创刊号》《海上留声——古旧留声机、唱片收藏展》也在开幕日当天同步与观众见面。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拉开了海派文化中心2017年“海派/启·承”系列活动的序幕。

 

即日起,海派文化中心举办的展览和活动将于每天9:00-16:30(16:00停止入场)对市民免费开放。

 

链接:虹口与中国电影发轫

 

20世纪上半叶,虹口先后拥有30余家电影院、46家电影公司,北四川路一带曾占据上海影业的半壁江山,许多著名的电影人在虹口工作、生活。“过河看影戏”,既是老上海人耳熟能详的俗语,也是百余年前中国电影发轫、发展的真实写照。

 

虹口为何会成为中国电影发轫地?北四川路凭什么占据上海影业半壁江山?上海电影人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

 


几张广告重写中国电影史?


在各类电影史书中,关于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比较常见的说法,是1896年8月11日在闸北徐园。然而近年来,黄德泉、石川、罗卡、法兰宾、山本律等中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考证,认为徐园放映的所谓“西洋影戏”是“幻灯”,而非“电影”。随着更多史料的佐证,学者们逐渐将电影在上海、中国大陆的首映时间锁定1897年5月,首映地点锁定虹口的礼查饭店。

1897年5月,电影漂洋过海来到上海,于当月22日在礼查饭店首映,并于25日和27日在同一地点再次放映。本次展览首次向公众展出了1897年5月15日、18日、22日《字林西报》刊登的礼查饭店电影放映广告。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国内最早、最全面细致的电影广告。

 

这份广告清晰地标示出“19世纪的奇迹”、“爱迪生的最新发明”、“第一次来到中国”等。还标示出“周六(1897年5月22日)晚上在礼查饭店大厅向公众展映”。并清晰标示出这次放映的具体片目,包括《惊浪拍岸》、《英国士兵教会游行》等。这次放映活动的票价是入场费1美元,提前预留座位的话则要1.5美元,放映时间于晚上9点,观影过程中有乐队表演。

 


中国影院时代从何开启?


虹口也是中国电影院的发祥地。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乍浦路112号(近海宁路)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该影院用铁皮建成,可容纳250名观众,首映西片《龙巢》,中国电影由此进入影院时代。

1909年,雷玛斯又在海宁路北四川路口,开办了上海第二家电影院——维多利亚活动影戏园,设750个座位,装饰华丽,内设豪华酒吧。1910年,俄国人郝思倍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北开设爱普庐(Apollo)活动影戏园,这是上海第三家电影院。由雷玛斯开启的影院之风渐成气象。

雷玛斯经营影院过程中,尤为注重宣传营销。创办虹口活动影戏园后,他在影院门口挂满剧照,还在《申报》上大量刊载广告。此外,雷玛斯还采取低价路线,在影片更换胶片时插入滑稽戏、杂耍等,赚足眼球。图为1915年10月9日《申报》广告,从票价来看,“登楼三角,头等二角,二等一角”。而根据1915年10月《申报》对米价的报道,一斗米(12.5斤)约为5角多。

 

20世纪上半叶,虹口先后建成30多家电影院。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商业电影院上海大戏院,装饰华丽、设备一流的奥迪安大戏院等,都在北四川路。至1930年代,北四川路周边已成为上海电影院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被称为“影院街”,占据了上海电影放映市场的半壁江山。 


同时,当时的上海有众多影片公司,是中国电影制作中心。而虹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拍片条件、相对低廉的经营成本,成为早期上海电影制片业的核心区域。20世纪上半叶,上海虹口地区就拥有46家电影公司,其中不乏上海影戏公司、华剧影片公司、友联影片公司等大批优秀影厂。

 


胡蝶、阮玲玉都是在虹口开始电影生涯


1928年,胡蝶(左)与阮玲玉(右)在明星影片公司合作拍摄了影片《白云塔》,分别担任正反面角色的女主,这也是胡蝶与阮玲玉合作的唯一一部影片。

说到电影,当然少不了电影明星。而胡蝶和阮玲玉则是19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坛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1933年2月,《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准备的“明星名片大选手”揭晓,胡蝶、阮玲玉居“中国十大明星”前两名。作为中国影坛公认的巨星,胡蝶、阮玲玉的成长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祖籍均为广东,都出生在广东人聚居的虹口,并在虹口开始了自己辉煌电影生涯。

 

胡蝶,1907年生于虹口提篮桥辅庆里,幼年时胡蝶曾随父亲到外地生活。1924年胡蝶和家人回到上海,不久迁至四川北路余庆坊居住。从1924年到1932年,胡蝶全家一直居住在虹口。也是在这段时间内,胡蝶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先后出演《战功》《秋扇怨》《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等,并于1928年出演《火烧红莲寺》,受到观众喜爱。1931年,胡蝶主演了中国首部蜡盘发音片《歌女红牡丹》,公映后轰动全国。

 

阮玲玉,1910年生于虹口朱家木桥祥安里,曾居北四川路同仁里、鸿庆坊,海宁路东德兴里等多处。据学者考证,1930年代前,阮玲玉虽辗转各处居住,其实都未曾离开过虹口。1926年,胡蝶考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挂名的夫妻》等影片,后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与金焰合演《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桃花泣血记》等影片而名声大噪,被誉为“无冕影后”。

 

1928年,胡蝶与阮玲玉在明星影片公司合作拍摄了影片《白云塔》,分别担任正反面角色的女主,这也是胡蝶与阮玲玉合作的唯一一部影片。多年后,胡蝶回忆影片《白云塔》时说:“我进入明星公司的第一部片子,就是与阮玲玉合作主演的《白云塔》,我们也由此建立友谊。这是一部令我毕生难忘的片子,倒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本身,而是每当想起这部片子,就会想起阮玲玉其人其事,感慨万千。”

开放时间:即日起,中心举办的展览将于每天9:00-16:30(16:00停止入场)对市民免费开放;团体需拨打021-60821097进行预约。

地址:虹口区四川北路1468号(四川北路公园内)

交通: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1号出口可达。


信息来源:上海观察


推荐阅读


北外滩夜跑 ▏外白渡桥疗伤过程 ▏海鸥饭店观景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