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老上海照片漂洋过海回到诞生的地方
你见过这些老照片吗?
从上海本地普通百姓
到国内外社会名流
从工薪阶层、演员艺人、名门闺秀
到外交使节、商贾名流、政要精英
他们的人生重要时刻
都定格在一位传奇摄影师手中
他是谁?
2021年11月24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办了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作品和史料捐赠仪式。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副总领事茉馨,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布置两个展柜,陈列着沈石蒂的摄影作品和其他一些遗物,让在场观众回到那个战争动乱下依旧积极自强,充满活力的年代,重温老上海旧时风华。
1915年,犹太青年Sioma Lifshitz跟着父母来到中国的哈尔滨,后跟随父母南迁上海。抵沪后,他先是改成更易发音的英文名Sam Sanzetti,学会中文后,又为自己取了“沈石蒂”这个中国名字。
在上海,沈石蒂因机缘进入摄影行业。因为精于把握表情、运用光线和擅长着色,他开创了独特的肖像照艺术风格。沈石蒂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上海滩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摄影疆域。他先后开设并经营了4家照相馆,拍摄了在沪的中外人士肖像照2万多张。
当时,从上海本地普通百姓,到国内外社会名流,从工薪阶层、演员艺人、名门闺秀,到外交使节、商贾名流、政要精英,无不慕其名前来,在沈石蒂的照相馆记录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沈石蒂擅长一边和入镜者交谈,一边尝试各种道具和视角,以捕捉人物最真挚生动的一刻。
沈石蒂的镜头记录了当年老上海旧时风华,也记录了人们在动荡中不妥协的生活态度。1937年上海沦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沪的英美等国外籍侨民沦为敌侨。1943年,日本在中国设立针对犹太难民的限定居住区,在沪的中外人士都面临困难的境遇。但在战事不顺、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人们收拾自己、打足精神,自己或携家人去沈石蒂的照相馆拍一张体面、优雅、精致的照片,显示了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儿。
在上海,他还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一位叫Nancy的中国女孩。
沈石蒂的照相馆,一直经营到1957年,他是最晚一批离开上海的犹太人之一。他去了以色列,也带着那些他曾倾注过心血和热情的照片。尽管离开了,但上海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沈石蒂经常回忆起在上海的日子,他热爱上海,更热爱上海的人民,他说这些照片讲述的都是上海的故事,应该归还给上海。
1986年,沈石蒂在以色列去世,因为没有亲生子女,全部遗物由他的继子摩西·德克斯勒保管,其中包括从上海带回的照片。2021年10月,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回到以色列,接受捐赠给上海的沈石蒂摄影作品和史料,并决定将这些作品和史料永久捐赠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帮助沈石蒂完成生前的心愿。
沈石蒂的作品
今天“回家”!
记者:黄镏舒
编辑: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