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北外滩 |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
▲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按下按钮,伴随着雄壮激越的国歌,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几天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尚未解放的重庆渣滓洞女牢,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绣出了五颗璀璨的金星。1950年4月30日,海南岛三亚榆林港,解放军登岛部队一路激战一路前进,终于将一面血染的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这些银幕上难忘的镜头,曾经使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但你是否知道,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
他,就是家住虹口山阴路四达里的曾联松。
▲曾联松与1949年9月29日的《解放日报》合影
1949年5月,上海刚刚解放,曾联松还是上海一家通讯社的职员。作为已有11年党龄的地下党员,他终于抖去双肩旧世界的尘埃,从“地下”走向“地上”,举着小红旗,迎着明媚的阳光,走进迎接解放大军的行列。当年7月,当他看到报纸上征集新中国国旗的启事,就设计了一幅国旗图案寄到北京。没想到他设计的五星红旗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旗,这一年他才32岁。
当年应征一共3012幅图案,38幅图案进入遴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有关国旗决议,最后采用编号32号的曾联松的设计稿。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寄函曾联松,向他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合现在五百元,作为酬谢他对国家的贡献。当年10月,曾联松受邀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
曾联松的性格低调,不喜张扬,从不炫耀自己是国旗设计者的身份。好多年后,当有人问起他这个从事计划、财务的人,为什么能设计出五星红旗?他谦虚地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共和国没有忘记他。1979年,建国30周年时,曾联松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1999年,建国50周年时,一部以曾联松为原型,由著名演员王学圻饰演的《共和国之旗》上映,电影海报有这样一段话:“半个世纪过去了,曾联松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所不同的是,他与这面旗更有许多特殊情感。”是的,曾联松与这面红旗感情深挚。
▲曾联松故居
1999年10月19日,国庆节后的18天,时年82岁的曾联松溘然长逝。为了表彰和纪念这位五星红旗设计者的功勋,上海市人民政府特别批准,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五星红旗。
往期推荐
文章来源:《虹口33个文化镜头》,有删减。
讲述人:杜洪连
编辑: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