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创工作坊设计指北,西北偏北的北

晓艺 EICO 2023-09-27

EICO举办过了成吨的工作坊,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官网列出的很多从0-1案例中几乎都有这个工作方式在背后运转。我们这次想讲述里面极致全面的细节,包括全流程的所有琐碎安排: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安排、流程的划分。

你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因为⬇️

正式版本:因为我们在一个最近的项目中,线上举办了持续8小时的工作坊,没错,举办完第二天项目组成员就集体休假放松了一天做缓解,因为的确很累,但非常有收获,和对项目也有很直接推动。工作坊整个流程我们是如何规划和实践的?作为这次工作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我来贡献出“亿”点点梳理成果。


你可能(也)遇到过一群人待在一个办公室讨论问题时,你一言我一语很久都没有结果的情况;又或者只有一个人一直在分享,其他人只参会而没有任何参与互动。这些讨论会很常见:无组织、无参与、无灵感碰撞、无深入交流、低效无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团队核心成员一起参与会议、群策群力,有组织地高效出方案,共创工作坊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真正想要推动项目往前走的人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中。
20世纪初,波士顿医生普拉特,聚集了相同病症的病人,让他们互相分享适合自己的调节方法和高兴的事情。结果不仅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升了治疗效果。后来被医学界、心理学界逐渐接受并发展,工作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让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一起思考、探讨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创工作坊中的共创,就是强调大家共同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和互动
通常根据创办工作坊的不同目标,会有不同类型的工作坊和产出物。整个共创流程也和设计思维紧密关联,基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坊的主题,大家进行相关的调研与探索、讨论与共创,得到基于工作坊主题的更多相关方案,通过方案模拟内部评估或测试,得出关键方案。
设计工作坊的思维结构
我们可以简单列举四种常见的共创工作坊类型:
💡  启发式工作坊:最常见的工作坊,通常用于项目早期
很多时候大家没想法可能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资料输入,缺乏启发引导。启发式工作坊通常有专门的主持引导者为大家输入很多内容观点和洞察,并提供相应的引导路径辅助大家思考与发散,在这个场景下大家能更快代入场景中,并进行关联思考。
💻 探索式工作坊:在更细化的方向下进行发散
主要用于探索和畅想方案更多的可能性,不限于种种现实条件,强调想法的多元性,鼓励发散思考,通常用于项目前期打开大家的思路,会以议题为中心发散对应的多样化内容/方案。常见方式如:头脑风暴、接龙洞察式问答、卡片引导法等。
📝  设计式工作坊:逻辑性较强,对参与者有较高能力要求,通常在设计职能团队中进行
有明确的产出物目标,以及具体要落地的产出物要求。在此类工作坊中会有相应的共创工具辅助大家参与共创,如体验旅程图、同理心地图、系统图等,由于此类工作坊相对具有逻辑性,对于被参与者也会有相应的能力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通过任务拆解方式,灵活调整共创难度。
📍 决策式工作坊:共同决策,快速推进
这个方式大多数是为了明确具体的某一个落地方向、评估方案是否可行。通常需要核心团队各个成员发表各自的建议观点并进行决策。常见方式有投票法、举手表决法结合便签建议进行。最终还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能力条件等结合决策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这四种基础工作坊,也可以被重新组合到一个工作坊中。具体场景中,EICO团队中最常见的是启发+探索、探索+决策,或者启发+决策。
我的工作方法是分3部分:前期准备、工作坊活动、工作坊总结。前期准备对于活动进行影响较大,这是我通常的细节准备:
工作坊关键元素
 明确工作坊的目标、产出物

将它们清晰记录在案,有助于工作坊的流程设计,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参与者朝目标共创;
 确定合适的工作坊参与者
共创工作坊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邀请不同背景的参与者,能让工作坊更加高质高效充满灵感,如利益相关者、管理者、领域专家,以及后续项目落地的其他部门团队成员、一线服务人员、对领域有基础了解的目标客群等,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并评估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可能产出的影响,有助于前期效果评估。
合理安排参与人员数量也很重要,通常人数越多也越难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及参与人数,考虑是个人共创或分组共创,通常分组共创场景下,一个小组4个人是比较合适的,一组超过5人则较难快速达成共识,分享时间也会拖长。分组后每组也会确定一名引导员,帮助大家了解和聚焦环节内容。
常规共创流程
 确认设计工作坊核心流程:

针对多团队共创,工作坊常规会有背景介绍、破冰互动等基础环节,之后是核心共创互动环节、工作坊总结环节:
  • 背景介绍环节,重要的是对齐大家对共创目标的认知,一般都会有大量信息的输入;
  • 破冰互动环节,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彼此,畅所欲言,另外一方面各环节若能承上启下,也有利于参与者在共创过程中的思考与创作;
  • 核心互动环节,直接对应产出物,通常策略、流程相关的工作坊会更有逻辑,结合参与者背景情况,灵活将环节步骤进行拆分,便于参与者理解。如涉及主体较多,流程较多,也可考虑分阶段多次进行,可结合项目目标及产出物,灵活调整。这个部分也需考虑参与者人数,哪些细节流程需要分组,需要哪些工具物料。互动过程中也需要记录关键观点,将关键想法、问题等内容记录在案,总结时可供大家交流;
  • 工作坊总结环节,除了最终产出的结果外,也会将每个环节的关键观点和问题提出,让大家后续可以持续跟踪和反馈。
补充说明:考虑参与者实际情况,若因为环境影响必须进行线上工作坊,则需灵活调整。相较于线下工作坊,线上工作坊更加灵活,参与者身居各地,需要更加聚焦。每一个环节需要对应到线上的物料和交互,对于工具使用等都需详细设计与说明。如线上讨论分组,线上抽取卡片等。
完成了大致工作坊流程设计后,可以和核心组织者一起走查一遍流程、材料大纲、预期产出物。看看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便于清晰理解和实际操作。并可以估算每一个环节大致所需的时间。
 确认举办空间、时间和具体共创方式 :

包括线下和线上!
线下共创空间对于人数的限制很重要的考量条件,除了要有参与者的个人创作区外,还会有共创创作区、观点记录区(理想条件下,记录额外产出的观点或问题),还有可以进行演示和分享的空间,例如大面积白板/墙面/玻璃墙等。
不同功能空间定义
线上工作坊则更为自由,选择合适的共创工具,提前让参与者准备好,并掌握基础的操作方法。这些工具都很好用:博思白板BoardMix、Miro、FigJam、Invision、小画桌等。
线上工作坊时间也更灵活,可考虑先将评估的大块时间进行确认,如开始、结束时间,分环节节点时间,预留调整时间,避免和预期时间产生大量偏差,制定时间计划表。让参与者了解大致流程和时间,通常流程较为简单的工作坊 1 天内可以完成,而人数较多,流程环节较多,或需要持续观察的工作坊则需要更长时间。
线上工作坊工具参考

 准备工作坊所需材料
结合目标、工作坊流程,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必要输入的资料报告等、结合项目目标准备的共创画布、便签纸、卡片、A4纸、纸笔等工具,根据实际参与人数进行准备,并多备份几分便于补充。若为线上工作坊,则需考虑进行共创的创作工具,会议工具等,还需要将上述提到的这些工具进行线上工具化,便于在线上共创工作坊中灵活运用。这个过程准备得充分清晰,则工作坊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工作坊预演:
在这个环节中,工作坊组织人员能快速根据预演情况判断工作坊有哪些值得优化的流程和细节。针对复杂工作坊预留1周时间预演,调整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 如何让破冰热身环节更加贴近主题,起到启发和增进彼此理解,鼓励表达的作用;

  • 如何调整环节流程,让大家更轻松更简单自由地脑洞大开得创作;

  • 如何让时间更加变得更加紧凑,让时间更好得被组织有效利用;

  • 如何组织者的表达如何更加清晰,具有引导性…


当预演成果达到预期状态时,如有创新程度可行程度都较为符合的方案,便可迎接正式的工作坊活动了。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工作坊,这些是共创工作坊的基本原则:
  • 鼓励大家用心倾听与积极发言;

  • 开放平等,鼓励与支持,推迟评价;

  • 大胆思考,尝试接纳疯狂的点子;

  • 跳出固有思维,不用考虑太多固有条件;

  • 量大于质,多多发散;

  • Yes,and…鼓励在他人的想法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升级;

  • 想法可视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线下工作坊:考虑到空间将人聚在一起,大家能够更加专注在空间场景中,因此对于共创工作坊的主持人以及分组的引导员的引导组织能力有一定要求,主持人能清晰介绍每一个环节,引导员能够带动各组成员积极创想和发言。
  • 同时基于主持人的引导,分组成员能够快速响应反馈和行动;

  • 各分组之间也需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能了解到每个组的目标和对应的方案;

  • 关键观点也需要快速捕捉和记录,便于后期进行整理与总结。


线上工作坊:由于没有空间条件的限制,所以专注于共创场景,对人员的自觉性、对于工具的熟悉使用也是一个挑战
  • 准备工具介绍的资料,通过简单的视频进行说明,并给予参与者自由操作的时间,能够帮助参与者快速上手共创工具;

  • 会议打开摄像头以及有计划地分组也是帮助大家更好聚焦当前共创场景的解决方案;

  • 也可以通过主持人借助工具发出环节提示音,在具体环节和@参与者进行互动;

  • 长时间共创则需要考虑合理安排中途休息的时间;

  • 虽然线上工作坊直接就能记录参与者创作的内容,但结束后,依然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整理。


我也从这些设计师或机构的文章中找到了很多工作坊的安排指引:
  • How to plan and run an effective workshop for design ideas
    《如何为设计想法筹备一场高效工作坊》,作者Simon Coxon,前《Financial Times》交互设计负责人
    https://medium.com/ft-product-technology/planning-and-running-an-effective-design-ideation-workshop-e0ce0beff10 

  • 5 UX Workshops and When to Use Them: A Cheat Sheet
    《5种交互设计工作坊以及什么时候用:参考手册》- Nielsen Norman Group系列手册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5-ux-workshops/

  • Foundational UX Workshop Activities
    《基础的用户体验工作坊活动》- Nielsen Norman Group系列手册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workshop-activities/


看到这里,是真的关注者了。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共创工作坊的灵感,也期待收到大家的分享 :D 你都参加过哪些有意思的工作坊,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欢迎留言跟我沟通。
顺便说一句,在EICO公众号我们更新了最新的职位列表和实习岗位,欢迎投递。希望在这里看到你的身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