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晓华:在阿拉善SEE会长任上超额完成任务,没有遗憾

2018-02-01 王筱 《中国慈善家》


钱晓华不缺生意头脑,也不乏经韬纬略之才,但在公益之路上,他似乎自然而然地隐去了自己的锋芒。


钱晓华

融创(中国)上海董事

阿拉善SEE第六任会长

任职时间:2016.01-2017.12

 

撰文:王筱    题图摄影:张旭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7年12月刊,原文标题《钱晓华:我把自己看作阿拉善SEE的CEO》


 


11月7日,阿拉善SEE2017年度会员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第七届治理团队换届选举也在当天下午举行。即将卸任的第六届会长钱晓华上台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脸上是标志性的温和笑容。


两年前的这一天,他当选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阿拉善SEE)第六任会长。外界评价,阿拉善SEE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时代——“后大佬时代”。


钱晓华是融创(中国)上海董事,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与冯仑、潘石屹等人一同在海南房地产业开疆拓土,经过多年耕耘,成为行业内举足轻重的资深人士。但他行事低调,并未被行业外的大众所熟知。


在曾经的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任志强等“大佬会长”之后,这位新会长会如何带领阿拉善SEE前行,一度让外界充满好奇。


钱晓华笑称自己是一位可被“修理”的“平民会长”。他对阿拉善SEE有经年累月的多角度参与和思考,他笃定,最值得信赖的并非个别优秀的领导者,而是一套合理的、能不断自我纠错与成长的组织机制。 


“一个组织,制度非常重要,其实倒不在于什么人(领导)。所以我们阿拉善SEE能不断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制度在起作用,(它)不是摆设。”


任职会长期间的钱晓华专注于阿拉善SEE的“资产重组”。第五任会长任志强带领的治理团队成绩过人,让钱晓华背负巨大的压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会员数量急剧增加,项目中心也随之增加,阿拉善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获得公募资质刚一年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基金会开始分治……


在这些背景下,如何创造条件使得各地会员能够更便捷地深度参与项目,让各个项目中心进一步成型并形成良性竞争,在转型公募的过程中尽快适应并推出更有号召力的品牌项目,这些问题都考验着钱晓华的战略规划与具体实施能力。


“我把自己看作阿拉善SEE的CEO。”钱晓华说。在他看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阿拉善SEE已经建起了基本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因此他任会长的两年更注重推行各个项目、发展会员、筹集资金这些具体事务。


钱晓华认为,企业家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受益者,如今环境欠账如此巨大,企业家与企业家组织就应该更快速与深入地行动,“更好地开展有效的环保活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干活儿,把(环保的)活儿干出来。”


《中国慈善家》2017年12月刊封面

全职会长


当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六任会长后,原本家在上海的钱晓华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尽管随着项目中心数量的增多,阿拉善SEE全国范围内一年一百多场活动他几乎一场不落,工作地点遍布全国各地,但他还是几乎把家搬到了北京。钱晓华始终记得,竞选时他承诺过,如果能当选,他就投入百分之百的时间。


竞选第六届理事时,钱晓华在3分钟的竞选演讲中提出了六大主张,涉及企业家深度参与环保、参与在地环保、动员更多公众参与、与政府合作环保、项目品牌化、协会与基金会分治等方面。这些主张无一不是具体针对当时阿拉善SEE的发展状况与可能面临的问题深思熟虑而来。


多年来,钱晓华曾以项目审核委员会资深成员、两任监事、一任监事长的身份深度参与阿拉善SEE各项事务。在竞选前两个月,他就开始将自己多年参与心得和思考拿出来一一与共事的老友们讨论。


《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治理之路》的作者,资深公益人士杨鹏曾任阿拉善SEE秘书长,他一直关注着阿拉善SEE的内外发展,他对钱晓华的当选并不意外:“钱晓华弄这个事情很好,因为之前他找很多朋友讨论,‘有这些问题,所以我要去解决’,他就这么说。”


在第六届治理团队竞选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的会长选举中,自阿拉善SEE成立以来头一次,有两位当选理事—钱晓华与艾路明—提出要当会长。根据阿拉善SEE的规定,如果理事中只有一个人参选会长,大家没有异议,这个人就能顺利当选。因此,前五届理事会虽然均是选举产生,但会长这个职位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这次两人参选,理事们当场填选票,当场统计结果。结果是,钱晓华赢了。


“我觉得自己在阿拉善SEE服务的时间比老艾长嘛。老艾在这儿3年,我已经在这儿10年了,所以我觉得我有机会。然后就形成了我们俩竞选会长的局面。”如今即将卸任的钱晓华回忆,在一定程度上褪去“大佬”光环之后,阿拉善SEE第六届治理团队从理事选举到会长竞选都很激烈。


他认为,恰恰是这样的良性竞争使得这一届理事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我们把那个分工都分好了,每个理事都在干活儿,而且我们也不用太多地去协调,大家都知道干什么。”每一位理事负责一个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老艾现在是筹款及财务委员会主席,他天天干得比我还欢呢。王积刚是我们项目审核委员会主席,天天跟我较真儿。我说我不干预你的事,你去审核你的。大家都是企业家,(只要)方向一样了,谁都会干这个活儿,对吧?”


被问及为什么想要当会长时,钱晓华笑着说:“当时说大佬都用完了嘛,那我想那不轮到我了嘛,那还不赶紧。”多年的深度参与让始终在思考的钱晓华看到了阿拉善SEE诸多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地方,不论以什么样的身份,他都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推动。而事实上,他的当选与上任后的成绩让许多一路看着阿拉善SEE走来的人松了一口气。


杨鹏说,钱晓华这一届是他“早期心中的梦想之一”。“他就完全做这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发展起来,所以你看像绿色供应链是钱晓华做起来的。让公众参与,把互联网(渠道)打通,也是钱晓华做成的。”

 

杨鹏认为,由于需要大佬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初期的阿拉善SEE一般由能够掌控企业、影响社会的大佬任会长,但大佬当会长的一大缺陷就是风格相对强势,会降低理事与会员的参与度,而阿拉善SEE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大家在参与中成长。杨鹏回忆,到任志强任会长的时候,他认为大佬时代真的该结束了,钱晓华表示愿意出来竞选时,“当时我们都支持他做这个事。事实证明钱晓华不只是接住了这个担子,为什么比以前做得还好?就是因为他团结大家,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也狠不起来,个性又好,而且钱晓华又很纯,就是真想做公益。”


现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张媛也同意这种看法。在她看来,尽管钱晓华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但他也给予了大家充分的商讨空间,“大家一起商量的时候,他(钱晓华)不是那种很强势地说,我要干什么,要干什么,而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在调动大家积极性方面,他充分释放了大家参与的空间。”


阿拉善SEE第七届理事、第五届监事、深港项目中心首任秘书长孙莉莉回忆,钱晓华对阿拉善SEE发展的思考是一直持续的,钱晓华任第五任监事长时也常与她和同事们聊天、交流。“他对阿拉善SEE的前途命运、内部治理、未来发展是非常关心,也非常愿意思考的。比如他希望能够帮助阿拉善SEE,无论以什么身份,帮助机构建立起品牌化的项目。这是他当会长之前就有的想法。”


2015年11月7日,钱晓华当选会长。尽管要到来年第一天才正式履新,但11月8日,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工作了:去秘书处调研,约秘书长谈话,联手当时还是会长的任志强筹备召开绿色供应链相关会议……


2017年9月6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阿拉善SEE举办了边会,联动各方代表探讨荒漠化防治方法。钱晓华结合阿拉善SEE 13年来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验”。

 

理想主义的一代人


2005年,钱晓华加入阿拉善SEE,推荐人是他30年的老朋友于建东。于建东是上海特能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阿拉善SEE创始终身会员。


在此之前,钱晓华把于建东拉入东方历史学会(现东方历史研究基金会)。“他把我拉到这里(注:指东方历史学会)来了,所以我就想我参加了阿拉善SEE,那我就把他拉到阿拉善SEE。我就跟他讲阿拉善SEE是怎么回事,我是怎么加入的。他说好啊好啊,他也参加,就这么加入了。”于建东回忆。


“一个民主治理的机构,又是做环保,我就觉得特别合适,在现在这个社会条件下,我也想干一点公益的事,做生意时间太长了,也没啥意思了。”谈起加入阿拉善SEE的想法,钱晓华说,那几年的他发现自己再也无法从生意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与意义。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钱晓华与于建东等几位企业家朋友以个人名义资助当时的东方历史学会的研究项目。2013年8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东方历史研究基金会正式获得了非公募基金会的资质。


钱晓华等人想通过公益力量,推动中国史学研究回归“不妄言、不矫饰、不为尊者隐”的正常学术轨道。他与多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者多有交游,他尊重和敬爱他们。其中,他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的影响尤其大,最触动他的,是沈志华以档案搜集和整理为支撑的史学研究方法。


在参加历史学术研讨会时,钱晓华从来都只是坐在一旁认真倾听,仅在茶歇时向学者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东方历史研究基金会的项目,他与企业家朋友们有一个基本共识——捐款人不能影响学术的独立性,因此所有研究项目都由且只由权威史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根据学术标准评选通过。


于建东说:“企业家痴恋历史的人里头他(钱晓华)应该算一个。他还喜欢考虑国家、军机大事。”


对历史、改革、社会进步等议题的关注一直伴随着钱晓华,他说那是他们那一代人“共同的理想”。


1980年,钱晓华以浙江省理科第7名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位于合肥的航空部下属164厂工作。但文理双全的他很快崭露头角,被航空部领导相中,调往北京。


上世纪80年代末,钱晓华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加入南下大军,去到海南岛那片被政策优惠光环笼罩的热土,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事业。


如今他很少细谈自己的商业故事,总是轻描淡写:“我们以前最早就干个小公司,也不知道干吗。什么赚钱干什么。后来慢慢知道,说这是做房地产,可能是一个专业,那最后你怎么把房地产做大呢?你就得把资产重组了上市,把跟房地产无关的撇出去,专注于房地产。我干的活儿就是这个活儿。”


钱晓华时常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岁月。尽管那时候物质条件差得多,但无数有志青年在严寒酷暑中蹬自行车也要相聚在一起,热血沸腾地讨论各种涉及人文、经济、政治的思想课题,“吃碗面条都可以感觉到社会向上的进步力量”。而如今,钱晓华看到,许多人每天酒足饭饱,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子,却反而变得有些迷茫和消沉。


在钱晓华看来,在中国经济起飞的这些年,处处都是机会,稍有聪明才干者,只要用心,基本都可以富起来,“挣钱从来就不是个烦恼事儿”,他说。


他时刻记得,自己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受益者,“现在我们经济上自由了,但我们在那个年代受到的教育就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所以还是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在。我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出发点,做东方历史研究基金会也好,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东方历史评论》也好,都是这个想法。”


回想起做房地产生意时,钱晓华觉得自己“拍脑袋”就下决定的事干多了。那时候,他们是最早一批涉足房地产的人,毫无前人的经验可循,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刚刚起步,早期的地产商自然都成了专家。


现在,在公益领域,作为决策者,钱晓华和理事们更多是在统筹专家们的不同意见。荒漠化防治和污染防治都是很成熟的专业,工科出身的钱晓华特别强调,做项目要有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公共议题和公众项目在决定方向的时候,是需要民主的,你要听大家的意见。做项目,是理事会通过了,已经决定了要做这个项目,就要靠专业了。”2016年4月,阿拉善SEE基金会引入环保专家张立教授任专职秘书长,还专门为阿拉善SEE成立了首届科学顾问委员会,请到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担任主席,还有15位各领域的专家。


钱晓华不缺生意头脑,也不乏经韬纬略之才,但在公益之路上,他似乎自然而然地隐去了自己的锋芒,一直以来坚持严谨、谦逊、就事论事的风格,延续到了他任阿拉善SEE会长期间。


2016年5月19日-29日,钱晓华率阿拉善SEE参访团40余人拜访了美国亚洲协会、麦克阿瑟基金会、美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国际绿地图、中央公园管委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美国艺康全球水处理中心、Frogtown农场及阳光图书馆,与美国知名的环保公益大咖进行深度交流。


“超额完成任务”


两年会长履职接近尾声,钱晓华的成绩单很具体地对应着两年前他竞选理事演讲时提出的各大主张,他说自己“应该算超额完成任务”。


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历史爱好者,钱晓华并不多谈宏大的理念或理想,他目标明确逻辑清晰,认为眼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和进一步发展阿拉善SEE的各种项目以及会员参与、项目中心等,让前行的力量能够更加聚拢,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声望。


在他这一届,会员发展任务由最早的150个提升到了后来的200个,如今阿拉善SEE会员总数已超800人,钱晓华带领的治理团队以约300名新增会员的成绩完成了会员发展任务。在钱晓华对“在地参与环保”的大力倡导下,这两年中阿拉善SEE新成立了5个项目中心。


“我们现在有15个项目中心,我们是鼓励大家都在本地参与环保活动。像深圳的红树林基金会,他们企业家就在本地参与(深港项目中心)这个环保(活动),发挥很多作用,对本地的公众有更高的影响力。在云南,我们西南项目中心也在那儿做保护滇金丝猴的很多工作。(这样)企业家就地就能参与环保,就有更多时间参与。如果只是在阿拉善的话(参与)就少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因为不只是(需要)荒漠化防治对吧?要让全国企业家来参与环保,更多地带动公众来参与环保活动,是我们阿拉善SEE根本的存在的目的。”


此前,阿拉善SEE基金会推的公募项目只有一个—2014年10月6日启动的“一亿棵梭梭”项目。这个项目品牌在第五届治理团队工作期间正式启动,加上2016年开始与蚂蚁金服集团合作“蚂蚁森林”,社会影响力巨大,用户超2.3亿人,累计种植梭梭超过530万棵。但钱晓华发现,除了“一亿棵梭梭”,阿拉善SEE过去还做过很多事,资助的范围也非常广,但是并没有树立起品牌。“这个事情跟协会里的人说得清楚,对吧?但是你要去做公众传播就不是很容易。”


2014年,阿拉善SEE基金会转型公募,需要更好地对广大捐款者负责,钱晓华花大力气重组了之前的业务。“我们这一届建立了针对滨海湿地与濒危水鸟保护的‘任鸟飞’,这是一个品牌。全国滨海湿地的保护,其实我们以前都做过,只不过(现在)要把它变成我们的一个品牌,就是‘任鸟飞’。像污染防治(类)的,湖南有‘绿色潇湘’,福建有‘绿家园’,江苏那边有‘绿色江南’,重庆有‘两江’,这些都是做得非常好的环保公益组织,我们叫‘卫蓝侠’—保卫蓝天碧水的侠客,他们就(都)变成卫蓝侠了,大家都可以来申请,我们用这个(品牌)去筹资。”


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也是阿拉善SEE的着力点,目前已推出任鸟飞、三江源保护、诺亚方舟、江豚保护等项目。图为三江源通天河。(彭建生_摄)


目前,阿拉善SEE已有项目归类为四大领域:第一仍是荒漠化治理,继续在阿拉善推动梭梭林和节水小米的种植;第二是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比如任鸟飞、三江源保护、诺亚方舟、江豚保护等;第三是绿色供应链和污染防治,如卫蓝侠、绿色供应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污染防治和污染信息公开,推动企业污染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类是支持环保公益行业发展,如创绿家和劲草同行。


其中,让钱晓华最为骄傲的是,在他的任期内,绿色供应链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成为现实。早在任志强还是会长时,钱晓华就去找他谈:“我们会员本身,企业家本身从事环保没有一个像样的东西,对吧?”钱晓华觉得,企业家们不能一边做着造成污染的生意,一边说自己热爱环保。


钱晓华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深度交流过。后者曾经因为发现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供应商存在污染问题,从而开始努力推动全球绿色供应链项目,旨在让苹果、惠普、H&M、GAP这样一些知名品牌监测其供应商的环境表现。


钱晓华对任志强建议,阿拉善SEE应该尽快搞一个房地产行业的绿色供应链行动。两人一拍即合,经过多次开会讨论,2016年6月5日,阿拉善SEE、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朗诗集团和万科集团共同发起“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正式启动了全球首个由行业引领并主导的绿色供应链行动。


这一由联合国最先提出的概念,依靠供应链将上中下游企业串联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寻求对环保的一致要求,目前已涉及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达2000家以上。


截至2017年,有89家房地产企业加入绿色供应链,产值超过1.9万亿元,白名单已经对外公布577家企业。在这样一个庞大的行业中,要真正落实白名单采购和形成对供应商环保达标的约束效果,无疑还需要时间,但让钱晓华高兴的是良好的趋势:“现在其实就是吼两声,就已经挺有影响力,很多钢厂都来找我们,说他们没有污染了。”


绿色供应链行动针对的都是重污染行业,在如此长链条的房地产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行动,可谓任务艰巨而又意义非凡。“世界碳排放量的20%来自中国,20%之中的40%来自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也就是说世界碳排放量的8%和中国房地产业相关。”钱晓华与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谈过绿色供应链行动,后者对这个项目赞赏有加。


“最主要是这个(行动)是用商业的力量来推动环保。”钱晓华说,“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果真能实现的话,阿拉善SEE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


2017年8月,钱晓华和阿拉善SEE多位企业家会员赴青海三江源进行环保科考,旨在进一步推进“三江源保护”项目。


没有遗憾


第五任会长任志强发表卸任演讲时曾说过:“我一定要干得超过前四任会长,而且要给后面的会长巨大压力,让他们投入更多。”钱晓华这个全职会长显然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他承担起了责任,也取得了许多会员的认可,包括一向秉持着“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理念的老友于建东。


“我就不表扬了。但好的方面是出乎意料……也不算出乎意料,他的能力是很强的,他投入的也真的很多,基本全职了,累死了,我也挺心疼他的,说心里话。”于建东说,“从会员数量的增长,到项目品牌化,包括在国际上的一些影响都确实有很大的进步。这个是肯定的啦!”


随着第七届治理团队的选举尘埃落定,钱晓华将在第七任会长艾路明履新后自动成为下一届理事,并且领导会员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他表示,自己也会继续以这一身份关注阿拉善SEE的项目与治理问题,他期望未来5到10年阿拉善SEE能够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


“企业将绿色供应链在更深入、更透彻的层面开展,将保护滇金丝猴这样的保护行动坚持下去,同时开展公众环保教育。阿拉善SEE更长远的目标是建立连通企业家和公众的公益平台,让企业家、公众都投入环保事业,最终实现‘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


尽管钱晓华上任后第一时间就开始争分夺秒地工作,但两年的会长任期确实不算长。在2016年10月11日阿拉善SEE会员大会表决通过修改的章程中,治理团队任期被延长为3年。被问及是否觉得两年太短,有些工作留有遗憾时,钱晓华毫不犹豫地说没有。“从2016年1月1号开始,到2017年12月31号,这是铁定的规则。所以所有的规划,都是这么弄的。”他珍视阿拉善SEE的章程原则—“从下一届开始”,“我们不能监守自盗,自己改3年嘛。”


与全职会长的投入程度相对的是,钱晓华笑称自己在公司的工作只剩下了“分钱”。不久前的一天,钱晓华回公司办事,前台不知何时已经换了新人,拦住钱晓华问他找谁。钱晓华愣了一愣,然后笑着说:“我找我。”后来前台得知他的身份,很不好意思:“钱总的办公室一直空着。”


本文选自《中国慈善家》2017年12月刊封面《阿拉善SEE:会长接力》,敬请关注该封面专题其他文章: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授权”

《中国慈善家》2018年1月刊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