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 | 2022年第二季“巴中好人”和“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及事迹公示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文明新风,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积极营造“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近日,巴中市文明办启动了“巴中好人”评选活动,经过层层推荐和征求部门意见,现对2022年42名第二季“巴中好人”候选人进行公示,欢迎大家评议点赞。(公示期间有意见的,可反馈至市文明办,电话5866616。)
公示时间:12月2日—12月7日
咱们一起来看这
42位候选人的简要事迹吧
2022年第二季“巴中好人”
候选人简要事迹
助人为乐类
彭书华,中共党员,1969年12月生,国网巴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值班长。2021年3月9日,彭书华一行人结束在三江镇工作培训后返家途中,突然听到几个小孩大声呼救,彭书华一行急忙飞奔过去,看到河水中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正快速往水底沉,彭书华面对刺骨急流,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用尽浑身力气,最终成功将小男孩救上了岸,用生命助人险境逃生;在抗疫捐款中,他主动捐款5000元,用爱心点燃了防疫抗疫的斗志;2010年以来,彭书华先后无偿献血26次、4800毫升,已超过一个成年人所拥有的正常血量,不善言辞的他,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给予了他人“生”的希望。
严均,男,汉族,1972年1月生,中共党员,恩阳区供电公司员工。家庭并不富裕的严均,2017年至今无偿资助巴州区洪山村2社贫困学生李江华,从高中到大学,共资助学费、生活费8万多元。严均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经常上门看望空巢老人,为老人带去大米、菜油、牛奶等生活用品,为老人洗衣、炖鸡汤;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为有困难的群众无偿捐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近五年来,严均花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身上的开支接近7万元,义务为客户检修线路1800多次,提供电力以外的志愿服务500多次,群众称他“电保姆”。
付荣华,女,汉族,1969年12月生,经开区石笋堂社区网格员。2016年炎热的夏天,买菜回家的付荣华看到一个老人坐在地上面露难色的摸着脚踝,她一个箭步冲上去,急忙询问其情况,在得知老人一人生活在家后,她连忙联系了自己的侄子一起将老人送到骨科医院,并在他住院期间为他送饭送汤、悉心照料,老人出院后,付荣华连续6年上门打扫房间、收拾家务;2021年雨季的一个夜晚,乐湾首府小区一位业主下楼扔垃圾不小心将钥匙锁在屋内,因暴雨和时间的原因,开锁公司无人愿意来为其开锁,情急之中业主联系了付荣华,付荣华二话不说赶到业主家门口,为其多方联系,终于找来一家开锁公司并成功开锁。付荣华总是用平凡的事情和满怀的真情感动着身边的人。
文璞,男,汉族,1990年8月生,中共党员,南江县云顶茶村村民。只要向村里人问起文璞时,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称他为“文哥”,这是村里人对他的爱称,也是敬称。小孩子说:“文哥经常给我们买好吃的呢。”在外务工的人说:“文哥比我自己还孝顺我父母。”在家青壮年说:“文哥是不管什么事儿,一喊准来!”老人更是竖起大拇指说:“文璞是这个!”为着这些可爱的人,文璞放弃了在外的高薪工作,义务照顾全村留守老人4年,累计上门1300余次,为老人们买药700余次,买菜及生活用品600余次,平均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这方面。面对暴雨、火灾等突发状况,他勇敢担起责任,排除危险,力所能及地助学助贫,用最真的心和最深的情守护着云顶茶村。
杜宗晓,男,汉族,1989年2月生,南江蓝天救援队副队长。2022年5月,在上海市疫情严峻的时候,杜宗晓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随队支援上海疫情防控,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安排开展工作。他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液不停地走动,为了避免在消杀中上厕所反复穿脱防护装备影响任务进度,他时常忍到嗓子干哑、嘴唇干裂都不愿喝水,就这样历时12天他圆满完成防疫消杀及物资转运等10项任务,防控消杀面积达52万平方米,转运防疫物资17吨,受益人群近17万人。今年11月,在南江县疫情暴发时,杜宗晓率先带领蓝天救援队深入县城所有封控小区、中小学开展7*24小时的防控消杀。他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朴实行动换取群众的安全。
张必大,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平昌县卫健局干部。他坚守初心、真情帮扶,视贫困户为亲人,在得知帮扶户的儿子杨某学习成绩较好但因家庭贫困辍学外出务工这一消息后,决定通过专项扶持他复学读书,走扶智扶贫之路让其彻底摆脱贫困。经过多方协调,杨某回到了他的母校平昌中学复读高中,张必大全程资助学习和生活费用,最终,杨某2018年以高重本6分的成绩考入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系,毕业后被杭州一家国营企业录用,月薪1.2万元。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张必大始终牢记使命和初心,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他付出全部真情和真心,让寒门学子圆梦象牙塔,谱写了一段扶贫扶智的佳话。
米本民,男,汉族,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蓝天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队长,恩阳区蓝天救援队队长。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他逆行出征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是他冲锋陷阵地前线。2018年8月,接到有人落水的救助电话,米本民即刻赶到现场,跳入水中游向落水者,但由于河水较深,加上落水者的恐慌紧张导致的逆向心理,他吃力地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的盘旋,最终在公安、消防的合力下成功解救落水男子。2022年5月,面对疫情,他率队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累计转运物资1000余件,消杀商铺3060个、酒店463间、集散地床位990个、集散地帐篷195顶、市场17个。在公益的道路上他总会带领队伍第一时间冲锋陷阵,目前共义务救援300余起。
谢晓琴,女,汉族,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中坝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蓝天救援队宣讲组长。她20年来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幼教第一线,成为了孩子们亲切的“晓琴妈妈”。2016年10月,谢晓琴加入巴中市蓝天救援队,从此,她便踏上了公益事业之旅,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2018年6月,达州一商贸城库房发生火灾,谢晓琴接到支援通知后,毫不犹豫与队友前往火灾现场。2020年2月,谢晓琴接到关于一名智障儿童走失的协助电话,她立即组织队友们展开搜寻,挨家挨户走访、多方打听,成功找回走失孩子。至今,她共参与溺水者打捞任务20起,抗洪抢险任务5起,社区服务50余起,登高节和高考安全保障5起,走进福利院关心孤残儿童、老人200余人次。
岳光宇,男,汉族,1977年10月生,巴中市世纪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省级保供企业的巴中世纪隆超市总经理,岳光宇勇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捐赠口罩、消毒剂、防疫药品共计10万余元,为边远村社修建公路进行捐款。2022年1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科学精准做好6家连锁店面疫情防控措施,调配物资800余吨,利用线上配货服务,组织800余名员工,拣配货20000余单,提供精准、高效和充足的物资保障。在社会面管控期间,组建志愿小分队,白天忙调配货,晚上打地铺,饿了吃盒饭,只为第一时间为不同家庭提供“所急所需”,并免费向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特殊群体、一线工作岗位人员送物资共计5万余元。
见义勇为类
邓依荣,男,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南江县桥亭镇洋滩村支部书记。邓依荣早年双侧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跛脚书记”。2021年8月,桥亭镇洋滩村距离主街500米处突发气罐车侧翻事故,天然气迅速外溢,事发时正是热闹的早市,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邓依荣紧急带领村干部开展救援,第一时间疏散群众、组织转移,上报处理现场,跑动中邓依荣的腿瘸得更厉害了,并且产生剧烈疼痛,但邓依荣顾不上那么多,带着10个年轻人到街上的商铺、住户,挨家挨户地检查,不漏一家一户。上午11时,洋滩村125余名受威胁的群众全部平安到达临时避难点。经过36小时的昼夜奋战,险情全部解除,无次生灾害发生,社会秩序全面恢复。2021年12月,被南江县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
沈茂周,男,汉族,1950年2月生,中共党员。邱华润,女,汉族,1952年1月生。夫妻俩是平昌县云台镇老官庙社区居民,2021年8月20日,沈茂周夫妇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河边传来呼救声,他们顺着声音急忙跑到河边,看到河中漂浮着一个女孩,面朝下。沈茂周也顾不上不会游泳,果断跳下河去救人,邱华润立即找来竹竿抓住一头,把另一头伸向老伴让他拉住竹竿去救孩子。在这对七旬夫妇的配合下,终于把女孩拉到了岸边,当时女孩嘴唇发紫,已没有意识,沈茂周把女孩头部向下放在腿上,进行抖水,再平放在地上进行人工呼吸,反复几次,女孩终于有了反应。社区医生夏潘映赶到后再次对女孩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随后送到卫生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由于抢救及时,女孩经治疗已经痊愈。2022年6月,被平昌县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2022年9月,被巴中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
诚实守信类
庞海燕,女,汉族,1985年4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恩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综合股股长。庞海燕同志坚守“经信人就是企业的娘家人”承诺,被企业称为一诺千金的企业贴心“保姆”。特别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她成了企业的跑手,积极助企纾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口罩严重不足,她临危受命,负责恢复闲置十余年的老口罩厂生产,她和企业员工一起打扫车间、清理杂物、找人检修机器等,连续作战4个通宵,在短短4天巴中市第一批10万个口罩从该厂下线。“我承诺了的事,就一定要办好!”这句话是庞海燕的口头禅,也是她做人做事的原则。
戴黛,女,汉族,1978年4月生,南江环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她16岁开始创业,凭着敢拼敢闯的冲劲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从山城打工妹,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摇身变为身家过亿的“泡菜西施”。在南江经营的近10年时间里,她以诚信为本,每年按时支付农户蔬菜货款达200万元,从无拖欠。在与农户的合作中,她不仅提供免费蔬菜种子、技术资料和全程跟踪服务,还签订收购合同,严格推行农户订单合同化管理,用“订单农业”模式与全县34个乡镇3000余户农户签订7万余亩订单蔬菜,带领农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2022年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
黄梅,女,汉族,1984年6月生,中共党员,南江县八庙镇燕山村人。2018年,在脱贫攻坚时刻,黄梅放弃温江的稳定工作,带着“再造故乡”的创业梦想回到老家,与村“两委”筹建南江县花海玉螺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邻近群众提供务工岗位达1000个以上,为鼓励村民发展,她主动提供作物种子并免费让村民耕种花木林下的土地500亩。她始终坚守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套种的黑玉米市场价下跌,低于村里签订的收购价,她依旧决定按照约定价格向村民收购;村民种出来的黑小麦销售困难,她坚持按市场价全量收购;她从不拖欠任何费用,每年按时结算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用30余万元和人均8万元的工人工资。
姜涛,男,汉族,1979年4月生,巴中市华兴建筑有限公司一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2018年8月,在江南福地二期建设过程中,材料费、人工费上涨,与初期投标预算价格相比超额巨大,建设项目将面临巨大亏损。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他第一时间通知不得向业主要求调价,并积极跑市场调研最新材料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损失降到最低。2021年11月,通江置信剑桥城项目,业主单位突然宣告破产,而该项目拖欠公司工程款近1亿元。作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姜涛第一时间出面协商解决,并与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租赁商签订了付款协议,他跑贷款、拉融资,多方筹措资金。截至目前,通江剑桥城项目的欠款在有条不紊的按诺支付中。
李涛,女,汉族,1974年9月生,四川江口醇隆鼎酒业有限公司驻片人员。她从事销售工作近16个年头,工作中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是一名营销“花木兰”。从一名销售新兵历练成今日能独当一面的市场管片人员,这与她的敬业勤劳的工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是密不可分的。2021年3月李涛从天津调到攀西市场,到访了西昌市及西昌的各县城和米易攀枝花所有客户,李涛通过对客户的开发、消费者的引导和实施江口醇品牌系列产品陈列摆放等有力措施,仅2022年前8个月,整个攀西片区江口醇酒销量就达到了近500万元,同期增幅达到了35%,个别单品甚至大大超出公司预期,攀西市场从一个50万的市场变成了400万的市场。在销售江口醇的同时,她还不忘将家乡最有名的黑猪肉、木耳等土特产极力推荐给客户,年销量甚至达到数十万元。
敬业奉献类
王荣臻,男,汉族,1980年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巴州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入驻市民之家税务窗口负责人。他提出的“SMILE微笑准则”,有效解决了窗口人员态度生硬等情况,大力提升了纳税服务的温度;他每天下班后都会梳理当天业务流程,在第二天晨会上分享业务办理中的易错点、政策上的混淆点,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他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纳税人的疑问,“不打烊”“24小时”的电话服务于他而言已成为常态;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升级导税预审服务,提供延时服务,做强“简事快办”窗口,深入推行“一户一策”。短短4个月,市民之家办税服务窗口就在全省税务系统督查工作中名列前茅。
罗映江,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巴州区环卫事务中心设施管理站维修人员。工作中,因成天跟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打交道,满身又脏又臭且时常接触有毒害物质,回到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肯靠近,但他却从不抱怨。娴熟的业务技法使他成为全站的技术能手,共制作各式垃圾箱近1000个,维修各式垃圾箱800多个、果皮箱800多个、保洁手推车300多部,为确保环卫设施设备安全有效使用及环卫工作正常运转做出了贡献。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区环卫事务中心负责废弃口罩回收工作,他主动请缨,与同事努力克服防护物资紧缺的困难,扎实开展废弃物清运、设施消杀、口罩处理等工作,每天对城区公共区域内的1234个回收桶中的废弃口罩进行回收预处理并密闭运输至发电厂焚烧处置。
张玉琳,女,汉族,1973年9月生,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德育主任。作为班主任,她主动与调皮捣蛋、缺乏自信、性格叛逆的学生交朋友,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并发扬。她将“有精神、会点赞、能坚持、讲效率”作为班级口号,所带班班风正、学风浓、质量优,曾被评为“巴州区优秀班集体”;作为教师,她不断学习钻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文章、论文10余篇,发布优质课、科技作品等各类成果30余件,先后获“四川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巴中市教书育人名师”“巴州区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作为志愿者,她积极参与省“国培计划”项目,利用休息时间在线义务辅导学员100多人,多次到梓橦庙小学、鼎山镇首市村小等地参与“同课异构”“城乡送课”教研活动。
卢英,女,汉族,1989年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恩阳中学一级教师。教学道路上,卢英总是用关切的眼神、温暖的话语和推心置腹的双向沟通为学生带去感动和力量。学生缺乏自信,卢英坚持每天抽半个小时陪他打乒乓球和1小时单独英语辅导,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一步一步让学生重拾信心,中考时成功考入重点中学;一次,一名平时非常叛逆的学生醉酒在家,卢英得知他父母不在身边,主动陪他在医院的急诊室待了一晚上,并在多次沟通后,这位同学终于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并在今年成功考上本科。卢英把自己的学生看得比家人更重,学生高考的前一天,在4岁孩子意外大面积烫伤病危转院的紧急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陪学生复习功课。
赵旭,男,汉族, 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巴中经开区黄家沟实验小学副校长,巴中市第四届督学。为了校园建设,他放弃节假日,不分昼夜,顶着烈日督查施工进度,寒来暑往,黑了一圈的他,经常被别人误认为是施工人员。4年来,他参与排查隐患上千次,都因处理及时,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秩序,也让学校避免遭受巨大损失。2021年9月,连续两晚的强降雨,大量无法排泄的山洪翻过后山水渠,径直灌入校园,他亲自带队,深入后山抢险,大半个身体都泡在水里,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努力,校园又重回往日的平安祥和。他用自己的勤奋敬业、为民服务和开拓创新,诠释了“三牛”精神的时代内涵。
陈雄,男,汉族,198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巴中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警司。2022年11月13日凌晨,经开区防疫指挥办接到通报,一新冠阳性确诊人员在7、8、9日均在辖区内有活动轨迹,要求立即进行密接排查,但因专业的场所消杀队伍短时间无法赶到,且确诊人员CT值较低,病毒传播力极强,排查密接时间紧迫。陈雄主动接过任务,立即组织人员联系确诊人员了解情况,并带队前往感染区,调取视频监控,进行摸排走访,次日凌晨3点,成功将辖区内的28名密接人员全部排查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传播的风险。此次疫情期间,陈雄连续9天昼夜高效运转,累计排查出风险点位6个、密接1391人。
苗长俊,男性,汉族,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南江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苗长俊投身公安工作30余年,是公认的业务精兵,是年轻民警的学习榜样。2019年,南江县公安局成功抓获一贩毒团伙的头目,该罪犯多次以病情严重逃避法律打击。苗长俊主动请缨,担负起管理教育工作。其间,该罪犯突发心脏病13次,收到病危通知书4次,住院治疗58天,苗长俊长期在医院看护,走访罪犯的家人、朋友了解病史,安排病号餐为其补充营养,并联系心内科专家会诊,经过240天的耐心引导和感化,罪犯最终主动交代其余4件犯罪事实,2019年11月,苗长俊安全将其依法投送监狱服刑。曾多次荣获“全省公安监所优秀管教民警”“全省公安监所优秀监管民警”,荣记个人三等功2次。
田绪光,男,汉族,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南江县神门乡草坝村主任。田绪光怀着朴实平凡的为民情怀,投身于农村产业发展11年,自学道地药材种植技术并带动全村农户190余户、792人,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200余亩,套作高山蔬菜及大豆600亩。带头创建“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依托“5+”产业发展模式,2年实现总产值132万余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156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余元。田绪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不怕困难的闯劲干劲,用道地药材种出了草坝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程继发,男,汉族,1964年2月,中共党员,通江县委宣传部出版发行(电影)股股长。为实施好党报阅报栏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他深入全县各地认真考察,选址、规划、落实专人管理建设,彻底解决了群众看报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他主动请缨,担任铁佛镇大佛寺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正值父亲胃癌晚期,他也只能把父亲交给妻子照顾,千方百计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去看望。他把涉及的工作流程和网络平台的操作,都编写成了详细的《操作说明》,便于新人熟悉相关工作。他退休之前还不忘老电影放映员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一问题正在加快解决。
吴德美,女,汉族,1977年3月生,通江县列宁小学附中语文一级教师。她默默耕耘,不断钻研,在教学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所带班级在全县名列前茅;她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带领同事奔赴一线,调查农村老人的基本情况,记录家里老人、身边老人的事迹,撰写《空巢老人现状调查》实践活动报告,并获市级奖项;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面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经常单独辅导、照顾,给予妈妈般的关怀,面对帮扶的贫困户,无论顶烈日还是严寒,只要有需要,在休息时间,她都会第一时间奔赴到家里,送上女儿般的温暖。她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优质课、科技作品多次获县市一、二等奖,2022年被通江县评为“三八红旗手”。
何海燕,女,汉族,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通江县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管理部主任。参工19年来,她认真指导全县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和妇幼重大民生项目工作的实施,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11.2”本土疫情暴发,她先后两次奔赴一线,带领85人组成的支援队,负责回风社区的40余个采样点位、6万人的采样工作,每天经常连续工作六七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在完成采样任务的同时,她还要随时督促每个人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确保队员的安全。他们穿着薄薄的防护服,二十几秒就完成一次采样,每次采样都要用冰冷的消毒液反复消毒双手,每班需要重复上千遍,手脚都冻僵了,她却一直鼓励队员们坚持就是胜利。直到解封公告发布,她才带领85名队员返回。
邹居亮,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平昌通用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12年前,他放弃优厚的待遇,来到巴中平昌,扎根巴山职教,奉献红色热土,默默无闻,倾情耕耘。他用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撑起山区职业教育的一片蓝天,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巴中职教的排头兵;他深挖红色党性教育资源,创新构建“1210”党建工作模式,打造“红色党建文化园”,擦亮巴山党建“红色名片”,实现党建育人融合发展;他将党性教育延伸到基层,把职业技术送到村社,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助力老区发展和乡村振兴。
黄诚,男,汉族,1983年3月生,中共党员,平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他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反诈宣传、案件办理、疫情防控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治安。2022年4月19日至4月27日,7名上海返平人员确诊,8月2日,1名马来西亚返平人员确诊。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组织县局机关、派出所等警力精准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核查65300余人,对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员实行先管控再排查,对风险人员做到应排尽排,将风险人员捞干筛尽,有效阻断了平昌县8例新冠肺炎输入病例传播链,未传染一人。
丁毅,男,汉族,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平昌县响滩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疫情来袭,作为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丁毅主动担当,为科室医护人员讲解知识和政策、对发热病人进行观察,由于部分发热病人是在中午或半夜送来,丁毅索性以医院为家,困了直接躺在办公室椅子上休息,尽管家在平昌县城,但他几乎没回家休息过。2021年6月,丁毅被抽派到大寨集中隔离点、响滩镇宝鑫集中隔离点。隔离点累计筛查中出5例阳性患者,丁毅亲自管理,各环节全程监督,并制定管理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防范意识,未发生一起工作人员交叉感染或疫情外溢事件。2022年11月15日丁毅到平昌县小角楼方舱医院隔离点报到,再次奔赴抗疫前线。
李晓峰,男,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信息科(基金监督科)科长。自参工以来,他始终把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提升惠企利民便捷度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疫情期间他带领业务人员走街串巷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行各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在线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确保了疫情期间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档、不掉线。在他的努力下,巴中市“智慧就业”和失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在全省作经验交流;2021年他探索创建的技能培训“5+1”智能监管平台荣获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成果一等奖,被全省推广应用。
李军华,女,汉族,1975年2月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今年“11·2”本土疫情暴发后,她主动申请到新冠救治隔离病房工作,再次投身于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保障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她利用晚上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组织大家进行线上培训,让大家尽快熟悉新冠救治病房工作流程。当隔离病区收治了一名高龄患者,看着他无助的眼神,她立即上前安抚患者情绪。一名2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上新冠病毒,她用专业知识指导患者父母正确护理、科学喂养。担心患者们的营养状况,她组织大家将医护人员省下来的牛奶、水果及时分发给患者。
张丽,女,汉族,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作为巴中城市建设发展前线上的一名“女战士”,每一个需要她的地方都有她拼搏的身影和战斗的英姿。2011 年,巴中市通过招商引资招引国盛基业集团和中交集团入驻巴中,选址在黄家沟。但拆迁矛盾一度呈现白热化,她主动请缨,亲自督战拆迁小组拉网式地开展走访宣传动员、安置补偿等各项工作,白天谈拆迁,晚上就动工拆房。面对被拆迁群众的质疑和阻挠,她耐心解释,面对群众的围猎,她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房间谈到底、一套程序管到底”原则。她层层推进拆迁工作,终于啃下了黄家沟这个“硬骨头”,实现房屋拆迁约45万㎡,让这方热土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吴永军,男,汉族,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回风大队党支部委员、副大队长。2018年4月,他积极协调搬迁困扰市民多年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两座私建庙宇——龙王庙和观音庙;2018年6月,为化解社会矛盾,他组织开展“强拆促自拆”,督促盘陇锦城转租、出售长达五年的5000余平方米工棚、板房完成自拆,节约征地拆迁资金1000余万元。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他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两次帮助走失小孩寻找家人、资助孤寡老人温暖过冬、追逃交通肇事车辆,保护受伤民工。2020年7月,吴永军查出身患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后,主治医生要求至少在家休养3个月,但不到一个月,他不顾伤口感染再一次投入到一线工作中。
左文亮,男,汉族,1986年2月生,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教师。从教13年来,他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用实际行动来为从教初心铺下坚实的地基。作为班主任,他早出晚归、“住”进班级;作为传道者,他按时备课、研究教法;作为教育者,他走进学生的内心、教会学生做人。他在这三者的身份中灵活转换,在教育的园地中充当一个辛勤的园丁,在这知识的天地里充当一根奉献的蜡烛,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充当一个指路人。这就是左文亮,一个平凡的青年教育工作者。
孝老爱亲类
张波,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巴州区玉堂街道天星湖社区1组居民。2012年12月20日其母亲因脑溢血瘫痪在床,2019年7月8日其父亲又被查出胰腺癌晚期,上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年迈多病的父亲,下还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面对压力,他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父母和儿子的身边,默默挑起重担。2020年12月,父亲病逝,为让妻子和儿子们能安心在外工作,张波通过耕种自家十来亩农田和去周边工地打零工来赚钱照顾瘫痪的母亲。他十年如一日地专心照顾父母和家庭,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白碧华,女,汉族,1976年6月生,恩阳区文治街道老场社区居民。2010年7月10日,在家带孩子的白碧华接到噩耗:丈夫刘新东在户外工作不慎从高处跌落,头部着地,全身骨头粉碎性骨折,诊断为脑瘫。就这样,照顾丈夫、赡养老人、养家糊口、打工还债、赚钱治病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十余年里,白碧华除了摆摊赚钱、做饭、做家务,她还会接一些零活,有时候一天休息不到三四个小时。她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总是想方设法为丈夫、孩子改善伙食,虽然生活艰苦,但对她而言一家老小在身旁就是小小的幸福,她诠释了平凡的伟大和朴实的珍贵,用爱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黄琼华,女,汉族,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恩阳区茶坝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工作站负责人。2011年10月,年过花甲的公公突患脑溢血,抢救后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丈夫在外乡工作,她和婆婆负责照顾公公的生活起居。2017年春节,婆婆因劳累过度,突患疾病去世,照顾公公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2018年,公公又患上了糖尿病,大小便失禁,天气寒冷时弄脏被子、裤子是常事,有时一天要更换两三次,她不顾刺鼻的气味,为公公擦拭身子,换洗衣服。十多年来,公公出门永远衣着干净,外人无不夸赞黄琼华是个好媳妇,但她因长期清洗污秽衣物,经常恶心呕吐,患上了慢性的肠胃病,却从未抱怨一句。
黄翠平,女,汉族,1963年1月生,南江县正直镇金鹞村村民。她体贴入微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17年,倾心侍奉精神失常的公公12年,独自养育两个年幼孙女。为还清家里修房、亲人看病欠下的10余万元债务,黄翠平把村里没人种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猪圈里又多了11头小猪,鸡圈里也多了30只小鸡,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打着手电筒下地干活,八九点时赶回家处理好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后,来不及休息的她又去干活了。尽管当时生活已经捉襟见肘,但当村里修路组织募捐筹款时,黄翠平毅然卖掉了家里两头过年猪,凑了2800元交给了村委,并主动写下200元欠条,成为了缴纳硬化社道路自筹款的带头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
陈雪梅,女,汉族,1986年12月生,通江县至诚镇莲花村居民。陈明书和张桂修老人膝下无子,三十多年前女儿女婿先后因病撒手人寰,唯一给两位老人留下了襁褓中的孙女陈雪梅。自此,失去双亲的陈雪梅由爷爷奶奶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并在她心中播下了“心怀感恩,广行善举”的种子。“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陈雪梅从小就懂得替爷爷奶奶分忧解难,她初中毕业后,为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便选择外出打工,每月按时往家中寄钱,在爷爷奶奶需要照顾时,她又回到他们身边报答养育恩情。数十年来,她一直悉心照料爷爷奶奶的衣食起居,以身作则书写着“孝道”的朴实无华,“隔代赡养”的“祖孙情”在方圆十里传为佳话。
杜茂华,女,汉族,1993年2月生,平昌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她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警嫂。从结婚开始,杜茂华就习惯了即当娘又当爹,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她坦然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心甘情愿承担起家中的大事小事,她用一个人的坚强守候,全力支持丈夫杨晓龙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当了八年警嫂的杜茂华有过诉苦,也有满腹的辛酸和苦辣,可每当看着丈夫在事业中拼搏的身影,她又说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她细心周到地关心照顾家人生活,用瘦弱的身躯支撑着整个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孝老爱亲的“好警嫂”。
张爱平,男,汉族,1985年7月生,中共党员,平昌县烟草专卖局城区稽查中队长。为了打击假烟网络,张爱平上下班都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情况就要马上出发,有线索就要马上跟进。2019年12月,张爱平的女儿身患重病,他带着孩子辗转重庆、山东、北京等多家医院治疗,但术后病情多次反复。如今,女儿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复查,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看到孩子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他内心非常煎熬,但他深知自己就是孩子的一片天、是家庭的顶梁柱,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坚强的榜样。自2020年以来,他带领中队累计查获“假私非”卷烟475.3万支,案值金额近350万元,连续破获“5·10”“11·5”两起国标制假售假网络案件,涉案金额共达5000万元。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强化教育引领、实践养成,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现对12名2022年第二季“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进行公示,欢迎大家评议点赞。(公示期间有意见的,可反馈至市文明办,电话5866616。 )
公示时间:12月2日—12月7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
2022年第二季“新时代好少年”
候选人简要事迹
谭清忆,女,10岁,巴中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她是红军后代,其祖爷爷牺牲在为红军送粮的战斗中,其爷爷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她积极传承红军精神,不怕吃苦、直面困难,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学习之星”“全能之星”荣誉,作文《我是红军后代》在《巴中日报》发表。她热爱武术,风雨无阻坚持训练,2021年入选巴中武术代表队,斩获全省少年武术锦标赛银牌。2022年入选省队,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
赵梦浩,男,13岁,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初2021级11班学生。他经常到王坪烈士陵园、将帅碑林、小平故里等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他多次参加四川电视台巴中少儿春晚演出,参演的歌舞《红昭愿》《太极拳》节目广受好评。他在街上遇见身残乞讨老人,用零花钱购买食物送给老人,并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成功申请救助。他曾多次荣获“美好之星”“文艺之星”“三好学生”称号。
张露丹,女,10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六年级七班学生。她担任少先队中队长,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故事会、团队活动等。她发挥带头作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争当文明的宣传者、践行者。她积极参加为灾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活动,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学习用具全部捐出,尽其所能奉献爱心。她曾多次荣获“红领巾奖章”二星章、“优秀少先队员”“最美少年”称号。
辛希文,男,14岁,巴中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十班学生。他从小独立自主,是温暖家人和同学的“小太阳”。他每学期都为自己定下目标、制定严格计划,不仅自己的事情不让家人操心,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周末为家人做早饭、帮奶奶洗头、陪爷爷散步是他的放松方式。在学校,他担任生活委员,尽职尽责当好同学的“贴心管家”。班级留守学生较多,他总是细心观察,主动提供帮助。他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志愿服务之星”称号。
彭丽羽,女,12岁,恩阳区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她四岁时妈妈确诊脑垂体瘤,八年来四处求医、花费巨大,困苦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她“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行。在学校,她学习成绩优异,担任班长,班级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回家后,她照顾妈妈和妹妹,家中大小事胸中有数。放寒暑假时,她在家人帮助下摆地摊挣钱补贴家用。她曾多次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十佳少先队员”“体育之星”“百名好少儿”称号。
吴君燕,女,10岁,巴中经开区黄家沟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学生。她带领班级同学学习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学校因此成立了 “讲文明、树新风”志愿宣讲团,担任团长的她带领30多名宣讲团成员,以说唱讲演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校各班级开展巡回宣讲。她担任班级公益爱心活动组长,利用周末和假期,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曾被评为校级“新时代好少年”“全优之星”。
周琳燕,女,13岁,平昌县青云小学七年级二班学生。她因先天缺少右手中指,“写字”成了周琳燕学习路上的第一道坎,但她凭着不服输的精神,每天练习写字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习得一手好字,综合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她不仅不因自身残疾而自怨自艾,担任班长的她还总是为同学排忧解难。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为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她每天往返山路七八公里,晚上做完家务后还坚持学习。她曾多次获“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称号。
闫格,女,12岁,四川省通江中学初2022级八班学生。她出生于全国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沙溪镇,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革命故事,经常被专业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感动到落泪,梦想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从小学开始,她就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陵园当志愿者,跟着讲解员学习讲解。2021年5月,她收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发放的“小小义务解说员”聘书。几年来,她作为志愿者为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和外来游客讲解上百场,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她曾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唐毅成,男,9岁,通江县诺水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他出身农村家庭,自小父母离异,虽家庭条件艰苦,但他从小积极上进,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在全国创新作文竞赛中获巴中赛区一等奖。2022年4月13日早上,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装着大量现金和身份证的塑料袋,因担心失主着急,在原地等待1个多小时,把东西交予失主后才赶去上课。失主为表达感激之情,提出为他买学习用品,他婉言谢绝。失主便找到学校向老师讲述了事情经过,学校在全校通报表扬,倡导全校师生向他学习。他还曾获“优秀班干部”“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称号。
熊小淋,男,12岁,南江县杨坝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熊小淋家住偏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2021年,母亲重病让家中雪上加霜,父亲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他承担起照顾年迈奶奶和生病母亲的重担。他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照顾奶奶和母亲他总是耐心细致、无微不至。母亲住院时,他是医院最小的陪护人员,为了不落下功课,他每天趴在病房的椅子上学习,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病人都对他称赞不已。他还曾获“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称号。
张雨涵,女,10岁,南江思源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她各科学习成绩均为A等,熟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民间故事》《哈利.波特》等中外名著,还全文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古文。她普通话流利标准,三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升旗仪式和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南江县“一木环保”公益活动中累计捐出废旧书纸100余斤,被南江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环保小卫士”。她还曾获巴中市“希望之星”少儿英语风采大赛特等奖、南江县中小学生演讲大赛二等奖。
刘京钰,女,10岁,平昌县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她担任校健美操队领舞、校舞蹈队主力,参演的节目《太阳出来喜洋洋》获市级一等奖,代表平昌县参加四川省第24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优秀奖,她本人被评为“优秀演员”。她爱好体育运动,是学校运动会的全能运动员,带领班级连续三年获得“艺体实践活动周”团体总分第一名。她是学校女子篮球U9组主力队员,在巴中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第五名。她还曾荣获巴中市优秀少先队员、县级红领巾奖章个人“二星章”。
- END -
◆ 巴城东环线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 喜讯!巴中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文明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