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中2人拟获评2023年第二季“四川好人”,快看有你认识的吗?

美丽巴中 2023-07-09



根据《“四川好人榜”评选发布细则(试行)》有关规定,经基层推荐、组织评审,拟确定余芳等30人为2023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榜”上榜人员,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2023年6月5日至6月9日。


其中

巴中2人上榜

↓↓

2023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榜”拟上榜名单(巴中市)


见义勇为类


邓依荣 巴中市南江县桥亭镇洋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敬业奉献类


蒲丽蓉(女) 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粮油保管员


一起来看

邓依荣和蒲丽蓉的事迹吧

关于邓依荣的事迹

罐车侧翻十万火急 跛脚书记勇救村民


【主要事迹】


邓依荣,男,汉族,1969年5月生,南江县桥亭镇洋滩村支部书记,早年双侧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乡亲们称他为“跛脚书记”。2021年8月11日,一声巨响划破长空,距主街500米的G244国道突发事故!满载20.5吨的LNG罐车侧翻坠入河中,车头变形、罐体受损、气体外溢,事发正值早市,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邓依荣闻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上报险情后,顾不上双腿剧烈疼痛,紧急带队疏散转移群众。为防止群众遗漏或擅自返回,他又带着10个年轻人开展入户排查,成功转移遗留群众125名。经过36小时的昼夜奋战,他前后进出事故现场6次,救出受伤司机2名,确保3公里内1700余名群众无一人受伤。2021年被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2022年被评为“巴中好人”。


罐车侧翻,危机暗藏


2021年8月11日早上6点,“哐啷”一声巨响打破了桥亭镇洋滩村街上如火如荼的早市,一辆装载20.5吨液化天然气的气罐车途经桥亭镇洋滩村,行至G244上两社区至光雾山镇方向500米处时,直接越过护栏冲进河道,侧翻在地。


此时邓依荣正在市场查看早市情况,看着河边升起的滚滚白烟,他心里一紧。


“不好!”邓依荣大喊一声,急忙朝事故现场跑去。


当邓依荣赶到河边时,白烟已经浓烈得伸手不见五指,侧翻的气罐车车头严重变形,罐体因猛烈撞击已经破裂,它像极了一个凶恶的猛兽,正发出嘶嘶的怒吼。


邓依荣来不及多想,马上拨打报警电话,向上级汇报事故现场情况。


此时,河边已经围起了大批前来“看热闹”的群众。


“老袁,这里距离洋滩村主街只有500多米,街上此时正是热闹的早市,街上有商家和住户100多人,还有那么多赶集的群众,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马上转移现场群众和附近居民。”邓依荣对随行的袁武仲说道。


沉着应对,冷静处置


邓依荣心里快速思考着对策,他一边继续向气罐车方向跑,一边大声疏散围观群众。


“赶紧走!乡亲们赶紧走!这是天然气,危险!”


此时的邓依荣极其冷静,他知道这不是害怕和紧张的时候,晚一秒可能就会有人受伤。


“老袁,你赶紧先带人送司机到医院。老李,你找几个跑得快的年轻人迅速疏散群众。小周,你组织10人等下跟我走……”


他冷静地做出一个又一个安排。本就跑不稳的他被河滩乱石绊得几个趔趄,他快速赶到气罐车旁,再次仔细核实了具体情况。


“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我们的任务是逐户拉闸断电、检查火源,确保电源、火源百分百关闭。”


邓依荣迅速组织队伍入户断电断火。他带着10个年轻人快速进出街上的商铺、住户,挨家挨户地检查,拉电闸、灭蜂窝煤、关煤气灶。高强度的跑动使得他的腿开始疼痛,跑动时候瘸得更厉害了,他顾不上那么多,心里眼里只有电闸、燃气灶、蜂窝煤......


六进六出,一个不少


上午9点,邓依荣与队友还快速穿梭在街上,长时间的高速奔走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腿已经疼痛难忍,走起来晃动得十分厉害,基本是挪动着进屋。所幸检查已经接近尾声,他咬咬牙又进了一楼。


“书记,朱开才还在家没走!”正在楼下关闭电闸的邓依荣突然听见队友在3楼窗户大声喊。


他快速上到3楼,只见朱开才瘫坐在地上,床上一片混乱,有明显挪动的痕迹。朱开才因双腿受伤卧床在家,今天刚好老婆进城办事,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听见楼下有人喊紧急疏散,他万分焦急又无能为力,费尽全部力气也只从床上挪到了地上。


邓依荣当机立断,立即通知离得近的几名队员赶往老朱家集合,在检查了老朱的伤势,确认可以直接抬不需要额外固定之后,他组织大家把老朱抬下楼。


自建楼房的楼梯间十分狭窄,邓依荣找了比较强壮的两名队员交替着背起朱开才,慢慢向楼下走去。


到了楼下开阔地,考虑到老朱的伤势,邓依荣让4名队员手叠手交叉搭在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凳子”,而后让其他队员小心地把老朱抬到“凳子”上,6人快速地向临时避难点走去。


看着护送老朱的队伍平稳远去,邓依荣又转头回到屋内,跟剩下的队友继续完成电源火源检查工作。


“我们最后往避难点走的时候,邓书记直接不能走了,两条腿直打颤,我们几个人扶着他,他才稍微有点力气。”随邓依荣最后撤离的队员事后回忆。


刚一赶到临时避难点,邓依荣又立即开始核实群众疏散情况。


“吴成仁不见了!说是跑回去喂猪了。”


邓依荣“蹬”地一下站起来就又往街上走,当他赶到时,吴成仁正提着猪食桶往猪圈方向走去。


“老吴!快跟我们走了!你这样很危险!”邓依荣上前一把拉住吴成仁就往外走。


“书记,不差这十几分钟,让我把猪喂了嘛!”


“老吴!这是天然气!遇明火要爆炸!吸入过量还要中毒,是命重要还是猪重要!赶紧走!”


邓依荣感觉腿疼得钻心,气罐车气体泄漏的嘶嘶声仿佛还在耳边,他使劲站直了身体,对着还在往桶里舀猪食的吴成仁吼道。震人的吼声仿佛吼醒了老吴,跟着一道来的村干部离开了家中。


老吴走后,邓依荣放心不下,又带着村干部从街头开始嘶吼:“天然气泄漏很危险!还有哪个在家里的赶紧走!生命比钱财重要!再发现跑回来拿钱的、拿东西的、喂猪的,发现一个处罚一个!”从街头到街尾,邓依荣一瘸一拐走着,一遍又一遍朝着两边额房子里吼。他的脚跑痛了,声音吼哑了,可是只要群众安全了,他便放心了。


上午11时,在全村党员干部的通力协作下,洋滩村125余名受威胁的群众携老扶幼坐上了转移车辆到达临时避难点。来不及休息,邓依荣又奔走在人群中,询问乡亲们的状况,组织村干部为乡亲们送上方便面和饮用水。


12日下午5时,两台警车一前一后押运罐体离开现场,在现场经过36小时昼夜奋战和不懈努力,邓依荣前后进出事故现场6次,紧急转移事故发生点3公里内群众1700余名,最终险情全部解除,无次生灾害发生。


看到封闭的道路再度车水马龙,被转移群众安全返家,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忙碌两天一夜的邓依荣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疼痛的双腿一瘸一拐往家的方向走去。


危难方显英雄本色,在危急关头,邓依荣临危不惧,冷静处置,在最短时间内把群众危险降到最低。当问及他当时有没有想过退缩时,他笑着回答:“在我们洋滩村有一座连心桥,是18年前王瑛书记修建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受这座桥、受王瑛精神的熏陶,我一定要像王瑛书记一样,全心全意保护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方便别人。”

关于蒲丽蓉的事迹

山区“守粮人”,惟愿天下粮满仓


【主要事迹】


蒲丽蓉,46岁,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站麻石库点保管员。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年如一日,在仓储设施十分简陋,工资待遇微薄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岗位,践行粮食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崇高使命,她以做一名最好的粮食保管员为人生目标,执着追求,默默奉献,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她先后也被授予“四川省爱粮节粮之星”、“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2年作为代表光荣参加了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个人的坚守:“找不到中途放弃的理由”


厚实的石墙、清一色瓦屋顶,麻石镇街道一角,几栋纵横排列、颇具年代感的建筑物格外抢眼。镇上老一代居民对它们都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当年,它们就是大家不饿肚子的保障。


而粮库保管员,也是令人艳羡的体面工作。


1997年,刚从通江粮校毕业的蒲丽蓉,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通江县铁佛片区的一位粮食保管员。随着时间的流逝,粮站工作再也不是“香饽饽”,上百名粮库职工,到了2010年,只剩下三十多个人。2013年,麻石库点就仅剩蒲丽蓉一个人。


每有新粮入库或粮食出库,库点里人声鼎沸。几天热闹过后,偌大的粮库复归宁静。居民们看到,一位个子瘦小的女人,终日在6座仓房之间奔忙。


就在蒲丽蓉终年围着粮仓打转时,昔日的同学、同事纷纷改行,大都有了比她高很多的收入。他们也劝蒲丽蓉重新找一份工作。逢年过节,有同事返乡,看到她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觉得不可理解。


对于粮食、对于粮库保管员工作的价值,蒲丽蓉有非同常人的理解。因幼时家贫,蒲丽蓉刚满2岁时就被抱养出去,养父母是农民,她七八岁时就下地帮忙干农活,自小体验了稼穑之艰。受生父影响、也为了吃上饱饭,蒲丽蓉才决定考粮校。但当她参加工作后第一次走进仓房,看到金灿灿的稻谷直达仓顶,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她当即意识到,自己这辈子和粮食的关系,就像秤杆与秤砣,再也无法分开。


在跑马粮管所工作期间,蒲丽蓉的丈夫还未找到工作,全家仅靠她每月4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她在工作之余,通过手工制作煤球、种植香菇赚点生活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最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半途放弃的理由呢?”蒲丽蓉说。


仓房里的故事:不让一粒粮食受到伤害


换上工作服,爬上那架5米高的梯子,躬身钻进硕大的粮仓,抹屋梁、拈杂质、清蛛网、扫墙面……这是蒲丽蓉每天工作的标准流程。


在蒲丽蓉眼里,粮食就像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但它们哪有一点儿不舒服都会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保管员与医生一样,练就“望闻问切”的本事,随手抓一把粮食,观色泽,手指摁一摁,鼻子闻一闻,嘴里尝一尝,判断是否有发热、潮湿、虫害等异常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勤开窗、勤通风,挖沟扒塘,松动粮面,及时降温除湿。


每年雨季,是对仓房最大的考验。尽管例行维修时已对所有渗漏点进行了处理,但蒲丽蓉依旧放心不下,好多个雨夜,她都条件反射似的起床,拿着薄膜、麻袋、水盆,扛着木梯,逐个检查仓库的门窗、屋顶和墙面。2016年7月的一天深夜,当她巡查到最后一个仓房时,发现有几处渗漏痕迹,当即便用塑料薄膜压盖粮面,一有积水便立即清理,雨下了一夜,她在现场守到天明。


同年8月24日,蒲丽蓉在巡查中发现1-1号仓左后墙有雨水浸湿痕迹,揭开薄膜后,她看到有一部分稻谷被浸湿。蒲丽蓉心急如焚,一铲一铲地掀开粮食,甚至用双手刨,挖到近4米深的粮堆底部,浸湿的稻谷共装了68袋。她不顾双手磨破皮的疼痛,扛着粮食,面向墙壁,踩上5米多高的木梯。她一手紧抓肩上的口袋,一手紧抓住梯架,一步一步小心往下退。每一趟需要四五分钟,她足足忙了五个多小时。粮食晒干后,她又一袋一袋地扛回仓里去。

因劳累过度,蒲丽蓉连续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体重骤降,但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没有一粒粮食受损。


靠着一双手:比肩现代粮仓管理水平


“手摸无灰,口吹无尘,粮面平如镜,粮道直如尺”,这是现代化粮库的管理标准。


近几年,蒲丽蓉也参观过省内一些现代化粮库。因为安装了空调系统,粮库内常年保持标准温度,这让她羡慕不已。


作为一座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库点,麻石粮库除几台风机之外,并无其他现代化设备。靠着蒲丽蓉并不十分有力但却灵巧的双手,麻石库点的精细化标准,与现代化仓房并无二致。省内同行到库点参观之后,无不啧啧称奇。


仓房对面的一间库房里,存放着蒲丽蓉的“十八般兵器”:各种规格的竹制耙子、巴掌厚度磨得锃亮的刮板、3架长度不等的木梯,它们现今的尺寸、重量、硬度、韧性,都是蒲丽蓉不断改良升级的结果。比如梯子,是她自费购买杉树制作的,使用起来轻便又不乏韧性;她守着木匠师傅制作的刮板,用起来得心应手,在粮食表面上只需刮一次,就立即呈现“平如镜”的效果。


8年前,铁佛片区负责人徐和斌送蒲丽蓉到麻石库点报到时,他的内心还有一丝隐忧:一个女同志,管理这么多仓房,她干得下来么?


从事粮食保管工作25年,她克服了一项又一项困难和挑战,摸索出一项又一项保粮措施。25年间,她守护的粮食达到6600万斤,她经手的粮食均为高质量的好粮,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账实相符,未曾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她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 END -

◆ 新进展!汉巴南铁路巴中段圆满完成铺轨施工

◆ 速看!巴中两地多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名单公布!巴中这些集体和个人榜上有名


来源:文明巴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