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成果介绍 |“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19-11-26

 基本  信息 


教育创新成果名称


“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

研发人/研发机构名称


刘文利

成果归属


个人成果

成果服务对象


教师,学生,家长

成果类型


课程

成果内容领域


运动与健康

成果适用学段


基础教育(K-12)



 创新成果  说明 


拟解决的问题


性是贯穿人一生的话题。儿童性侵害、校园欺凌、少女怀孕等事件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深感开展学校性教育刻不容缓。


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报告,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害儿童(14岁以下)案例433起,与2015年同比增长27.35%。面对一系列残酷的事实,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以性教育作为切入点,让儿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学会尊重自己、他人和生命,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


价值理念 (V)


根据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的定义,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考虑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政策文件,参照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和世界卫生组织《欧洲性教育标准》,并将其进行本土化,辅以《珍爱生命》幼儿绘本、小学及初中读本等自主编写的课程材料,经过多轮教学实验,反复修改而成。

图1 《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

图2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


从2010年开始,我们陆续在北京、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辽宁等省的偏远农村学校利用“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校性教育,课题组负责提供教师培训、课程督导、教学效果监测等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 (S)


学校作为教育的正规渠道和重要力量,开展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学校性教育,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性教育有关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大框架内,并指出,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每学期应该安排6~7课时。


在学校性教育实践中,以小学为例,我们设计的性教育课程是每学期6课时,一学年12课时,1~6年级每个年级都是12课时,小学6年共72课时。


在性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培训实验学校的教师;和教师一起备课、修改教案、准备教学材料;在教师上课时,我们观摩课堂教学,做观察记录;课后,我们和教师一起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学期末,召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分享教学体会,对读本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种制度化的教师研修,使教师能在课堂上准确地传递性教育内容。


每个学期,我们还针对学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监测,得到可靠数据,以检查教学效果和性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性教育中,我们也与学生的父母进行了多次交流,并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征集父母对性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第一轮的教学试验,广泛征求学生、教师、父母和专业人员对读本的修改意见,修改后,进入第二轮试验,经过同样的环节进入第三轮试验。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至2017年3月全部出版。可以说,这套读本的研发过程,经过了严谨的设计、试验、反馈、修订、监测等阶段。多年来,我们已经监测到的数据表明:教师经过系统培训,能够胜任性教育教学;性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非常喜欢上性教育课;绝大多数父母支持学校开展性教育。


现在这套读本在北京市的18所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作为性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材料使用。我们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督导、教学效果监测等专业支持。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北京以外的一些地区的一些学校也以不同形式使用这套读本,也有很多父母利用这套读本在家里和孩子共读。


在性教育课程效果监测方面,通过课前、课后对学生访谈,课前、课后做学生问卷调查,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等形式开展。监测发现,性教育前后各年级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相关的行为也有显著变化。


以三年级性教育实验教学为例,接受性教育后,学生在结婚与离婚,宽容、接纳与尊重,认识自我与他人,学习协商,性别角色,电脑、网络与成长,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青春期性心理,生命周期与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预防10个主题上的得分显著提高(P<0.05)。


图3  性教育前后测量结果图


在幼儿园和初中学段,我们也分别创作了绘本和读本,为相应的教学实践、教师培训、家长培训以及相关的监测提供辅助。


标准规则 (R)


“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包括幼儿性健康教育课程、小学性健康教育课程、初中性健康教育课程。    幼儿课程共分为9个教学主题,每个主题包含3个教学活动,9个主题共有27个教学活动。小班每个教学活动20分钟,中班30分钟,大班40分钟,三个年级学习目标依次递进,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3年累计81个教学活动。


表1  幼儿课程内容框架


小学课程共分为6个教学单元,12个主题,涵盖1~6年级。每个主题为1课时,每学年共12课时,6年累计72课时。


初中课程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12个主题,涵盖7~9年级。每个主题为1课时,每学年共16课时,3年累计48课时。


表2  小学课程内容框架


表3  初中课程内容框架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设计高中阶段的课程。    在使用效果评估方面,我们采用重复测量的研究设计,通过访谈(幼儿及小学低年级)、问卷(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和行为实验的方式,监测学生在接受性教育前后的改变。数据显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和其他相关领域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提升。


实践案例 (E)


从2007年1月开始,刘文利带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研发性教育课程和教学材料,出版《珍爱生命》系列图书。从2010年开始,陆续在北京市的18所打工子弟学校利用《珍爱生命》小学读本开展性教育校本课程,累计有超过30000名打工子弟学校学生、60000名家长和300名教师从学校性教育中受益。


课题组还与全国专门服务于贫困农村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机构合作,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辽宁等省的偏远农村学校利用《珍爱生命》小学读本开展学校性教育,课题组负责提供教师培训、课程督导、教学效果监测等技术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省,有超过20000名儿童从学校性教育中受益。还有无法统计的学校把《珍爱生命》小学读本作为“漂流读物”让学生阅读,还有大量的家长在网上购买《珍爱生命》,并与自己的孩子共读。

 

1.与专门支持流动儿童发展的机构合作,推广学校性教育


在学校性教育课程研发阶段,课题组就寻求合作伙伴,在北京市更多打工子弟学校开展性教育。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课题组与“新公民计划”合作,支持在北京市6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教学,培训性教育教师。从2014年起,课题组与“希希学园”合作在北京市的11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展性教育。通过与北京市专门支持流动儿童发展的公益组织合作,课题组负责提供系统化的师资培训、教学督导、效果监测评估等专业支持,每年持续开展性教育课程,逐渐培养性教育教师。这些努力得到了校方、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的积极支持和反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与各地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惠及偏远山区和贫困农村儿童


课题组先后与广东、安徽等地的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借助当地服务机构的力量,在北京市以外的区域积极推广性教育。2015年至今,课题组与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合作,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健康课堂”专项项目。截止2018年12月31日,“健康课堂”项目已开展六期。项目累计投放健康卫生用品包10000多份,受益学生超过10000人,受益学校30所。课题组与麦田合作组织了6场线下志愿者师资培训,16期线上指导培训。经过三四年时间的培训,已涌现出一些种子教师和热衷于推广性教育的志愿者。

 

3.通过政府采购项目,推进公立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培训


从2015年起,课题组与安徽合肥、芜湖等地社会机构洽谈开展“儿童性教育进校园”的计划方案。随后,与安徽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合作,申请了安徽合肥某区的政府公益创投项目,开始探索另外一条将性教育惠及公立学校的道路。从2016年至今,课题组赴合肥等地开展了六次线下集中培训,以及多次备课讨论会和校长座谈会。累计约20多所当地公立学校的一线教师,以及当地心理咨询、社工、其他教育行业的人士参与培训,并继续参与了后续的备课、上课、评课活动。

 

4.探索在国际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的方法与模式


从2015年起,课题组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开展合作,与校方共同探索在国际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的模式。应国际部张宏校长邀请,课题组成员入校开展了6次教师培训,1次高年级全体学生讲座(“拥抱青春期”)、2次家长讲座(“认识儿童性教育”和“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国际部6位老师开展了10余次公开课展示活动,讲授课题组设计的“珍爱生命”课程中的“不同与平等”“身体的隐私部位”“拥有健康”等主题,并组织其他教师备课研讨、试讲,逐渐打磨课例,形成适合国际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文化适应性的精品课程。


芳草地国际学校的教师们基于“珍爱生命”课程的内容,积极开展备课、研讨,选取适宜的动画、活动,制作相关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并且根据国际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文化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读本,探索在国际学校开展性教育的课程建设思路,实施全面性教育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研究。


从2018年起,课题组与一土学校合作在该校开展性教育实践活动,培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

 

5.积极开展家长讲座,由家长反推学校性教育


近五年来,课题组在北京市及外省市开展了30多场次家长讲座,起初是应个别对性教育非常重视的家长邀请,进而进入学校给某个班级、某个年级的全体家长讲,或者进入社区给附近的“爸爸妈妈团”开展讲座。例如,2017底,课题组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展了家长讲座,约50名家长到场聆听,自发组织的家长随后表示将计划合作持续开展类似的社区性教育活动。2018年初,在安徽合肥开展的家长讲座,到场家长约 40余人,会后有家长立即与自己孩子所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沟通,期望在学校逐步开展性教育课程,惠及该校所有的孩子。

 

6.性教育机构基于“珍爱生命”课程开发校外性教育材料


近些年,国内性教育机构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一些机构使用“珍爱生命”课程的框架和内容开发校外性教育材料、视频等。例如,保护豆豆、玛丽斯特普、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等。


成果创新


“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是我国第一套全学段本土化性教育课程。


性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材料中本土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呈现。我们希望通过性教育,学生能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我们同时认为,法律的学习只有涉及学习者根本利益的时候,才会更加有效,而儿童性教育中的法律学习恰恰是与儿童利益有密切关系的、能够激发儿童内心情感的、容易调动儿童学习动机的。在“珍爱生命”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敏感性、适切性、回应性给予了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我们在读本创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征设置读本内容的梯度,确保读本的年龄适宜性。


研发历程


在“珍爱生命”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敏感性、适切性、回应性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课程内容本土化上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的法律。从三年级(上)到六年级(下)系统地出现了60多次中国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中国政府签署的国际公约和条例(我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共24类,国际公约及条例共13类)。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课程中出现时,都会向学生传达它们是如何保障儿童和公民权利的,儿童特别需要关注其中哪些条款,怎样遵守法律的规定,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很难想象哪个外国的性教育课程会介绍这么多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们还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课程内容和辅助材料插图做出修改和调整。如课程设计初期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在设计课程中家庭场景的插图时,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即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到2011年,全国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开始调整生育政策。因此,在后来的课程辅助材料插图设计和修改中,我们增加了不少二孩家庭,这也符合流动儿童家庭多子女的现象。


同时,我们的课程还很与时俱进,及时反映我国政府设立的各项活动。比如,2014年2月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时隔仅一年的2015年4月完成设计的五年级课程中,就有所体现。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珍爱生命”课程与学生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人教版)里,学生们会学习到水和空气的知识。因此,《珍爱生命》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中,用心、合理地渗透了相关知识。    2018年12月10日,“珍爱生命”儿童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材料《珍爱生命——性教康教育读本》荣获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共同颁发的“青少年健康促进年度优秀图书奖”。未来我们会致力于全面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教育创新成果名片


成果秉持的价值理念以性教育为切入点,让儿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学会尊重自己、他人,珍爱生命,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


成果着力解决的问题我国性教育缺失及儿童青少年对性教育的迫切需求。


成果的具体内容

“珍爱生命”儿童性教康教育课程


成果应用的范围及获得的奖励

2010年起陆续在北京市18所打工子弟学校用“珍爱生命”开展性教育课程,累计超过3万名打工子弟学校学生、6万名家长和300名教师从中受益。还有无法统计的学校把课程辅助材料《珍爱生命》作为“漂流读物”让学生阅读,以及大量的家长在网上购买,并与自己的孩子共读。

2018年12月10日,课程辅助材料《珍爱生命》荣获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共同颁发的“青少年健康促进年度优秀图书奖”。

基于该成果的科研成果


[1] 郭凌风, 方世新, 李雨朦等. 性教育课程改善小学生同性恋态度效果评价[J/OL]. 中国学校卫生: 1-4[2019-10-19]. 

https://doi.org/10.16835/j.cnki.1000-9817.2019.10.011.


[2] 刘敬云, 刘文利. 基于性知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小学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 40(03): 350-354.


[3] Su, R., Guo, L., Tang, H., et al. Comprehensivesexuality education weakens the effect of in-group bias on trust and fairness[J]. Sex Education, 2019: 1-13. 


[4] 赖珍珍,胡玥,刘文利等.小学三年级流动儿童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08): 1150-1153+1157.


[5] Liu, W. L., & Y. F. Su. School-BasedPrimary School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China[J].Sex Education, 2014, 14 (5): 568-5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