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文利评金瑜事件:如果你有相同境遇,不要走到这一步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1-05-25

近日,前媒体人马金瑜自述“为爱远嫁藏区却遭家暴”的文章在互联网刷屏,相关话题突破6亿阅读。


前高知女记者被家暴,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图源:微博)


几年前,金瑜在采访蜂农时认识了扎西,也被当地人敬畏自然的品质所打动。她决定远嫁西部。“养蜂养花,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曾在媒体行业内传为美谈。”


金瑜自述,为当地牧民对自然的敬畏所动容。

(图源:金瑜在2016年“卡考年会”上的演讲)


现实是,她在这个过程遭遇了长期的家暴凌虐,也见证了其他藏族女工被家暴的遭遇。



金瑜曾被丈夫掐晕;

与她一起工作的女工,频繁遭遇家暴。

(图源:真实故事计划《另一个“拉姆”》)


为了孩子,也因为放不下当地因她而改变生活的藏族女工,她一度选择隐忍。


金瑜自述,为何遭受家暴后没有及时离开。

(图源:金瑜在2016年“卡考年会”上的演讲)


金瑜自述,曾想坚持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改变藏族女工们的生活。

(图源:金瑜在2016年“卡考年会”上的演讲)


当天下午,处于舆论中心的丈夫扎西也在网络上发表声明,称“文中提到的家暴和出轨都是没有的事”。一张“关于马金瑜债务处理之声明”的图片也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讨论。


当晚,红星新闻发布报道,回应了网络质疑。文中,马金瑜的前同事、好友,前资深媒体人孙旭阳称:“这不是反转,这只是另一个真相。”文章中诸多受访者表示,马金瑜遭受家暴是真,其电商公司经营不善导致高额债务也是真。孙旭阳也说,那篇文章发布后,“马金瑜遭受巨大压力,昨天哭了一整天。”


马金瑜的事件,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当下的舆论场中,我们应当如何讨论家庭暴力事件?有什么办法,能使未来的社会更少出现家庭暴力?


对此,我们采访了刘文利教授,以下是她的口述。


专访

刘文利教授评金瑜事件


前天下午看完金瑜遭遇家暴的自述文章,心里感觉很难受。


难受在几个点:一是金瑜本身遭受的家庭暴力;二是孩子们的境遇。如果文中描述为真,他们已经遭受了虐待。我特别同情这三个孩子。


金瑜自述,孩子被父亲用皮带殴打。

(图源:真实故事计划《另一个“拉姆”》)


无论成年人怎样,家庭暴力中,不能有孩子受到这样的对待。家庭暴力中我们如何保护儿童?此事为我们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


微博评论区里辱骂金瑜的评论,

有人想“扇她一巴掌”,这种评论不在少数。

(图源:微博@真实故事计划)


我看到原文章的微博下,有很多人在攻击、谴责受害者。金瑜遭受家庭暴力,已经是第一次伤害。这些辱骂的语言,会让她再一次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


我相信她把这件事情写出来,一方面是让自己能够站起来,重新寻找生活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对很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的警示:如果我们遭受家庭暴力,一定要发声、要求助、要留下证据。


恰恰读到这篇文章的我们,是受益者。我们要受到启示,要知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怎么办?如果周围的人有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


!


最后,如何通过社会救助系统和相关法律的完善,看见并帮助更多受害者——这才是这篇文章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金瑜自述,仍然相信爱情、相信美好。

(图源:真实故事计划《另一个“拉姆”》)

 

看到最后,金瑜说仍然相信有美好爱情——对爱情有美好憧憬和向往,这并没有错。但无论男性、女性,都需要在爱情中保持理性,远离暴力。


在谈恋爱期间,我们要格外关注对方是否有暴力倾向,特别是当双方成长环境、受教育水平、经济地位有较大差异时,更要谨慎。我看到金瑜之前是“闪婚”——短时间内,要认清一个人是否有暴力倾向是比较困难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有意识地洞察伴侣的暴力倾向。比如金瑜的丈夫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已经提到:一个家庭怎么可以由女的做主。其实这里就能看到他的大男子主义倾向和与妻子在价值观上的冲突。


这时要特别小心——当价值观的冲突不可调和,暴力就会出现。看似突然的家暴,其实早有危险埋伏其中。

另外,一些受害者会期望伴侣有所改变。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改正家暴。金瑜的经历带来的警示是:如果你有相同境遇,不要忍耐,不要幻想感化对方,不要让自己走到这一步。


在你意识到伴侣有暴力倾向时,马上离开这个人,越远越好!当然,选择离开,对很多人都异常困难。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要提供帮助和支持的。


无论如何,家暴行为都不应被辩护,但我们可以探究一个人实施家暴的原因。金瑜的丈夫肯定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他不懂怎么去尊重女性、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不仅如此,他还受到很多来自他周围人的压力:你不像个男的!你怎么允许老婆在家做主?——这正是社会要求男性“强势”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危害。


金瑜自述,丈夫受周围人言论影响,家暴加剧。

(图源:真实故事计划《另一个“拉姆”》)


还有人说,金瑜受教育程度高,不应如此“愚昧”。其实,遭受家暴与受教育程度无关——因为我们的教育中,无论哪个学段,都没有性教育、性别平等教育。


有研究表明,无论在哪个阶层、经济水平或者受教育程度上,都有很多女性遭遇家庭暴力。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家暴受害者早日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来,而不是谴责。


那么,如何预防家庭暴力呢?


我们在《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中,教育孩子: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良好的关系,会促进家庭角色的性别平等。


男性和女性,在家务劳动、养育子女上

都有同样的责任。

(图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四年级上册,P37)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参与家庭决策,

有提出意见、自我表达的权利。

(图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二年级上册,P29)


这样的性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也是当下最缺失的。

 

我们小学生性教育读本中也包含反暴力的内容。比如在家庭中,大人打孩子这样的肢体暴力,或情感暴力、性暴力,都是违反《儿童权利公约》的。我们有法律规定,孩子不能遭受暴力。这些信息我们都提供给孩子。


儿童拥有受保护的权利,

包括不受到各种形式的暴力伤害的权利

(图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四年级上册,P37)


我们正在研发的初中和高中的性教育课程,会讲亲密关系中的性别平等和暴力:恋爱之中,怎么做才是互相尊重?伴侣对你进行语言威胁,是不是暴力?如果你遭受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怎么办?如何求助?


我真的非常遗憾。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中,从始至终就有性教育内容,孩子们一定会对性别平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一定会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有所警惕,也更不会成为对他人充满恶意、暴力的人。


望在未来,我们能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开出性教育课,有机会告诉孩子,也告诉没来得及上性教育课的大人——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相信爱,敬畏生命。


撰稿丨罗方丹

编辑丨刘文利

排版丨汪佳成

视觉 | Tenlossiby

校对 | 张昱凌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