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你的声音很重要!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2-04-15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按照有关立法规划计划安排,前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此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司法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社会公众反馈意见,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现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均显示,性教育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上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你关注性教育,认可性教育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和网络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衷心希望你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对《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


在全面性教育的内容框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安全使用是其暴力与安全保障核心概念中的重要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关注点包含但不限于上述与性有关的媒介素养培育和媒介信息的分辨和使用。基于性教育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的作用,我们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建议。若你也认同,可以在提交意见时使用。(文末含提交流程)


一、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淫秽色情网络信息离不开性教育——对第二章第十三条的修改建议


条例原文第十三条  第一款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


(一)建议一,明确课程形式


修改建议原因:该条例第一款明确了将网络素养纳入学校教育,这个特别好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内容仅仅提及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这个提法比较笼统。网络素养教育是以独立课程的形式纳入,还是以融合课程形式纳入?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还是以实践活动或者劳动活动形式开展?是否有课时规定?如果这些标准不加以明确,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教学落实不到位、教学质量不过关、教学评估难以开展等情况。


修改建议: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形式需确定。在已有的国家课程中,小学有《信息与技术》课程,初中有《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高中有《信息技术》课程,这些课程都可以考虑作为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载体。


(二)建议二,与性有关的媒介信息教育内容不可或缺


条例原文  第十三条  第二款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网络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修改建议原因:与性有关的媒介素养和媒介信息(如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意愿性关注[1]等)是网络素养教育中涉及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全面性教育中“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安全使用”主题的内容。


淫秽色情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危害大,无论是主动获取这些信息还是被动接收这些信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所传播的淫秽色情信息中含有大量对男性、女性和性关系的错误描述,这些不仅会误导未成年人,使其对男性、女性、性行为、性反应和身体形象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造成对自我形象、自信、自尊以及对他人的看法的负面影响,还可能促成未成年人形成有害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2],并使暴力或非意愿性行为正常化。


与此同时,在儿童性侵害案件中,诱骗、强迫未成年人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可能暴露其个人隐私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强迫未成年人观看淫秽色情网络信息均是儿童性侵害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若不能帮助未成年人认识这些行为及其危害性,往往会使未成年人遭受到了侵害却不自知。


在全面性教育中,上述与性有关的媒介和信息的认识、分辨等知识和技能会通过系统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安全使用”课程帮助未成年人进行学习。课程会从认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出发,以了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益处和潜在危险为主线,引导未成年人通过正确看待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两面性(既欣赏其价值,同时也意识到它们可能是不安全的),进而培养未成年人建立分辨网络信息正确和错误、真实和虚假;辨别与网络传播有关的儿童性侵害行为等技能,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亦表明,包含性教育在内的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少年的性健康产生了显著的有利影响,包括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使用避孕措施的意愿;增强积极态度和就性健康进行沟通的意图;减少对约会暴力和严格的性别角色的接受;并增加性健康知识以及增强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及辨别解构能力[3][4][5][6]


但是现今,学校、教师和父母及监护人对性教育在网络使用中对未成人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仍属于匮乏的状态。因此建议,在网络素养教育中,性教育或者说与性有关的媒介素养和信息分辨及使用的教育决不可缺少,并且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修改建议:在第十三条第二款中,补充下方红字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含性教育知识在内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网络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与性有关的网络信息分辨技能、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二、提升学校、父母及监护人和未成年人对性教育在网络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对第二章,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修改建议


条例原文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将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条例原文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修改建议原因:如前述分析,与性有关的网络信息相关内容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和提高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使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性教育的主题之一,需要学校、教师和父母及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现今,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学校和家庭性教育,但是仍有一些国民对性教育有误解甚至偏见,这也是我国学校性教育在推广和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阻力。在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都明确指出了要为学生开展性教育,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性侵害的能力,还突出了在性别平等、消除歧视与偏见等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在网络素养培育中性教育对学生在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维度上发挥的重要教育作用。


承接前述的讨论,如果仅仅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培育简单地“纳入素质教育”而没有明确指出其中与性相关的网络信息教育内容是性教育重要内容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讲解与性(如淫秽色情网络信息、非意愿性关注等)相关内容时,教师或父母及监护人由于尚未对与“性”相关的内容进行脱敏,而出现简单一句带过,或者越过不讲的情况。而这反而会引发未成年人的好奇,更想去借助互联网窥视一二。因此建议,教授网络素养课程的教师,以及在家庭中为未成年人开展相关内容引导的父母和监护人必须了解性教育、掌握性教育的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才能为未成年人开展切实有效的、全面的网络素养教育。


修改建议:在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中,补充下方红字内容。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将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与性有关的网络信息分辨和使用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性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三.加强尊重、平等、包容的价值观培养,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安全环境——对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的修改建议


条例原文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等网络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网络生态。 


修改建议原因:网络欺凌包括言语方面的欺凌、关系方面的欺凌、财务方面的欺凌、性方面的欺凌等,同时还包括前述形式的复合欺凌。网络欺凌以多种形式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和福祉,打击网络欺凌,保护未成年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7]


《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访未成年人中,有19.5%的未成年人报告自己在网上遭受过讽刺或谩骂,7.2%的未成年人报告自己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4.9%的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公开。《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显示,在高中生群体中,21.5%的人曾在网络上被他人辱骂,有21%的初中生在网络上被辱骂[8]


在性教育中,帮助学习者建立性别平等意识,是消除学习者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9]、偏见与暴力[10]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即引导学习者树立平等、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在众多的网络欺凌、暴力事件中,其诱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有研究显示,没有树立多元[11]、平等、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引发对他人的欺凌和伤害[12]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消除网络暴力、消除歧视和偏见,培养未成年人做出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选择所需的生活技能,为学生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必不可少。性教育是促进学习者获得健康、福祉和尊严的教育[13],而性别平等是贯穿性教育始终的价值观之一,这不仅是基于社会性别平等的需要,更是基于人权的原则。


修改建议:在第二十一条中,补充下方红字内容。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等网络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网络生态。


四、加强与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有效沟通,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对第五章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的修改建议


条例原文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条例原文  第四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监督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以及相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行为习惯,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修改建议原因: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解释包括社会文化解释、行为解释、生化解释和心理动力学及人格解释,其成因主要包括网络特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等因素[14]。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可以被归类为学习与发展需要、社会化需要、心理原因和寻求娱乐[15]。由于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亦有许多研究者关注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水平呈负相关,即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具有保护作用[16]。大量研究发现,积极的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低水平有关,其原因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而降低青少年对网络的沉迷[17]


与此同时,若家庭结构失能、孩子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感,若孩子遭受网络欺凌,他更多的可能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而非向父母或监护人求助。如《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当遇到感觉不安全的事情时,68.5%的小学生会及时报告给家长,初中生这一比例下降到39.1%,而在高中生群体中,仅有27.6%会向家长报告[18]。可见,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主动向父母寻求支持与帮助的比例也逐渐减少,亲子交谈沟通、指导监管明显不足。


事实证明,家庭性教育的开展,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与性有关的话题的交流,能够有助于积极亲子情感的建立,因为基于平等、尊重、包容的有效沟通是性教育的主要理念以及开展方式[19]。因此,向未成年人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父母或监护人都应该掌握性教育知识、态度和技能,这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是不能被忽略的[20]


修改建议:在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中,补充下方红字内容。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包含性教育在内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四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监督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爱未成年人,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以及相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行为习惯,加强与未成年人的有效沟通,提升亲子情感连接,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如何提交《征求意见稿》修改建议


►  方法1

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law@cac.gov.cn。


►  方法2

通过信函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1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邮编:100044,并请在信封上注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本次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


为国家建言献策需要你的参与!

性教育——促进全民实现健康、福祉和尊严的教育!


参考资料

(滑动查看)

[1] 周珺,刘文利.儿童应对“非意愿性关注”的策略[J].江苏教育,2018(88):44-45.

[2] 李佳洋,刘文利.性别刻板印象与社会性别平等教育[J].江苏教育,2020(48):27-29.

[3] Scull T M, Kupersmidt J B, Malik C V, et al. Using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promotion in middle school: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Media Aware[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18,23(12):1051-1063.

[4] Scull T M, Dodson C V, Geller J G, et al. 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pproach to High School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mmediate Effects of Media Aware on Adolescents’ Media, Sexual Health, and Communication Outcome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22:1-16.

[5] Austin E W, Pinkleton B E, Chen Y C, et al. Processing of sexual media messages improves due to media literacy effects on perceived message desirability[J].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2015,18(4):399-421.

[6] Pinkleton B E, Austin E W, Cohen M, et al. Effects of a peer-led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on adolesc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sexual behavior and media portrayals of sex[J].Health communication,2008,23(5):462-472.

[7] 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0.

[8] 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3.

[9] 刘敬云,刘文利.基于性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小学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03):350-354.

[10] 芦鸣祺,刘文利.全面性教育中预防性别暴力的教育[J].江苏教育,2019(32):39-43.

[11] 李佳洋,刘文利.性少数群体与多元性倾向教育[J].江苏教育,2020(56):23-25+28.

[12] 刘晓,吴梦雪.中职校园欺凌现状:基于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9, 40(29):63-69.

[13] 郭凌风,刘文利,李雨朦,刘爽.全面性教育对基于性别的校园欺凌的预防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21(04):72-78.

[14] 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05):369-370 +373.

[15] Filiz A. Purpose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xcessive internet use among Turkish adolescents[J].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5,15(60):35-56.

[16] 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等.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29(03):305-311.

[17] Wang W, Li D, Li X, et al.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 and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Addictive Behaviors,2018,84: 171-177.

[18] 季为民,沈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8.

[19] 李佳洋,刘文利.性教育纳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J].江苏教育,2021(50):26-27.

[20] 李佳洋,刘文利.父母在防治校园欺凌中的角色与责任[J].江苏教育,2020(08):22-25.



编辑 | 零零 达生

排版 | 小伏

视觉 | 噜咔

校对 | Fauna

刘文利性教育工作组 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