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吐槽“魔都无书可读”的妈妈, 到底陷入了怎样的误区?

2018-03-14 蓝橡树


说实话,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学校,双语学校没有,国际学校没有,国内体制内的公办学校一样也没有。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优缺点。作为家长,合理预期,或许比什么都重要。否则,不仅是魔都的双语学校无学可读,而是整个魔都、乃至全球或许都无学可读。


本文由蓝橡树编辑综合整理自公众号“金融辣妈”(ID:jinronglama)、“阅读第一”(ID:Readfirst)。


........................................

 

昨天,一篇题为《不要迷恋“高大上”的魔都双语学校,那可能只是个传说”》火爆朋友圈,没有看过的家长可以点击蓝橡树今天的四条推送查看。

 

作者是一位12岁的孩子妈妈。她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于魔都知名的双语学校,而就在她帮助孩子申请前往英国寄宿学校就读和备考Y8过程中,这位妈妈发现“魔都的双语学校问题重重,本身就是个虚幻”,因为孩子“拼写、词汇量、语法、造句、谋篇布局、深沉思考、归纳总结、数学逻辑思维…全都摇摇晃晃,似是而非”。

 

最终,这个妈妈的结论是:魔都双语学校其实是“双语都不强。回到选择双语学校的初衷,是因为希望孩子们接受国际教育的同时不荒废中文和中华文化。如果以此为目标,魔都是无书可读的。”


魔都的双语教育,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我好像并没那么悲观。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家长应该理性预期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优点本身一定也是缺点。就好像半杯水可以算作半空,也可以算作半满,关键在于你的视角。

 

回到上面这篇文章,其实“双语都不强”的另一个角度理解,是双语也都不弱。

 

回想一下我们帮孩子选择双语学校的初心,它真的没有那么糟糕。比如,至少双语学校帮助不少家庭逃离了“唯成绩论”的扭曲世界。

 

要知道,虽然减负、教改喊得震天响,但应试教育的幽灵从未从体制内学校中散去,体制内的学校、家长乃至学生从未真正逃出“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也未曾敢将灼灼目光从标准答案和分数上移开。一旦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难免偏离求知的本质。而这也是我们对于毛坦厂之类学校的本能排斥的原因所在。


相比之下,更多的双语学校并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其往往会设置更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更尊重个体的多元性,其影响绝不仅限于语言学习。单就这一点来说,双语学校绝非一无是处。

 

灰不是白,灰也不是黑,它也不应该去成为黑或者白。双语一定是优点与缺点的混合体,但如果这个缺点是你能容忍的,优点是你更期待的,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你追求的选择。因此,对于选择双语学校的家长而言,理性预期就显得格外重要。



先来回顾一下那篇文章中双语学校被诟病的三宗罪:


办学模式不成熟;生源有限,学生资质层次不齐;没有世界一流的名师。

 

但是,换个思路想,这三宗罪的反面,就一定是好的吗?

 

首先,办学模式太成熟的优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难免存在惯性,变革的内在动力并不充沛,而未来AI究竟会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不确定性,本身就需要我们打破过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其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并不一定不好,双语学校的优点之一,正是多元性和兼容性,中国正走向世界,双语学校在帮助孩子形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方面,是有其天然优势的。

 

最后,至于师资受限,我想,世界上99%的学校都很难请到一流名师,对于这一点,反而应该是家长要形成理性预期(也可以理解为降低预期)。

 

几年前,我的一位老师曾就择偶问题,给我说过一句建议:交集的交集,可能就是空集。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我想找一个脾气温和厚道、处处容忍我的另一半,多半我就不能要求他强势果断,因为温和厚道和强势果断某种程度上是互斥的,二者的交集,或许就是空集。

 

教育也一样,当你选择了不唯考试论的双语学校,多半也不能指望孩子能适应学而思的奥数刷题;同理,也不该用本土学校或者国际学校对单一语言的要求对作为参照要求双语学校的学生。

 

双母语本就是伪命题

要想学好英文,须先学好中文

 

再回到文章中,作者对魔都双语学校最大的诟病——“双语都不强”的这个问题上来。既希望孩子能拥有优秀的中文底蕴,又要用英文来思考复杂的问题,鉴赏高深的英国文学作品。这可能吗?


即便是混血家庭的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家里人就用两种语言和他们交流,也会存在一个是“主要的母语”,一个是“次要的母语”,所以真正完全的双母语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有家长对此的评论,我很认同:

 

“很多家长以为,从小上英文课程,孩子们的英文水平可以视同母语的程度。我想请问,阳台上的盆栽和茂密的森林是一回事吗?”

 

双语学校本身就是有侧重点的,一群从小不是在英文环境里长大的讲中文的孩子聚在一起,只因为开设了英文课程从而练就了“双母语”本就不现实。

 

如果要双语学校的孩子与中国公立名校孩子的中文一样强,同时又和英国私立名校孩子的英文一样好,就必须让双语学生付出双倍的努力。


不要奢望让孩子把两门语言变成母语(个别天才学除外)。对于母语是中文的孩子,要想学好英文,必须先学好中文。


 

现在已经有很多孩子上完小学或初中进入纯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在中文没有完全学透的情况下,英文的听说进步很大,但是阅读理解和写作成为无法跨越的拦路虎,两到三年后,中文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下降得很快。最后,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他们都很难达到一种对语言理解和表达非常精确的境界。

 

世界联合学院·常熟(UWC·常熟)的副校长李萍教了23年的IB中文,在接受采访时她曾说:

 

“学不学中文,跟身份认同相关,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国际环境中,会非常迷惑。将来不止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别人也看不起你。你是谁?英国同学能讲‘我来自莎士比亚的故乡。’你是谁?你说‘我来自汤显祖的故乡,这个汤显祖比莎士比亚还早,莎士比亚还没写剧的时候,汤显祖的《牡丹亭》已经有了。’学生进入国际环境中,要装备自己。”


事实上,教育与文化本来就应该在母国所处的背景中逐渐理解,然后才能进一步区了解并学习接受其他异文化。唯有从根深蒂固的母国认同中获得多元的价值观,才是国际化教育的本质。


当孩子的中文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足够强大时,这些能力可以迁移到英文学习上。母语基础坚实可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根,源源不断为我们吸收养分。


择校没有完美方案


说实话,这个世界也并不存在完美的学校,双语学校没有,国际学校没有,国内体制内的公办学校一样也没有。


香港投行、全球最大的十大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早已不待见英文好但中文一塌糊涂的香蕉孩子(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现在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后代,他们虽然也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了!他们更亲睐通晓中外文化的优秀人才。


所以,对于那个上海家长而言,问题不在于魔都双语学校的好坏,而在于你想要什么?


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未出现过一个世界闻名的双语学校,成功到全世界效仿。它不完美,但相比纯国际或者是纯公立,至少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很多选择双语学校的家长目的本就是为了孩子不丢失中文的根,同时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


即使是中国的国际学校,特别是IB学校,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很多IB学校的小学生,她们的拼读、阅读和写作基础都很差。


另一位上海双语学校的家长说:


“很多公立学校体系出来的孩子同样非常厉害,他们的短板,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在一些待人接物的思维上。但是,他们在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理科等方面的训练非常严谨,所以后劲足。”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优缺点。作为家长,合理预期,或许比什么都重要。否则,不仅是魔都的双语学校无学可读,而是整个魔都、乃至全球或许都无学可读。


“蓝橡树”投稿邮箱:tougao@lanxiangshu.com.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国际教育群管家微信号(3-17岁):guanjia070

  •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7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4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