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晓松姥姥:自费留学、回国建校, 钱学森都要喊“师姑”, 她诠释一代学者风范!

说姐 蓝橡树 2019-06-02



高晓松的外婆名叫陆士嘉,可谓是全体北航人敬仰的领航人。


她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


在那个雷电激荡的年代,陆士嘉见过滚滚红尘,也见过波澜起伏,并以她非凡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学者的风范。


本文来源: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talk),作者:小林君,蓝橡树获得授权转载。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一、


1937年8月11日凌晨,这是日军进攻上海的第4天,距离淞沪会战大爆发还有2天。


这一天,城里浓烟滚滚,炮声隆隆,空气里刺鼻的硫磺味让人喘不过气来。震天响的炮弹爆破声,即便远在崇明岛的村民,也能遥遥看见上海市区内房屋燃烧产生的火光。


淞沪会战照片


此时,位于上海租界的一处港口,有二十多位年轻人们正与他们的家人挥泪告别,身边等待着他们的,是一艘准备开往欧洲的轮船。


这些年轻人,都是经过政府考核,由民国政府送往世界各地留学的留学生。得益于退还的庚子赔款,这些年轻的佼佼者们,即将背负着整个民族的希望,前往更为先进的西方,寻求改变民族现状的良方。


第5届“中英庚款”全体留学生合影,他们身后就是淞沪会战战场


随着船员开始收锚扬帆,轮船引擎的轰鸣声渐渐盖过了远处传来的炮火声。


当船缓缓驶出吴淞口,望着远处日寇炮击下黑烟笼罩的上海,看着眼前滚滚的黄浦江和停在附近的日本军舰,全船的留学生在一片啜泣声中与祖国告别。


带着满腔的悲愤和矛盾,他们向脚下的土地献上最诚挚的祈祷,人人怀着学好本领、早日回来报效祖国的决心,把眼前的这一幕永远地刻在了心上,终生未忘。


果不其然,十几年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中坚力量。


此时,在轮船上所有公款出国的留学生中,一位女生显得格外另类,她就是自费留学的陆士嘉。


陆士嘉青年时期照片(左)


当时,由于公款留学不对女性开放,志存高远的陆士嘉虽然12岁就考上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并成为北师大物理系唯一毕业的女学生,却始终无法和她的未婚夫张维一样,以公款的方式进行留学。


为了攒够留学费用,陆士嘉毕业后考进学堂担任物理课教员,辛苦攒钱,却没想到在最后关头,攒了5年的学费被母亲用在了帮弟弟开医馆的开销上。


幸而在最后关头,她有一个身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舅舅,提供了资助。


此刻,得偿所愿的陆士嘉和未婚夫张维一起坐在出海的轮船上,两个人长久地互相望着,眼中全是坚定的鼓励和热切的期望。


张维、陆士嘉乘船赴欧洲途中


回想2年前,她的未婚夫张维以第二名的成绩,败给自己的小学同学钱学森,落选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但终于在两年后的1937年,考中提供仅2个名额的“中英庚款”留学公费生,获得了珍贵的留英指标。


张维还记得,在他与陆士嘉出国前的订婚仪式上,陆士嘉送给张维一支钢笔,笔杆上刻着她亲笔写下的四个娟秀的小字:勿忘祖国。


陆士嘉与张维先生订婚照


二、


家族世代对教育的重视、对祖国的忠诚,深深影响着陆士嘉的命运。


陆士嘉诞生于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爷爷是光绪年间的进士陆钟琦,曾经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也是清朝最后一任山西巡抚。


陆钟琦


清朝末年,面对末日帝国的溃败,无奈之下的陆钟琦,已经做好了以身殉清廷的准备。


陆士嘉还有一位舅爷爷李秉衡,曾是四川总督,甲午战争爆发后被调任山东巡抚。八国联军进军大沽后,李秉衡一路率军拼死抵抗,无奈最后败退通州,服毒自杀。


辽宁庄河鞍子山乡李秉衡故居石像


陆士嘉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本打算回国劝说父亲以革命救国,却不想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临近时,和父亲陆钟琦一道,被阎锡山带领的新军打死。


陆氏家族世代都在身体力行中,诠释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忠”字。


彼时,还在襁褓中的陆士嘉由母亲抱着,在仆人的帮助下,在茫茫夜色中逃跑,才得以幸免于难。


躲过了政治屠杀的陆士嘉,虽然从小颠沛流离,却天资聪颖,7岁时就考上了北京最好的小学——北京师大一附小。中学的时候,她暗暗地立下做中国居里夫人的志向,实现科学救国。而后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师大物理系。


北师大物理系1933班师生合影(最后一排女生为陆士嘉)


她在一路成长中见证了国外先进的器械技术,从小就立下了科学强国、工业救国的志向,此次出国更是一心想着读理工科。


现在,她终于可以正式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了。


三、


轮船在大海上飘摇了2个多月后,终于抵达欧洲大陆。留学生们开始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开始长达10余年的学习生活。


张维去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陆士嘉则去往德国,那里是物理学的圣地。


在德国,陆士嘉先是在柏林过语言关,随后顺利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夺得洪堡奖学金,这笔钱的金额比中英庚款要高出近一倍,也帮助陆士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不用再依赖远在中国的舅舅寄钱。      


留学期间,陆士嘉在学校里听闻日军飞机轰炸中国,日军飞机越来越多,而祖国却连能造飞机的人才都还没有,痛心疾首之下,陆士嘉决心改学航空。


当时,德国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陆士嘉认为中国要想不挨打,必须发展航空事业,于是她做中国居里夫人的想法变成了改学航天专业,并选择空气动力学。


而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普朗特(Ludwig Prandtl)是当时最顶级的科学家,也是空气动力学的大宗师。在他手下有冯·卡门、铁摩·辛柯、布拉·修斯等名家,世称哥廷根学派。


科学史上著名的照片,普朗特、钱学森、冯·卡门


心想着要学就学最好的,要拜就拜名师,陆士嘉决心拜普朗特教授为师。遂而,这个勇敢的女生,直接敲开了世界动力学大师、近代力学奠基人普朗特先生的研究所大门。


无巧不成书,陆士嘉和未婚夫张维的小学同学钱学森,即便远在美国也选择了空气动力学这行,师从冯·卡门教授,他也是普朗特的第一个博士生。


然而,普朗特是个很有个性的科学狂人,在他看来“东方人数学不行,女孩子就更不懂逻辑了”,况且当时的普朗特年事已高,已不再接收学生,也从未收过女研究生,更别提来自中国的学生。


普朗特(Ludwig Prandtl)


但陆士嘉不服,她抱着“外国人看不起中国,我就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的信念,向普朗特勇敢地提出考试要求,并表示:“如果我考试成绩不好,我决不乞求。” 面对这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又倔强自信的中国姑娘,普朗特同意她认真备考,两个月后参加考试。


两个月后,当陆士嘉如约来到普朗特办公室,这位老先生一脸困惑,早已不认得她。


这可急坏了陆士嘉:您不是让我读您指定的书,两个月后来考试吗?我现在准备好了,今天就是来考试的。普朗特这才想起两个月前的事。随即拿了几张纸,写了几道题递给她:你去隔壁做吧,两个小时后交卷。


两个小时过去,老先生准时推门进来,拿过考卷认真看起来。老先生面无表情,陆士嘉则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等看完了,老先生抬起头轻轻一拍桌子:祝贺你,我收你了!


这个决定改变了陆士嘉的一生,也成为了她生命中极大的荣耀。一向以严厉挑剔而著名的普朗特教授在关门两年后重新收徒,而且收了他学生中唯一的外国人,唯一的女学生。这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都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

       陆士嘉在德国与同学同游


在普朗特教授的指导下,陆士嘉学业精进,然而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学校对实验设施和核心技术进行了限制,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都对她严格保密,整个学习过程困难重重,这为陆士嘉的求学生涯蒙上了一层迷雾。


但眼前的困境并没有令她沮丧,陆士嘉用严密的理论和方法处理了一个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所得结果与对她保密的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1942年,一篇名为《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的论文面世,陆士嘉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了德国三等博士学位中的最高级。


同年,陆士嘉和张维结婚,1942年12月3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柏林出生,至今他们家族还保留着当时的电报:除夕得一女。


陆士嘉与女儿张克群,也就是高晓松的母亲


四、


高晓松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召唤,因了这份召唤而做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这份召唤在陆士嘉心中,便是建设祖国。


当时的德国仍处在战乱之中,想要回国谈何容易。陆士嘉夫妇选择了先暂时到瑞士中立国停留,然后转道法国,从马赛搭乘轮船,跨地中海、出大西洋、绕好望角、过印度洋、到越南西贡登陆、辗转香港。


几近辗转、颠沛流离,耗费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在 1946年7月抵达上海,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的怀抱。


陆士嘉先后在天津北洋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水工试验研究所任教,丈夫张维则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国培养力学人才做出了贡献。


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陆士嘉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历史的重担,在院系调整中她以创始人的身份建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之初,陆士嘉自己花钱买来一大堆肥皂,和教师们一起制作建校规划模型,也成为了北京航空学院最早的蓝图。

       北航三大奠基人:沈元、陆士嘉、徐华舫在北航风洞实验室工地上


随后,陆士嘉的名字便和北航不分家了。她亲自担纲空气动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成为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这条开拓之路上,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她的主导下,学院建立了好几个超风速风动配套设备,她历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北航航空学院飞机系副主任以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钱学森也回到了祖国。


在他的建议下,陆士嘉和其他专家研究后,决定突破苏联航空教育体系,创办中国最早的空气动力学本科专业。陆士嘉作为教研室主任,在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上,强调教学科研要结合生产实践,为北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几十年来,陆士嘉带领学生研究的课题,常常是本学科前沿有待开拓的问题。在陆士嘉看来,越是空白的,就越应该去研究,否则总会落后于国外。

       陆士嘉为学生讲课


有人劝她不要搞这种不易见效的问题,陆士嘉却说:


我深知这类问题在短时期是见不到成果的,甚至可能下一代也难见到。但科学研究往往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的,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探索,不然就是徒有虚名。我总希望我国有所突破,并不是说我搞什么研究一定要突破,我愿意成为探索的一个小卒,一个铺路石子,为后面的人做点探索工作。


数十年来,北航的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国家培养了近千名优秀学生,为推进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陆士嘉的丈夫张维在国家教委的任命下,于1983年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率先在学生和教职工补贴帮扶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建成深圳大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在德国出生的女儿张克群在20年后,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毕业后也成为清华杰出的建筑学教授。


他们的小儿子张克潜,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成为一名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教育家。后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1972年,全家合影。

前排左起:张克群、高晓江、张维、高晓松、陆士嘉。

后排左起:张克澄、高立人(高晓松父亲)


2004年初夏,张克群和丈夫,以及他们的儿女高晓松、高晓江、张姗姗等一行人,捧着一掊骨灰,静静站在圆明园的一湾水池边。


自1986年陆士嘉去世后,她的骨灰最初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那一年,丈夫张维在自家的后院种下玉兰树,后来一家人总在这里合影,正如同《项脊轩志》 中描述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982年 张维与陆士嘉


2001年张维去世后,后人遵照两位老人的遗愿,将陆士嘉的骨灰从八宝山取回,又将张维的骨灰从玉兰树下取出来合在一起,掺上玫瑰花瓣,缓缓撒入水中,意为“质本洁来还洁去”。


眼前,骨灰纷纷扬扬钻入水中不见了踪影,只有花瓣飘浮在湖面之上,久久不曾散去。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意犹未尽



斯坦福教授: 别给孩子一个清单式人生

最好的学区房, 是你家里的书房

沉沦还是逆袭?家庭出身遗传的秘密


你可能会错过橡树君之前的推送,戳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完整列表。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5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