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孩子沉溺手机,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最近,山西某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面具,背着手机模型上街,用夸张的行为艺术,呼吁学生放下手机,享受生活。相信许多家长也有着孩子沉迷于手机类似的遭遇。
本文作者许雅宁,是一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女博士,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手机这件事情如何既做到给予孩子自由,又能够有效限制他们“玩手机”的欲望,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作者:许雅宁,摘自《做个不完美的父母》。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很多人认为美国学校对手机应该是抱持很开放的态度,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我在美国各式学校任教多年,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间学校允许孩子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不是老师集体保管,就是学生全部关机。只要有人的手机一声响起来,很抱歉,那支手机当天就是属于校长的。
手机并非必需品
下课之后,学校会打电话给家长,请他们来学校拿手机。拿出这个“绝招”后,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都非常谨慎,因为没有人为了赎回手机敢要求气急败坏的父母赶来跟校长道歉。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大多数研究生随身携带计算机上课时,我会要求大家把手机、计算机收起来,美国学生都很配合。
曾经有一位亚洲国际生上我的课,一进教室,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滑手机、使用计算机,对于我的课程内容以及同学的小组讨论完全不参与,我提醒他两次,他仍然置之不理。我便请他离开。
如果上课不愿参与、也不尊重老师、同学,就没有资格来上课。自己的孩子就读家里附近的小学,上下学都有校车或大人接送,没有落单的机会,手机不是必需品。
儿子是全年级唯一没有手机的人
因此,三人在小学时期都没有手机。等老大上了中学后,路程颇远,也必须自己课后搭车去打网球,并且,我也了解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经过一阵子的思考,决定买手机给他。
升七年级暑假这一年,儿子生日前几天,我们母子俩围在餐桌旁吃水果。我趁机问他:“你想要手机吗?”儿子嘿嘿笑了一声:“好啊!”边说边转动着叉子拨弄着盘中红艳艳的西瓜。
“噢......”我停了一下,“那我买那种只能打给我和警察的手机给你,可以吗?”十年前的手机,无法上网、传简讯、打电动游戏。
“都可以啊!反正先拿到手”。儿子咬了一口多汁的西瓜,以退为进。他还不忘采打悲情牌,补上一句:“我是全年级唯一没有手机的人耶。”
就这样,儿子有了手机,从此踏上手机不归路。两个妹妹们看了之后又妒又羡,但是两个小女生的小学都在家附近,她们也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差别,也知道我不可能大发慈悲,授予她们“手机特权”。
苦等两年后,上了中学,她们必须自己搭车上学,也有自己的课外活动,出于安全考量,所以她们也有了手机。
给自由以限制
就如同所有的父母一般,孩子在开始使用手机和电脑后我也头疼了一阵子。在美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开始大量使用电脑,很多功课都是要用电脑找资料,写报告,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简直没办法做功课。
虽然手机跟电脑都可以由父母设定使用权限或是使用时间等等,但是使用权限的限制有时会对其他页面的搜索功能造成干扰,甚至封锁页面,孩子无法查全资料,一天到晚跟我抱怨,搞得我不胜其扰。
既然是烫手山芋,我实行懒人政策,把问题抛回给孩子。我们正式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手机,电脑使用规则。
“手机的密码全部统一,只能有一个。”三个孩子似懂非懂。直肠子的大女儿马上发问:“为什么?是妈妈你脑筋不好吗?记不起来吗?”
我脑筋是不好,我忍不住瞪了她一眼,还是得承认。三个孩子偷笑了起来。我清了清喉咙,恢复我的假威严,“这不是重点,而是我跟爸爸有权利登入你们的手机和计算机,查看里面的内容。”
“唉!这不符合儿童福利保护法!”大女儿马上反驳。
妈妈,妳这样违反基本人权哦”小女儿在一旁帮腔。
“我记得美国宪法有规定要保障个人隐私……”老大开始翻阅美国宪法。
三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嚷嚷着他们的基本人权、人身自由、隐私自由、言论自由、儿童福利保护法、联合国人权宣言......
我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我露出奸险的样子,不怀好意地回攻:
你们说的都没有错,但是呢,不好意思,你们都未成年,这些“自由”基本上是还在我手上。
而且,“使用者付费“账单是我付的,代表我是使用者,所以我当然有权利登入“我的“计算机、手机去看里面的内容。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我这样做的理由,是让他们知道,父母们给孩子计算机和手机等同于给孩子信任。但是,身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了解孩子的网络世界及教导保护孩子的网络安全。
界线不容践踏
有一句俚语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因为大人没事做嘛!在美国,如果打孩子,父母是会被警察抓走的。所以,有一天阴雨绵绵,我闲着也是闲着,想着就来看看孩子的手机吧!
于是,我把七年级儿子的手机拿过来,直接打开简讯收件匣,异常兴奋,心里想着,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什么精彩耸动的内容?
第一封弹出来的讯息是和玛丽的对话:
儿子:“今天你要做什么?”
玛丽:“今天我要做功课。”
儿子:“做哪一科?”
玛丽:“做数学。”
儿子:“今天的功课很多。”
玛丽:“是的。”
儿子:“再见。”
玛丽:“再见。”
我大失所望,这也太无趣了吧!
继续往下滑,下一封是和约翰的对话:
儿子:“星际大战的乐高积木你做完了吗?”
约翰:“还没。”
儿子:“那你什么时候要做?”
约翰:“下礼拜吧。”
儿子:“再见。”
约翰:“再见。”
又是一个无聊至极的内容,我看了几则之后,不禁打起呵欠,后悔自己把仅存一点的青春浪费在这件事上。不过,随着孩子长大,简讯内容、用语的确开始刺激起来了。
我的原则是,对于青少年的用词用语甚至谈话内容,只要他们不伤人伤己,父母不要太在意,多多深呼吸,有益健康!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讲话也许不中听,但想当年,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呢。
由于孩子们晓得我可以随时查看他们的计算机及手机,所以他们也非常自律,并没有让我操过心。我们也明白孩子们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共有密码是让他们知道,如有任何不适当的行为,父母有权介入管教,会立刻指正。
事实上,多年下来,我查看他们三个人手机的次数可能不超过五次,只怪纽约太少下雨,害我无法“下雨天看孩子手机,闲着也是闲着”!
对于手机,我们家也有些具体的约定和做法:全家人在一起时,绝对不准人手一机,无视他人的存在,我们每个人会把手机拿出来,调成静音模式。
接下来,把手机像叠积木一样一支一支叠起来,只要有人意志力薄弱,抽回手机,所有手机便都会应声倒塌,此举立刻会引起众怒,成为千古罪人!
睡觉时,手机也不能放在房间里,一回家,所有手机就放在客厅一角充电,不随身带手机。至于计算机的问题,由于三个孩子都喜欢在家中的书房写功课,所以网页上的内容大家都看得到。
当然,我也十分清楚,孩子可以在我接近他们的0.00003秒之内,将A网页切换到B网页,但是因为长期培养的互信和自律,多年下来,不曾有大问题。虽然这篇和大家分享的是手机和计算机的问题,但是透过手机和计算机的处理方式,孩子们学到的是“双B原则”。
“双B原则”是指 “Bond” 和 “Boundary” :
Bond”是指父母多年来经过与孩子之间诚恳的沟通、了解之后,建立起来的互信及感情;
“Boundary”是指在原则问题上的界线。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原则不容模糊,界线不容践踏。
手机和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但是, “Bond” 和 “Boundary” 这两个原则是亘古不变的智慧,更是符合心理学理论的教养方式。
要是父母在教养的路上,尊重了解孩子,那么孩子自然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同时,也能够明白事理,了解父母的苦心。而我们也要记得,父母就像掌舵人,我们有责任、义务,更有权利在孩子做人处事的方向上,指引航向。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手机时代不可挡,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习如何支配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支配。
2、年纪小的孩子,手机不是必需品,没有必要配有手机。
3、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有责任,也有权利了解他们的网络世界。
4、全家人在一起时,规定不用手机,珍惜家人共处时光。
5、在家时,全家手机同放公共区域,不要人机同体。
6、给孩子信任,也要给孩子界线。
意犹未尽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2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6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1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