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陈冲发文悼念母亲, 看了她的身世, 才知道一个伟大的女性足以影响三代人!
18年前,陈冲评价父母:“但愿他们的俭朴、聪明,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对知识的向往,会通过我再传给我的孩子们。”
一名智慧的女性,一位坚韧又柔软的母亲,这就是张安中。
........................................
12月11日,著名演员、导演陈冲在微博发布了母亲张安中去世的消息。
在微博上,陈冲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小作文”回忆了自己与母亲的点滴,以及母亲自今年二月初确诊患淋巴癌后与其抗争的种种。
陈冲深情、细腻、真挚的情感和文采感动了不少网友。
至亲的离世令人悲痛,“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正如陈冲在文章里写的:“眼泪这么滚烫,文字这么苍白”,但同时,透过她的文字,更多人知道了陈冲的母亲张安中女士是一名多么杰出的女性和妈妈。
“影后”,也许是她们家最不起眼的成就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陈冲的印象始于那部经典的电影《末代皇帝》。
1986年,26岁岁的陈冲扮演17岁初嫁溥仪的妻子的婉容皇后,风情无限。
《末代皇帝》剧照
陈冲的演技华彩毋庸置疑。早在《末代皇帝》前,她出演了电影《小花》,凭借出色的表演一举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时,她还不到20岁。
后来去好莱坞发展,陈冲参演了《末代皇帝》、《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知名作品,期间拿过奖项,还获得了影后。
作为导演,她交出过《天浴》这样优秀的影片,让当年16岁的李小璐一举夺后,成为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女主角奖得主。
陈冲还是少数拥有奥斯卡金像奖投票权之电影人,也是唯一一位同时拿过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电影人。
陈冲长得并不算出众,用今天的审美看,她甚至算不上美女。但若论气质和才华,华人娱乐圈能和她比肩的女性恐怕不多。
这与她优秀的家庭背景和卓越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陈冲的母亲张安中是国内神经药理学家,曾在46岁“高龄”考取了建国后首批留学资格,并在美国完成进修。
(陈冲母亲年轻时照片,图源《上海文学》)
回国后,她从国外带回先进的科学,研究“神经多肽的分子药理学”,集中于内源性阿片肽,在新领域、新课题当中做出深度探索。在担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她和一批从事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教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9年,中国药理学会表彰了86位“对中国药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张安中女士位列其一。
不仅在科研方面张安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作为一名老师,她也是春风化雨、门墙桃李。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著名学者饶毅便是张安中的学生。恩师去世后,饶毅专门撰文悼念恩师,直言“张老师直接和间接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物质匮乏、国内科技刚刚起步的那个年代,张安中作为“女流之辈”能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女承父业。
张安中的父亲、陈冲的外公张昌绍是我国药理学奠基人,更是天赋非凡、一生具有传奇色彩。
(外公张昌绍,照片@陈冲 微博)
张昌绍自幼家境贫寒,但头脑聪慧,酷爱学习,14岁进入上海树德医院做学徒,22岁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医学院。
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他又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并于1939年获伦敦大学医学博士与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进入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进修。
学成归国后,张昌绍除了主持实验室工作外,还利用自己从国外带回的微型胶卷文献资料完成了《实用药理学》等著作。这些书对正确用药、节约用药起到了指导作用,填补了国内医学界的空白,拯救了无数抗日将士的生命。
不仅如此,陈冲的爷爷陈文镜也是医学博士,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院进修外科;陈冲的爸爸陈星荣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州医学院客座教授,曾是上海华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学专家,院长。
生于、长于医学世家的陈冲,没有走上悬壶济世之路而是成为一名文艺女,也许是随了她的外婆史伊凡。
外婆是知名的社会学家、从事出版行业,与徐志摩、沈从文是朋友,在旧社会那个年代也是饱读诗书、出国见过世面的“大女人”。
(外婆史伊凡,照片@陈冲 微博)
和丈夫张昌绍留学英美回国后,史伊凡用自己的积蓄和稿费,一个人办起了一家现代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医书填补了国内医学界;在战争期间,史伊凡还随中国远征军在中缅边界当过英文翻译。
陈冲曾在《我的姥姥》一文中写道:“我从六岁开始跟姥姥同屋,一直都喜欢和羡慕她那股潇洒劲儿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我记忆中总是有很多年轻人来找姥姥补习英文、修改文章或者闲聊。姥姥是一个让年轻人喜欢的老人,有许多忘年交。”
陈冲出生成长于这样一个祖、父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在学术氛围和文艺氛围的熏陶下长大。难怪她以优雅知性的气质曾被美国杂志《人物》评为全球最美50人之一。
演艺圈里最能读书的女演员
我对陈冲的欣赏始于两年前疫情刚开始时,她在微博写的一系列“海外抗疫日记”小作文,下笔成章、文采斐然。
字里行间,能看出她惊人的阅读量,
且她不只是只读文学的“文学青年”,阅读范畴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包。
严歌苓在一次采访中也曾提及,年轻时是陈冲督促她读书,陈冲一开始就与她聊卡夫卡的《变形记》。
即便刚过耳顺之年,陈冲也保持着强烈的学习兴趣,看到天边的云彩产生了好奇之心,继而深钻下去。
后来我看她作为《十三邀》的嘉宾,与许知远展开的对话,那一期节目因为有了她的才华、宽广的视野、对世界的理解力和历练之后的放松感,极大提升了节目质感。
陈冲约许知远在她最喜欢的二手书店见面,这是她常来买书的地方。二人聊了劳伦斯.弗林盖蒂、大卫.林奇、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罗曼.罗兰……完全同频共振。
二人谈及“苦难”,陈冲作答:苦难令她深思,但最终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都会过去的”、“我不太记得了”。
这种平静外表下蕴藏着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刻的见解和成熟的表达,都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的确,她儿时起便能从姥姥那里读到从国外进口的“禁书”连环画《哈姆雷特》,家里有很多藏书是陈冲的外公外婆从国内、伦敦、美国等一路筛选积累下来的宝藏。她说,那些书籍启蒙了自己潜意识中对人性的认知、以及成年后悲剧艺术作品的理解。
不仅外公外婆家有宝藏,陈冲的父母家里也有着巨大的知识宝库。陈冲读书涉猎之广是随了妈妈,她在悼念妈妈的微博里写道:“母亲阅读范围很广,中文、英文的书都读得很多——从医学文献到畅销小说,无奇不有。
父母家中,有两面墙都是书架。她七十八、九岁的时候,即便已经患了失忆症,还读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陈冲父母结婚照)
母亲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学者,她还有着很好的乐感,七十多岁时参加东方台举办的钢琴演奏,还获得了老年组第一名的成绩;而且歌喉也很美丽,85岁仍然音准,英文和俄文的发音字正腔圆。
家中长辈的学识、才情、文艺样样不缺席,滋养着陈冲,孕育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精神世界。
影后、才女在育儿路上也难逃“挫败”
虽然家教优秀、受过很好的教育、自己也见多识广,但陈冲在教育自己女儿的道路上却不顺利(尤其是她曾有过领养后又“弃养”的往事,受人诟病)。
陈冲不像自己的母亲,是个慈母,从小给她唱歌谣、为她和哥哥剪纸、叠纸工、做动画,还会把画好的一张张图画编成故事变成画册,会给孩子们百分之百的关注。
(儿时的陈冲与母亲)
她曾在《误杀》的媒体采访里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天然就母性很强的人,是后来在跟孩子逐渐相处的过程中,充分激发、释放了身上的母性”。
在经历了流产、于37和41岁高龄分别诞下两个女儿后,她的育儿路一直走的不顺利,工作与育儿的冲突、二胎之间对母爱的争夺、让她一度很挫败。
陈冲是典型的“严母”,和两个女儿在“钢琴”这件事上斗智斗勇多年,
结果大女儿年满16岁成年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放弃钢琴。
她对小女儿从小就管教严厉,
结果弄得女儿不愿意向她倾吐和亲近,甚至在青春期想要“逃离”她的身边。
作为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家长,陈冲想把自己毕生经验一股脑地传授给孩子,所以教她们各种做人的规则,希望孩子们少走弯路。结果引得女儿经常跟父母顶嘴。还用“变态”、“残忍”的字眼来形容她。
陈冲像极了我们常见的中国式妈妈,为孩子掏心掏肺,很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没成想孩子们却不领情。
为了能够和女儿们亲近,这些年她大幅度减产工作,尽量陪在女儿身边。
陪小女儿上烹饪课,
和大女儿一起开美食博客,
遇到喜欢的书买来和两个女儿一起读,
甚至为了拉近与叛逆期小女儿的关系,陈冲还“开后门”把小女儿拉到剧组参演,共同相处数月,希望能拉近母女的关系。在拍摄过程中,她教女儿演戏、甘愿当女儿的“出气筒”,
总之,为了这一世的母女情份,这位双料影后和导演也是煞费苦心。
所幸,陪伴和真诚的力量有了回馈。大女儿不仅被哈佛录取,去年还顺利从哈佛毕业,拿到了哈佛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和英语系毕业论文的最高奖项George B. Sohier Prize,这让陈冲无比骄傲。
而今年20岁的小女儿,接过了母亲衣钵,在母亲的帮助和指导下成为一名新人演员和制片人。
在接受三联记者访谈时,她也绝不将两个女儿的成就归功在自己身上,认为这都是“她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倒是反省自己在孩子小时候过于紧绷的教育,很多冲突来自没有必要的“付出”。“父母应该佛一些,放松一些。”时过近迁,她变得更加淡然。
龙应台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是意味着不断的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但我认为这种远离、甚至肉体的逝去,并不意味着消亡。
爱,是一切美好的源头,而遇到好的母亲是人生最根本的幸运。但愿每一份母爱缔造的幸运能在我们孩子身上留下轨迹、延展下去。
2022年《蓝橡树·教育日历》已经开售,
现在购买即刻发货。
现在下单,
每满两本减20元!
秉承过去2年风格,推出了全新、精致的内容,2022年的日历有如下更新——
布艺封面,工艺升级,手感相当高级!!编辑部小伙伴拿到打样啧啧称赞:质感绝对秒杀前两年,终于让我们找到一个靠谱的印厂了!
纸张加厚,正反都可书写。其实我每天撕下来的日历背面也会做草稿,但因为过去的纸张比较薄,所以手感一般般,今年直接加厚印刷,更环保性价比更高。
日历推出后,后台、朋友圈满满的好评让我们很感动,也确信明年还是要把“每天一句话”继续做下去。2022年,我们更新12个月份的全新主题,以及365天的内容。新增了每周一部教育电影推荐,让这本日历更具有实用性,陪伴你们度过每周的亲子电影时光。
每满两本减20元,
扫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