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附中前校长的大实话:大家对名校误解太深!好学校不靠校长和名师, 靠的是…

蓝橡树 2022-03-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童书妈妈三川玲 Author 涉川

北大附中前校长、云南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


王峥之前,北大附中有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校长康健老师。他在任8年期间,学校三点半放学,升学率从来没掉下来过。他坦言,这不是因为学校好、老师好,生源优先恰恰是人们不愿提,但却是是最重要的因素。


康健老师退休后,并没有在大城市的高中继续任教,而是去到云南兴隆,建了一所乡村学校。他说,这是一种救赎,是在还债。


我们很想通过这位稳扎稳打又富有创新精神、历史责任感的校长的故事,来继续探讨打破阶层固化的力量是什么,一个学校靠什么发力?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无论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家庭的孩子,都能够获得最先进的教育资源?    


本文作者:涉川;编辑:小小;本文来源: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前段时间,北大附中王峥的任免消息在网上有不少讨论,王峥校长大刀阔斧做改革、搞教育实验:搞走班制、社团活动非常丰富、用高三一年时间来应付高考……

去年12月,北大官网发布了对王峥免职的消息,有人感慨说,是不是素质教育败给了应试教育?

其实,北大附中的创新精神是有历史渊源的,他的前任,康健老师,也是一位极其富有革新精神的校长。

康健老师于1949年在重庆出生,成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15岁时从北京去“三线”甘肃做了“铁匠”,见到了社会底层的面貌。1977年恢复高考后,从一个地道的产业工人变成了大学生。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在北师大和北京大学当了多年的老师,其中在北大附中当了八年校长。

在康健老师的客厅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受人尊重的老校长。对在北大附中经历的一切,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名利场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一聊到乡村小学的时候,这位年逾七旬的校长,眼睛里焕发光彩、热血沸腾,全身上下都散发着幸福感,完全就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冒险家。

三个小时的提问,意犹未尽,我们把“绵里藏针”的问题抛给康健老师时,康校坦诚且“不客气”的直言回答,让我们受益良多。

误解一:好校长、好理念、好老师,就能出好成绩吗?
事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 TSMM :最近听到一些消息,说北大附中的一些家长对搞“素质教育”造成升学率下降有意见,您的看法是什么?


康健  :最近大家讨论王峥的任免比较多。有的北大家长不愿意把子女送北大附中去念书,觉得如果你不能考上北大清华,我干嘛送去那里?有这样观念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少,这里的分歧很清晰:多数人都是相信分数的。

很多人也会觉得,一个学校好不好,校长起到主要作用。其实一个学校要想发力,靠校长一个人是不行的。学校是复杂系统,好分数不是单一因素、单一条件能成就的。一个学校发力靠什么?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看到学校的校长发言、介绍创新教育的观念,大家觉得特别好,比如用煽情的句子: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你听着挺浪漫的,也挺有想象力的。

其实不然,学校是一个靠整体、靠系统发力的场所,它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教育的地方,这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首先学校是一个社会,它用交流来发力,而并不是靠知识传递来发力的。

你如何判断一所学校好不好?不要去看它的理念如何动人,有多少名师,校长个人有多强,而是从以下三个因素去看:

第一,学校扎根越深,力量就会强大。也就是说,校长跟老师要有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你去改革、去创新的时候,老师们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你、支持你。

第二,个别的“优秀”无用。好学校不靠名校长,也不靠名师,而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力量,不是局部。特别是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生长能力很重要。不管这所学校有多么大的本事,一定要有不断吐故纳新、更新换代、自我生长的力量,才能拥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但是,很多学校几十年来更新了吗?看不出来。不少学校几十年都做的是同样的事情:第一必须保住招生特权,保住升学率。第二是你要比别人睡得更少,起得更早,这都是与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    

北大附中学生的一天,小视频刷屏网络

误解二:好的家庭资源,是家长有能力给孩子辅导功课吗?
事实:自立、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差距所在

  • TSMM :以前大家都听说,清华附中、北大附中曾经都是三点半放学,升学率一样很高,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康健 : 是的,我在任的时候,北大附中是三点半放学,升学率从来没掉下来过。你们觉得,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老师教得好?教得好很重要,但如果说把那些很多人认为“不入流”学校的孩子全给你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拿走,校长敢不敢说,还能保证让他们都考上清华北大?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没有一个校长敢站出来说,不让你掐尖、挑学生,还能保证这么高的升学率。生源优先,这是很重要的,这恰恰就是现在所谓的“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

北大附中,特别是在黄庄校区,被北大、清华和中科院三个顶级机构包围着。如果说要实行就近入学,我第一个举手同意,因为我的生源都是好苗子,这些孩子生来就有好的教育氛围和家庭环境。  

  • TSMM :家庭的氛围指的是家长给孩子开小灶吗?     


康健 :不是,家庭给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多孩子的爸妈在科学院和北清工作,经常加班,孩子都是脖子上挂钥匙,在食堂吃完饭再回家,自觉、自立、自强,普遍比较强。

我记得有个外地孩子,在外地的重点中学读书时成绩很好,转学到北大附中,成绩一落千丈,念了没有三个月就跑掉了。

他以前的学校是封闭式的,从早上起来六点钟开始早读,晚上十点才下晚自习,就是所谓的“六开十收”,一天中清醒的时间都有人管着。他来北大附中,八点才上学,三点半就放学,放学后非常活跃,一会儿跟同学一起参加社团,一会儿参加什么篮球队,小姑娘们在旁边鼓掌,玩得兴奋得不得了。

但是他不知道,北大附中的孩子们是有后手的那些孩子玩完之后回家,真的会去学习,又会玩又会学,还有家庭教育资源的支持。这个孩子玩完之后,没有学校逼着他学,凭着自立去学习那一段,他没有了,成绩就跟不上了。 

  • TSMM :您认为,先进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康健 :其实,每一次教育改革最核心的精神,都是孩子的自由和解放,让孩子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标准,而不是别的。一百多年的教育改革,其实都在做这件事情。

对人的解放,才是对生产力的最大解放。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累?因为他做的事情不是他自己想要干的,他是被逼迫的。你想,一个人被逼迫着做事,他不可能高兴,也不可能不累。只有人到愉悦的时候,到了自由舒服的时候,才是不知疲倦的。

我们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孩子学习的动力问题,解决孩子学习的主体性的问题。


误解三:好的教育,要靠钱和靠资源才能获得吗?
事实:教育不是靠钱、靠情怀就能办好的

  • TSMM :为什么退休了要去乡村办小学?     


康健 :北京有这么多好中学,校长都在各处挖老师挖学生,靠着升学率去获得认可和成就感,把好的资源全都聚集到这里了。

我在北大工作,在北大附中做校长呆了20年,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从外地挖好老师,因为我曾经见过巨大的贫富差距。15岁时,我从一个条件优渥的北京家庭的学生,支边去了甘肃农村,见到当地百姓的生活,尤其是乡村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辛。当时在红山公社,到了夏天,男孩女孩连穿的衣服都没有,人的基本尊严都没有了,何谈教育?退休了,我就想去乡村办个村小,觉得自己欠了一笔债,是时候去还了。

2009年前后,我带着北大的硕士博士生跑了很多偏远的地方。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去了江西全南县的分水村,傍晚的时候赶到了接近粤北的分水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在大山上当了32年的刘联娣老师。学校很小,只有五个孩子,分了四个年级,有的老师去了不久就走了,她却从粤北扎根到了赣南,那是一个深藏大山无人知的小学校,可是她的全科教学、复式教学是非常专业的,一丝不苟的。那次,见了她之后,我有种在大庙朝圣的感觉,触动很深。 

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靠的是这些人。    

中国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要真正有高质量的发展,不是看城市里的重点学校,更不是看北大附中,而是看乡村、看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到底怎么样,这是中国社会的良知所在。

我用了一个词,叫做救赎。我们愧对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他们会那样?必须有人站出来,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最终选择在云南兴隆办了一所小学,叫做美丽小学,有182个孩子。我们在这里,做一场教育实验。没有所谓的“好生源”,我们做的,是真正的教育。


  •  TSMM : 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康健 :在乡村做教育,的确非常艰难,不是简单的花钱盖房子、买设备、提高老师工资,就能改变的。现在,很多乡村学校的硬件不输给城市,老师收入也过万,但是孩子受教育的质量并没有提高,有点地方上高中的人数超不过50%,上大学的人则更少了,为什么还是不行? 

教育光靠情怀不够,光靠钱也不够。很多公益组织都在做支教,还停留在做慈善的阶段,买书包、铅笔盒等等,但是教育系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的是专业、爱心、耐心和冒险的胆量。

我们办学之前要精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选教师、骨干队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 

打个比方,如果让一个人去北大附中应聘当老师,好多人会望而生畏,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学校不容易去,以后你能站在讲台上吗?你能教好这些孩子吗?你能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吗?你肯定很胆怯对吧?可是乡村你胆怯吗?你不胆怯,为什么?你觉得念点书我就敢上乡村当老师,是不是?

不是的。在乡村教孩子,其实比在北大附中更难。今天乡村的孩子处在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

怎么培养孩子对人的热情,学习的热情,怎么跟这些孩子交流,怎么让孩子打开心扉、发自内心想要与教师交流,都比教北大附中的孩子难得多。


很多人认为教育最大的需求,就是能让孩子上大学、上北大清华最有成就感。这在乡村是天方夜谭。在北京做过几年校长的人都知道,一个名校靠什么提高升学率?要不就靠生源、要不就靠增加学习时间、挤压孩子的正常成长空间。我们不能走这条“饮鸩止渴”的路。 


  •  TSMM : 你们走的是什么路呢?其中您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康健:我们去了农村以后发现,卫生、营养、健康、安全、发育,全没有被列在升学标准里,恰恰是孩子受教育最初那几年最关键的因素,是决定人生命运的,这些要素的缺失、会严重影响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发现当地结石率非常高,老百姓做结石手术的非常多,当地人开玩笑说,这里的水就这样,解决方法就是一个人发一根绳子,天天跳绳,预防肾结石。说明这个情况相当严重。

一个学校连孩子的生命健康都不能保证,我没法接受,就着手解决喝水问题。花钱不多,就可以把自来水变成飞机场标准的饮用水,为什么以前没人干?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不是教育该做的事情。 

第二件事,改善生活条件。当地彝族孩子很多,女孩子在小学到初中的阶段太重要,以前学校里是大澡堂,没有暖气,冬天很冷,孩子们洗澡难,也没有尊严。我们改造了浴室,配上热水、热风,单间,让孩子们可以安心地洗澡。

第三件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台阶上排排坐,教他们每天刷牙、洗脸、洗脚、换衣服、收纳自己的物品,这都是最基础的,却最需要做的。

第四件事,垃圾分类、治理垃圾山。

第五件事,改善营养,把孩子的营养餐增加了一倍,解决吃的问题。

第六件事,跟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关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关心他们的情绪,培养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热情……    

现在的结果是,从美丽小学毕业的孩子,满面红光,我去年去看毕业生,刚好是初中运动会结束,每个孩子们手里都拿着红奖状,见到我都说,校长爷爷,我运动会拿了三张奖状,因为只让我申报三个项目,不然我可以拿更多。

我们把安全卫生、营养健康、文明和有尊严的生活,作为立校之本。

有人说你做这个太慢了。我们不后悔,把分数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重要,是错误的。

好分数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为谁的未来做准备的,身体健康、有尊严有自信、有学习的主动性才是。 

现在孩子们身体好、见到老师,见到生人不害怕,敢说话、有信心,初高中有后劲儿,就是我做这个事业,最大的成就感。
 
 
康健老师对家庭教育的建议

  • 要想孩子人生有后劲儿,不能把好分数当成教育的目的 


现在大家还没把教育看得很明白,很多人反对快乐教育,对教育的评价缺乏专业标准,也缺乏历史认知。 

历史上我们有西南联大,有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典范,倡导生活即教育,倡导要解放孩子的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探索者。

我小时候就知道,毛主席要搞教育革命,反对与学生为敌的考试,难度要减,我七十多岁了,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什么?

中国的前瞻性的教育,没有得到最大的认可,大众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始终没有前进,原因是什么?

这背后一定有更强大的力量,既得利益者别说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家长也会反对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或许作为个体,有的家长会希望自己孩子今年就上个好学校,压榨一下,分数能提高,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利。 

但是作为一个体制,为什么会如此积重难返?最大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希望大家可以与我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 经营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当作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这是本末倒置,家庭的第一责任是什么?是温暖、血脉、亲情、生活。    

如何维系一个家庭?要靠关系维系,一个家庭有了良好的关系,自然就有了好的教育。

在北大附中的时候,我总对老师说,真正的好校长、好老师,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闭嘴。比如一堂课45分钟,至少要有10分钟时间闭嘴,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家庭里也是一样,学会闭嘴这件事,对于父母亲来说,是个人的修养、道德,也是一种原则。不客气地说,你要给别人留点活路,不要搞语言暴力,要学会倾听孩子。

说白了,先把家里的亲情维系好,过有温度的生活,再说别的。即使孩子在学校教育上遇到失败,也不是父母的责任,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 孩子越长大,家长越要往后退


如果说父母自己没有生活、没有别的有价值的事可做,天天只惦记着孩子,全凭着嘴去教育孩子,这个结果一定是最坏的。

换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身体力行。你专心致志地工作、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然后你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更宽广的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只是自己的子女,而不只是作业,不只是考试,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越长大,家长越是要往后退,要给孩子留下独立成长的空间。    

童书妈妈编辑后记

北大附中或许是北京知名中学里最“不羁”的一所,在康健校长在任的时候,就不走竞赛路线了,最看重的,是经营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说北大附中本身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好生源,孩子父母都是高知,那么剥离这些所有的优势因素,把关爱、关系,放到分数的前面,不为掐尖、分数而延长学习时间,不逼迫孩子去“高效”学习,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过程很慢、效率“很低”,有没有可能办好学校、做好教育呢?    

这或许是康健老师退休之后创办乡村小学,去探索的一条更具有社会价值道路的原因。现在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出来,我们期待看到,这所仅有不足200人的乡村小学里,带给中国教育破局的力量。  

不拼升学率、不被世俗的标准认可,美丽小学自成一套标准,或许会有非议,或许会失败,但是那些从小被人关爱、对人与人的关系拥有安全感、有自主学习热忱的孩子,人生大概率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或许也是每个普通家庭,都可以给予孩子的,全中国最先进的教育。

涉川:童书妈妈三川玲内容总编辑,外国语言学与文学硕士,十年同传经验,对人有着旺盛的好奇心,热衷于发掘有品位、趣味和人情味的观点和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 更多精彩好文 -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出国留学导师微信号:guanjia333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7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4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