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教授: 基因研究显示“孩子不是白纸”, 错误的育儿观念正在引发悲剧!

蓝橡树 2022-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常青藤爸爸 Author 常爸


很多父母深受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影响——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因此在教养过程中焦虑不已,生怕因为自己的懈怠,影响了“白纸”成为名画。


哈佛大学教授研究发现,孩子根本不是“白纸”,而是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来到这个世界的。


智慧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种子,如果是西瓜种子,一定结不出南瓜。给他浇灌、施肥,父母的焦虑会减轻不少,孩子会轻松很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这几年,我接到的亲子育儿的问题咨询不计其数,大部分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误信了下面这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最后画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还挺有道理!但这绝对是一个最坑爹妈最坑娃的说法,没有之一。

把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就忽视了他们天生会带有的一些品质和倾向。

对家长来说,这是很糟糕的一个比喻。原因是家长会很焦虑,会觉得自己的一笔一画都至关重要,所以会试图去权衡和决定孩子生命中的各种决定,每一个决策都战战兢兢,生怕哪一笔没画好,毁了这张画。
此外,家长也会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路线成长,而烦恼不已。

对孩子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很糟糕的比喻。有这么一个无比焦虑、无时不刻想把自己往既定轨道上拽的家长,能过得好才真是活见鬼!


可以说,把孩子比作白纸,这本身就是最毁孩子的一句话,说是孩子的头号毒药也不为过。


美国著名的认知学家,哈佛大学教授Steven Pinker,就曾在其著作《Blank Slate(白板)》中旗帜鲜明地批驳过把孩子当成一块白板的“白板理论” 。


孩子的智商,受基因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随着时间推移,影响越来越大。


Steven Pinker
哈佛教授的基因研究

我在哈佛上课时,Pinker教授就在课上给我们分享过一张图表,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基因对IQ的影响(图中表现为两曲线之间的距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大。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张图:纵轴是智商相关性,横轴是年龄。上面那条线,是同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下面那条线,是异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


因为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相似度,要高于异卵双胞胎,所以他们的智商相关性也较后者为高。


我们可以发现,在孩子成年后,同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基本不变,而异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却大幅下降。


这中间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其实是变大了。


这怎么解释呢?Steven Pinker在课上是这么解释的:

智商的两大影响因素是:基因、环境。表面上两者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它们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
因为基因的不同,不同的孩子会做出不同的环境选择。比如,生性活泼的孩子会选择跳舞,内向但对数学敏感的孩子可能就喜欢选择在安静的地方刷题……
在这些双胞胎孩子未成年的时候,他们生活在同样的家庭环境里(即共享环境,shared environment),自主选择环境的权力比较少,所以这些异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相对比较稳定。
而成年后,他们会因为基因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天生的倾向,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环境,每一次对环境的选择又会放大基因的影响。
比如,爱跳舞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追逐努力,未来可能会成为职业舞蹈家,印证了她体内有运动基因的事实。
而爱刷题的孩子,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长大后可能会成科学家或金融家,这个结果更放大了自己身上的数学天赋。
所以你知道了,孩子压根就不是什么白纸,他是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且随着年龄越大,基因对他的影响就会越大。

而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之一,其作用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更不会有“在白纸上作图”这种开天辟地般的效果了。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这是假设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的;虐待孩子,或者总是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负面作用的。

看到这个结论是不是特别惊讶?别急,还有更重磅的消息在前方等你:

基因不仅会对一个人的智商影响巨大,对其个性(天生气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

孩子的性格,受基因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每个孩子,都有其天生的气质。
很早之前,我们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同一个爹妈生出来的孩子脾气秉性却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才会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俗语。
什么是孩子的“天生气质”?

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切斯(Stella Chess)发现:人们在分析孩子行为时,遗漏了一个关键维度——就是孩子的“天生气质”,英文为temperament(一般翻译为气质、性情、性格)。

亚历山大·托马斯(右);史黛拉·切斯(左)
他们发现,从婴儿出生不久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性格气质表现,而且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稳定存在。在对数百名孩子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后,他们总结出了9个可以明确测量的气质维度:

1、孩子行为的活跃度2、孩子生物钟的可预测性3、孩子对于新东西的反应4、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性5、孩子的敏感度6、孩子的心态7、孩子对事情反应的激励程度8、孩子是否容易被分散注意力9、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正是这一研究成果,让父母开始关注并接受孩子的独特气质,也为后来的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石。


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在行为遗传学上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基因的力量。

下面这张图展现了双胞胎各方面表现(包括进入青春期年龄、攻击性、阿尔茨海默病、指纹样式、整体认知能力、离婚的可能性、性取向、人格的五大维度)影响因素占比。

影响因素有三个:遗传力、共享环境(父母或共同的照顾者)、非共享环境(遗传及家庭以外的因素)。

基因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1、整体认知能力,基因影响占比56%2、人格的五大维度,基因影响占比40%-50%(注: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数据会有不同,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数值)
不仅如此,“非共享环境”对这些双胞胎的影响要高于“共享环境”(也就是家庭环境)。

也就是说,孩子最后变成什么样的人,一大部分来自基因的影响,另一大部分则来源于他自身的独特经历(非共享环境)。

各位老父母亲们,看到这里,心头有没有受到重重的一击呢?

其实,孩子更像是一粒种子

在我看来,如果摈弃过去错误的根基性理念,推翻“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的假设,我们就会发现,父母在育儿方面承受的很多焦虑、孩子承受的压力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与“白纸”相比,我觉得一个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TA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

父母根本就不需要过度干预,甚至改变种子的生长方向——因为根本就没用。

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的种子,就算是种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贵的肥,它也不能开出牡丹花来。再说,月季又有什么不好?整个花园都是牡丹的话,难道不无聊吗?

作为种子的看护者,父母更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造一个更适合他天性成长的优质环境。

如果这是水生植物,你就该把它种水里,而不是种在田里,给它施最贵的肥, 然后告诉它“这都是为你好”,它真的不需要!

孩子们不是白纸,不是画上了一笔就再也擦不掉了。也正因为他们是种子,所以“容错率”比白纸高得多。

你多浇或少浇10毫升水,修枝时多剪或少剪一两枝,多晒或少晒五分钟阳光,都不会对种子的生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把孩子当“种子”来对待,不仅父母减轻了很多纠结和焦虑,孩子也会轻松很多。

养育孩子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无论是天生气质理论,还是多元智能理论,都是在告诉家长:孩子有其出厂配置,请顺势而为,不要强扭。

所以,当你被育儿的那点事焦虑到无法呼吸的时候,请记住“孩子是一颗种子,不是一张白纸,不会因为画错一笔就毁了他的光明前途”。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
正式开售🎉🎉🎉每天一页,成为懂教育的父母
蓝橡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父母后发现,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在于父母缺乏对常识的理解。
这一代父母们在用他们父母教育他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其中就不乏落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默教授感慨:在这个时代,孩子变了,父母却还没跟上。
父母如何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
3年前,蓝橡树制作一年一度的「教育日历」,迄今已有10万+销量。我们希望为家长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2023年的日历,我们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版。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正式开售🎉🎉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每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利刃在手,直面育儿挑战
我们选择的20余本教育书籍,都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前沿研究,从中提炼出12个教育观点。


这12个话题分别是:自驱力 | 非暴力沟通 | 积极心理 | 脑科学 | 正面管教 | 情商 | 心流 | 婚姻 | 学习力 | 独立 | 未来教育 | 正念



涵盖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用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武装」起来,成为更懂教育的父母。

365天的陪伴下,你会拥有一口袋的利刃,直面孩子给你的各种挑战。


每月一个前沿教育理念通俗易懂,轻松掌握
再来说说这12个月主题的选择。教育问题千千万,但汇总起来无非就是几个大主题:
  •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 怎样让孩子跟父母合作?
  • 乐观、高效、情绪稳定的孩子如何培养?
  • ……

1月主题是自驱力,就是孩子自觉、自愿学习的能力。现实中,很多孩子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在学习,为了获得奖励在学习,当他进入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就是「空心病」由来的重要原因。




在「自驱力」的主题中,我们谈到了「外部奖励」如何破坏自驱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奖励模式,用内在动机激发,比外部动机更长久,更有效。

当你觉得教育孩子很难、很累,束手无策的时候,试着去读一读日历上的文字,冷静3秒,可能一切都不那么糟糕,可能方法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除了自驱力,还有亲子沟通、情商培养、正面管教、积极心理学、脑科学等重要主题,易懂好学。
每周一个亲子互动加深理解,幸福练习
读过、看过,不如亲自试一试。在2023年的日历中,我们围绕每个月主题设计了每周一次的亲子小互动。
2月份的主题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内心明明是爱孩子的,但说出口的就是伤人的话。但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出来呢?
在2月4日的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一次「记录矛盾对话」的小练习:
判断你的语言是否达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一、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不夹杂评判;二、表达感受;三、表达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求相关联;四、具体请求。

在1月自驱力的主题中,设计了「帮助孩子制定自我激励方案」的小活动:
“如果你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获得怎样激励?”,和孩子讨论自我激励方案。(提醒:激发他内在成就感、责任感。)

亲自写一写,试一试,做一做,用一用这些科学工具,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家庭成员的感情。
养育孩子,难并快乐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复杂却也是充满趣味的事情,我们可以凭借本能去陪伴孩子,也可以主动出击,用科学的方式应对孩子带给你的挑战。


让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继续陪伴你,渡过家庭生活的每一天。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正式开售🎉🎉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