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五期5月8日《生活十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2016-05-11 读书会 名师楼


读书会好友送来的郁金香


《生活十讲》一书是我们琐碎生活的精华集结。在此书中,蒋勋娓娓道来,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五期《生活十讲》5月8日在名师楼举行,满满一个下午的交流,大家聊到教育、医疗、传统手作,美与爱、过去、当下与未来。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 蒋


蒋勋,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 新价值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的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而肚子饿很久的人,他在品尝食物的时候,就会得到好大的满足与快乐。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一味的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 新官学

美感教育会随着不同的环境改变。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


◎ 新伦理

法需要有文化、道德、宗教等其他东西来辅助时代快速进步,伦理不断改变,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


 新信仰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这两个字就是强调实践,单单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的就会有信仰,会认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谈物化

社会的物化是不知不觉的,如果说物化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器,我们可以选择不要卷进去。这个体制一旦运作起来了,整个自然环境都会被绞进去,土地被开发,林木被砍伐,然后变成物质买卖。甚至是人文的东西,例如教育、道德、伦理也都有可能被绞得支离破碎。


◎ 创造力

讲到文学,很自然就想到文字,因为文学要用文字记录,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打破的观念,因为文学的起源,远比文字还要早,不是用文字书写才叫做文学,最早的文学是口述的,就像我们读基督教《旧约圣经》,里面很多是口传文学,后来才整理成文字,中国最早的《诗经》也是民间流传的歌谣,后来才被文字记录。


◎ 文学力

当我们破除一些对人生的假设,有了悟性的看破时,就可以不带成见地去看一切事物,这才是文学的开始。


所以我说文学是一种疏离,保持旁观者的冷静,去观看一切与你有关或无关的事。但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假象比真相更实。


◎ 爱与情

爱,也是一种介入。

我相信,爱是人类最大的课题。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所有的文学艺术,百分之九十的主题,都在谈论爱的问题。这么大的问题,几千年来被人类讨论,还是没有一个结论。


所以我们要探讨这个主题时,应该是要怀抱着谦卑的心情,不意图立刻下定论,这是一个要用一生去修行的课题。我不确定每一个人在最后都能圆满,我的意思是在临终的时刻,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爱的功课,会是一个圆满的分数,或者是不及格,甚至零分?


◎ 情与欲

身体在人类的文化中一直是一个蛮大的禁忌,大部分的文化,在牵扯到人的肉身和精神时,多半会得到一个结论:就是精神比较是崇高的,肉体是比较低下的。不管是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有这样的观点,希腊只是相较之下平衡一点的,却还是存在着对肉体的轻视。


我常会建议很多人做自己的“身体备忘录”,记录下所有会让身体有反应的事物,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开始描述自己的身体时,你才能开始认识身体,并且用平常心看待你的身体。


◎ 新食代

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到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他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林薇(教师)

蒋勋老师在《生活十讲》里谈的教育观点,我非常的认同。就如他所说“人的内省力并不是天生的。”我认为想要把别人教育好,首先是需要自我反省的,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从因果的角度来看,想要获得好的“果”,“因”很重要,自我的剖析自我的反省是需要突破自己的。很多时候如果自我不能突破就需要借助外力——教育。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 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

    

我想蒋勋老师写了这么多关于美学的文章,无疑就是想告诉我们:发现生活的美、热爱生活。所以让我们一起同生活谈一场恋爱。

 

 读了《生活十讲》就像是跟蒋勋老师见了面,面对面的交流过一样,里面有许多的文字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一种启发。

.

.

.


@邓婧(教师)

听完林薇老师的讲话我特别感动,首先给想先给林薇老师一个拥抱。我也从事高校教育,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充满爱,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幸福。用一句来形容“教育不是要装满一碗水或一把火,而是要点燃一把火。”同样作为一个老师的我能够体会到林薇老师的不容易。

      





我本科读的是中文专业,研究生读的是服装设计。我现在做着我非常热爱的事业,在我从事形象美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我能把美带给我的朋友,或者能让我身边的朋友变得更美,我甚至了解到有些母亲对于美的追求已经延伸到下一代,这让我非常的震惊与欣慰。


所以我也想和大家分享,除了忙碌的工作,你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发现生活的兴奋点。日子很长也很短,看你如何去面对每一天。所以一定要爱身边的人,爱自己。做一个爱美、追求美的人。

.

.

.


@梅(医生)

作为理科生,原来我以为,文学就像是飘在空中的云彩,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在我5年学医生涯里,我一直投身于专业课的学习中,忽略了文学的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无助,让我时常感觉到空虚,缺乏安全感,找不到方向。尤其是现在日益恶化的医疗环境。看到那些由于患者不理解而伤害医生的事件,我非常的痛心,也非常害怕。

    

当我看到了蒋勋老师《生活十讲》这本书,里面关于信仰的部分说,“信仰就是生活在秩序中有一定的安定感。”我非常有感悟。作为一个医生,我一直把责任当做信仰,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会生活得更有秩序,更好,更安定。

.

.

.


@林雯(医生)

《生活十讲》这本书,当我第一次匆匆浏览的时候,觉得蒋勋老师用很温和的文字表达出了很现实的社会。我感受到了与我们平时对生活社会的看法产生的反差。

     

 蒋勋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难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我深受启发,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这样一来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我的心灵环境,使自己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

.

.


@原来是兰啊(护士)

第一次看蒋勋老师的《生活十讲》是我一个人去西藏的时候。起初我好奇的是“生活”这么大的一个词,用十讲讲得完吗?抱着这样的好奇,在午后的阳光下,我翻开了这本书,关于信仰那篇,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们该信仰什么?我边读这本书,边在西藏行走,当我路过羊卓雍错的圣湖。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它的圣洁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也许爱也是一种信仰。

.

.

.


@连捷(教师)

每期的读书会都有新朋友的加入,每期读书会都带给我们新的感动。关于蒋勋老师,大家刚刚提到教育问题,我觉得教育就是一个教化的过程,在蒙昧状态,如果有一个先知先觉的人来领导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当我们问出,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在反思,这已经是一种进步。越是繁荣越是文明的地方的人越能摆脱这种蒙昧的状态。也许是社会转型太快,而我们的心态没有跟上,所以脱节了。但当脱节的时候,我不会报怨,而会去教化,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能做的事情,而我以后也会坚持下去。

.

.

.


@吉祥如意(茶艺师)

我是一个工科女,本来只顾自己的工作,但慢慢发现生活转变太快,我需要停下脚步学习和感受生活,我现在是一位茶艺师,听到大家的分享,我深有感受,《生活十讲》这本书从一开始的浏览到后来的细细品读,里面很多的话语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我的共鸣。它能给我一种新的引导,让我对生活也有新的认识。

.

.

.


@依言茶舍(茶园管理)

今天的读书会我期待了很久,从莆田特意赶过来参加。我很喜欢茶,对于刚毕业,我对以后的事业和家里茶园的管理都非常的迷茫,自从看了《生活十讲》,尤其是物化这一章,我深有感触。蒋勋老师的文字坚定了我的对茶的信念,也就是坚持做有机茶,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纯天然。我会把看到的文字转换为动力,鞭策激励自己。我现在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

.

.


@柳叶刀(医生)

我们应该平衡物质与精神之间两者的关系。在物质有所保障的前提下,应该追求一些高的精神追求。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饱满充实。

其实一个人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幸福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多巴胺的分泌。幸福产生的源泉很多,社会上的一些人,通过赌博或者吸毒的方式去获得多巴胺,获得快感。最后等待他们的是毁灭。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寻找幸福感,摆正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我从《生活十讲》这本书中得到的感悟!

.

.

.


@ 陈小婕(教师)

和大家一样,我觉得《生活十讲》这本书像导师也像朋友,在生活中给了我许多启示,从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的价值观,对于我们遇到的问题会有许多的帮助。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蒋勋老师他是用很温暖很朴实的文字去描述生活中一些很尖锐的问题,用一种“温和的尖锐”去批判一些不好的现象。其次就是书中思辨性与哲学性的思想较为强烈,例如对白话文的描写。书中除了有很多的哲学,也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细节。






 特别感谢:


本期志愿者

现场签到  @自在田

录音整理  @阿格梨

摄影记录  @连捷 



 特别感谢:

书友@云·喜悦送给读书会的郁金香。






 特别感谢:

福州名师楼为蒋勋读书会的书友们提供交流场所





想要加入“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吗?可添加微信号en784935220为好友,我们的招呼语是“勋衣草”。


 关注名师楼今天的微信,报名参加6月5日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六期《蒋勋 破解梵高之美》!




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查看:

1.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四期3月27日《美的曙光》

2.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三期2月21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3.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二期12月26日《品味四讲》

4.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一期11月21日《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