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记响亮的耳光
今天,光州世锦赛上传出爆炸性新闻。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国家队游泳运动员莎娜·杰克被查出药检呈阳性反应。
莎娜·杰克
这则新闻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抽打在“霍顿们”的脸上。
让人震惊的不止新闻本身。据媒体报道,丑闻爆出后,那些曾经和霍顿站在同一战线上,恶意抨击孙杨的多位运动员们,却想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
有的表示不予置评,有人甚至表示,这是个人的事情,希望能尊重她的隐私。这种令人恶心的双标,可以说是刷新了无耻的下限。
这次世锦赛,莎娜·杰克本来是要和澳大利亚队一同前往光州参赛的,但就在开赛前几天,莎娜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个人原因,我不得不退出世锦赛,这让我非常难过。”“我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耐心。谢谢大家。”
莎娜·杰克社交媒体截图
这种“个人原因”究竟是什么?澳大利亚泳坛一直讳莫如深,直到事实真相大白:正是因为违禁物质检测呈阳性,莎娜才选择了退出比赛,并飞回了澳大利亚。
相关报道出现后,莎娜再次在社交媒体发表了帖子,她说自己“并非有意服用这种物质”,也无法“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痛苦和脆弱”。“从我10岁起,游泳就一直是我的爱好,我永远不会故意服用一种不尊重我的运动、危及我职业生涯的违禁药物。”
杰克/资料图
一名游泳运动员行差踏错,原本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众所周知,这几天“领奖台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世锦赛场外的热点。
400米自由泳决赛后,孙杨拿下冠军,澳大利亚运动员霍顿为亚军,意大利运动员德蒂为季军。霍顿不仅自己不肯登场跟孙杨合影,还鼓动德蒂也不要跟孙杨同台。
霍顿在赛后寻找了不少无耻的理由,后来更是爆发了澳大利亚泳坛名宿道恩·弗雷泽胡说八道事件。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骑驴看账本走着瞧”。一票外国游泳选手集体炮轰孙杨,实质是别有用心。
霍顿们肯定不会想到,打脸会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家的应对都有点“变形”,或多或少地将他们真实的想法暴露在人前,可以说是洗也洗不干净了。
据媒体报道,不少之前公开胡说八道的外国运动员,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却表示“没有评论”。
28日,澳大利亚媒体ABC News的记者就此事采访霍顿,一向颇有说辞的他,反应却是这个样子的......
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队友药检阳性”时,澳大利亚队集体缄口,霍顿更是装聋作哑,露出了尴尬的笑容,拒绝回答。
最后,他直接转过身躲在队友身后,用后脑壳回应了记者的镜头。
↑ 点击视频就看尴尬现场
而在光州世锦赛开赛前,美国队选手莉莉·金就大放厥词。事件发生之后,她急切为霍顿点赞。
莉莉·金“力挺”霍顿
但当莎娜·杰克药检呈阳性的消息爆出之后,莉莉·金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莎娜没通过药检这件事时,莉莉却避重就轻地说:“我还不是很确定这件事情的具体细节,对于这件事情我无话可说。”
莎娜的队友、澳大利亚选手凯特·坎贝尔的表态则更让人震惊,她说:“这只是她的私事,我们都要尊重她的隐私。”凯特还说,“这件事之后还要走完整的流程,我想只有更多信息披露了,我们才可以做出判断。”
看看,当事情轮到他们身上,就要走完整流程“才可以做出判断”了。
他们似乎刻意遗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澳大利亚泳协以及霍顿等澳大利亚运动员,从头至尾就是两种标准。
就连澳大利亚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体坛的笑柄”,澳大利亚主流新闻网站News.com.au这样在其标题中写道。
澳大利亚主流新闻网站News.com.au
他们与莎娜·杰克进行了切割,并披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其实澳大利亚泳协早在6月26日就知道澳大利亚选手莎娜·杰克药检没过关的事情,却对包括自己队员在内的全世界进行隐瞒,害得霍顿以及整个澳大利亚泳协,都成了最大的笑话,脸肿得厉害。
2016年,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曾经公布过对世界上33个国家的兴奋剂抽检次数、呈阳性的次数、呈阳性的概率的统计。
澳大利亚抽检次数不入前十,但呈阳性概率为0.91%。相比之下,中国抽检次数13180次,呈阳性概率为0.36%,排名33个国家的第31位。
中国抽检次数全世界第一,呈阳性的概率“吊车尾”,为何反倒是呈阳性概率排名前列的澳大利亚,一再炮轰中国运动员?
这与此次双标事件如出一辙,其背后是傲慢与偏见作祟。
有网友评论:
当中国在规则范围内,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游泳这类西方传统优势项目长达几十年的垄断,获得了和他们相同甚至更高的体育成就时,他们的心态一下失衡了,成了骂街的泼妇和怨妇。
这一点,不仅在运动竞技领域,在经济和科创等其他领域同样如此,甚至更加卑劣。
中国在崛起,无论再怎么低调,也会面对敌视和刁难。有时是明枪,有时是暗箭。但无论如何,我们自己必须有战略定力,不能因为一些人的鬼蜮伎俩乱了阵脚。
当然,我们也要告诫那些别有用心者:辱人者必自辱。
新民眼工作室 潘高峰
图片 | 国际在线、环球时报等
编辑 | 杨洁 唐梦葭
星标☆小新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