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勇闯无人区”的你、“甘坐冷板凳”的你、“十年磨一剑”的你!

新民晚报 2021-01-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民科学咖啡馆 Author 马亚宁




从代码世界到大国重器,从分子细胞到生物医药……今天上午,又一批含金量十足的科技成果、贡献值满满的科技工作者登上了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光荣榜”。


本月,《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为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提供“最宽松的创新环境、最普惠公平的扶持政策、最有力的保障措施”。随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基本框架越来越清晰,上海科技创新的活力和魅力,在基础研究、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甚至创新土壤等各个领域全面绽放。


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经过“3+1”轮专家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从提名835项(人)中,评选出308项(人)授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田禾、陈亚珠2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奖,首次捧得200万元的科技功臣奖金。



许琛琦、郭志前、何斌、曹育才、姜育刚、吴江斌、张龙、赵晨、刘振民、王少白10人被授予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今年,共有294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以及首次单独设奖的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其中,今年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均有“特等奖”涌现,是近年来特等奖最多的一年。卢克·塔尔维(比利时籍)、余金权(美国籍)2位外籍专家荣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三大领域”成绩优异

特等奖是对特别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产生特别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最高规格的肯定。2019年度获奖名单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涌现出的3项特等奖,赫然在目。上海自2012年恢复特等奖至今,累计涌现10项特等奖,今年的3项“大奖”是近年来最多的。






特等奖之一: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偏瘫


随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成为上海创新发展的三大关键领域,一批面向世界前沿、引领未来方向、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与“三大领域”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表现突出。据统计,生物与医药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领域成果获奖比重合计44.55%。而处于创新链和产业链上游的新材料相关项目在自然奖和发明奖获奖项目中表现突出,占比分别达到了20.93%和12.90%,体现出上海在前沿、基础领域活跃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

首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2019年度,上海首次设立科学技术普及奖,这也是地方科技奖励系统中首个以“科普”之名单独设立的奖项。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主题馆、课程库、微课程、儿童读物多元化载体……科学技术普及奖的项目形式不拘一格,旨在授予取得重大科普成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组织。


首次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评选出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其中,同各种伪科学正面斗争的生命健康类科普成果,占科普奖项的26.67%。“基于心脑血管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系列科普方法与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丛书、微课程、儿童读物)”等科普项目, 用通俗易懂的科学真相回应广大市民高度关切的医疗健康话题。

多少 “十年磨一剑”

每每提到科研成果的问世,人们总爱用“十年磨一剑”。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实存在的科学规律。


纵观2019年度这张最有分量的上海科技创新榜单,获奖项目的平均开展时间为7.98年。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普及奖获奖项目持续科研时间,平均延续时间分别是10.74年、8.58年、7.99年和6.13年。“十年磨一剑”甚至几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是获奖成果最大共同点。






技术发明一等奖之一成果:机载海洋信息传输系统水下终端


细读多年来的获奖数据,2014年-2019年,平均科研周期从5.84年稳步提升至7.98年,获奖项目平均科研周期逐步延长。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段晓阳说,即使在创新日益活跃的当下,经历时间的积累,依然是重要创新成果涌现的普遍规律。而从科学进步奖、到技术发明奖、再到自然科学奖,科学研究投入的平均开展时间依次增长,越是面向科研前沿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原创性或首创性成果,越需要“勇闯无人区”的勇气和“甘坐十年冷”的耐心。


祝贺所有获奖的科研团队



来源:新民科学咖啡馆(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编辑:施雨


推荐阅读
星标☆小新了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