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岁女孩“日均作诗2000首”引争议,父亲回应:没夸大;网友:在侮辱我的智商

新民晚报 2021-01-26


云南一小学生靠着

“研究新基因与癌症”

获得全国大奖,

引发社会关注。


昨天,

云南省赛事组委会已撤销其论文奖项。

这两天,

又一个16岁女孩岑某诺火了:


  


这位16岁女孩叫岑某诺

据传日均能写300首词牌

2000首诗、15000字小说...

还在2年间出版了三本书


她14岁的时候,

已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


有网友上传了刊载有岑某诺诗歌、文章的印刷品。扉页信息显示,岑某诺是浙江慈溪人,已出版《中国青少年经典诗词集》《雷霆战警》《岑某诺诗词666首》等书。同时,岑某诺还有着“记者”和多个“品牌创始人”的头衔。



这份写得满满的“履历”

网友一看却生疑了,

这人生,开挂得也“太狠”了!


  


此外她还辗转多地进行演讲,

举手投足间显示出了

不同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熟,

让网友大呼“好油腻!”

还有觉得

仿佛走进了“传销现场”


看看视频感受一下

注:视频拍摄时是14岁

↓↓↓


14日晚上,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樟树村村委会主任岑志平向澎湃新闻确认,岑某诺和其父亲都是樟树村人,“小姑娘演讲很厉害的,唱歌也很好的”。
在“中国国际新闻网”上,记者找到了一篇署名为岑某诺的《中国国际新闻杂志学生记者岑某诺的抗疫心、诗歌情》文章。岑某诺的文章中提到,“志愿者们在村委书记岑炎权爷爷的带领下,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特别感动,非常心疼他们。因此,我也把我自己写的书《岑某诺诗词666首》《烟花散漫桥人心》,以及爸爸公司的产品‘如清丽琅舒缓液’捐给了村里。”
通过查询工商资料,记者发现“如清丽琅”这一商标归属于绍兴到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为岑刚灿,其名下还有一家绍兴岷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一位名叫岑岷峨的男子发布了大量岑某诺的演讲视频,其微博上还发布了一本名为《好家长》的印刷品封面照片,作者正是岑岷峨。

7月14日晚,记者联系上岑岷峨,他表示自己就是岑某诺的父亲,同时也是绍兴到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绍兴岷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岑刚灿是我本名,但因为五行缺土,所以又取了‘岷峨’二字作为化名,现在朋友都叫我这个名字。”

岑刚灿向记者介绍,女儿岑某诺今年16周岁,“她目前还在读书,上高一年级。”

对于网友的质疑

岑某诺的父亲回应

“做到的就是做到的,

没有做到的就是没有做到的,

但九成半以上都是如实的。”


“她如果静心写诗,2000首没有问题。但我们也没有去突破,我想好好写一天写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我在家看她写作的,情况我都清楚。”


1


父亲告诉新京报记者,作诗的事情,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挑战赛中,完成八个半小时写100首诗的任务。此后,在一次“大考”中,又完成24小时写2000首的挑战,“从晚上8点开始考试。24小时计时结束。” “没有在说词有多精湛多么好,他们是以灵感即兴发挥的,可能不加修饰,就是以电脑打字的方式,谁能打字更快一点。” 


不过,父女二人均明确表示:不方便透露学校的具体名称。因此,新京报记者无法独立从校方核实上述细节。


▲《岑某某诗词666首》中的简历。


岑某诺的父亲还表示

女儿还是一家名为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记者

“不仅是我女儿,

我本人也是这家媒体的记者。”

他表示,这家新闻社社长姓郝,

是自己的兄弟,

孩子也恰好有这方面的天赋,

所以才有了这个身份。


△父女两人的“记者证”


在记者对“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媒体资质提出质疑后,郝江华表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是十年前在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备案的国际性新闻媒体,“因为在香港当地备案了,就不需要在中国内地备案了。”


然而在中国国际新闻网首页底部,标明网站备案号为:京ICP备11010001号-1。记者通过北京市通信管理局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检索“中国国际新闻网”和上述备案号都无法查到任何相关信息。


中国国际新闻网查询到的岑某诺信息


面对网友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

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后,

岑某诺的父亲是这么说的:


“不管别人怎么议论,都要走好自己的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夸大。我给孩子的引导是差异化的,可以不走平常路线。以前她天真烂漫,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级的人物,我也支持。但我希望孩子一定是感恩、孝顺的,对社会有贡献、有付出的。”


1


尽管如此,

网友仍然保持怀疑态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

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自新闻坊、新华社、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新京报、广东公共DV现场

编辑 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点赞 在看 三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