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2020:“约吗?”

新民晚报 2021-01-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海岸 Author 金海岸工作室

走过2020,拥抱2021

预约,不期而至

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送孩子参加校外活动

到百姓购物、旅游、参观

就医、看赛、看剧

再到参与各类民事法律活动

预约已经遍布在周遭


“我想预约所有的爱,不要让热情淡下来;我想预约所有的爱,陪你走过现在;我想预约所有的爱,不要再拒绝这安排……”任贤齐的歌,是对一份不确定情愫的憧憬,柔情蜜意却又内心忐忑。其实,真爱是不需要预约的,倒是市井生活常常的繁杂与突兀,让预约成为社会有序生活的一种制度性合理。小到一个网约车,不正是最典型的预约经济产物吗?在疫情之前就已经萌芽破土,到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预约经济恰似花开满枝头。


不是吗?上海新一轮早餐工程推出了“网订柜取”“网订店取”,随订随取的数字化预约,让上班族既可以多睡5分钟,又能遵从“早上要吃饱”的健康之道。听听也焐心。


不是吗?从最初的不方便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沪上一些网红打卡的场馆,即使没有疫情也开始预约了,且名额每每被秒杀。看看也开心。


不是吗?如今预约就诊的“新概念”已经普及,本市各大医院普遍实行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因挂不上号、候诊排队时间过长而产生的焦虑。想想也定心。


预约制正在嵌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经济的主动融合,落脚点应该是改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供给侧建立起一种共赢的生态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中,预约经济、预约消费是终点也是起点,有着成为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本质属性。


然而,检验预约经济是不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重要指标,必须看有没有真正提升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暖意,人民至上是在当下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和一切社会工作的根本前提。事实上,预约制的短板也是十分明显的,预约经济自身的堵点与痛点,也常常引发诟病。预约,离不开智能手机、微信、APP,还需要眼神好、手麻利。巴掌大的手机屏幕要运用娴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预约达人”的。尤其是,预约制利好的是“长线”,对眼前突发的“急难险愁”往往爱莫能助。因此,不能把“生活处处有预约”简单、片面地弄成“生活处处要预约”


在金山区档案馆,公民的户籍、住宅、婚姻、生儿育女等民生档案的查阅,都是可以在线预约的,但是,馆内的查档接待时间却是全年365天,连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可以随到随查。“到了必须查阅和复印自己生活档案的时候,谁不是急得火烧火燎,有的还是遇到了天大的事。”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将此称为“立刻预约、立刻办理”。


发展预约经济,不能一味大水漫灌,而是更需要爱的浇灌。不妨把任贤齐的歌改一句歌词:“预约里充满着爱,陪你走过现在。”


约吗?让预约看病习惯成自然




▲ 仁济医院实行全预约就诊,医护人员现场为患者排忧


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人们看病都是“说走就走”,无论大病小病,到了医院挂号、候诊、看病、付费、取药……若是挂不上号、候诊排队太长、诊间来回跑太多回等,难免焦虑不安。


疫情催生看病新模式,如今预约就诊正在成为生活的“新标配”。本市各大医院普遍实行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全市更有50家医疗机构将部分医疗服务搬上了“云端”,取得了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只需一部手机,病人就可与医生在“云”上见面。新的就诊模式,大家习惯吗?预约难不难?


▲ 徐汇区中心医院患者在线上,通过视频音频,与医生“面对面”完成诊疗(资料图)


昨晚,海岸君打开“华山医院”的官方微信,在门诊预约一栏选择了今年最热门的“感染科”,找到张文宏教授的名字后发现,未来三周他的号都已显示“约满”状态,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不过,其他专家还是有余号可以选择的。感染科新开的一系列专病门诊,如丙肝、乙肝、自免肝等,未来一周内均有剩余号源。整个预约过程,对于会用智能手机的人来说不算复杂。


▲ 华山医院感染科新开的一系列专病门诊预约界面


“虽然预约看病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但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凡事都想预约一下。”今年8月,市民王女士曾为4岁的女儿预约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专家门诊,女儿因腺样体肥大,考虑做手术,她第一次尝试了手机预约就诊。“只要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就行,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大家也都自觉保持距离,感觉非常好。”她说。


提前预约,这一步骤看似让就诊变得有些繁琐,却有效避免了排长队、扎堆、干等的情况,让人们更合理安排时间。对医生来说,通过网络分类,能突出诊疗特色及专长方向,方便患者更精准找到合适的医生。同时,预约看病还有防“黄牛”功能,比如在预约审核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对有“黄牛”嫌疑的手机号进行屏蔽。


▲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的自助预约机,工作人员帮忙预约


对于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医院也保留了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等对老人友好的预约途径。同时,门诊大厅也有志愿者手把手教如何使用手机预约。冯先生70岁,他说自己第一次用手机预约挂号就是在新华医院门口学会的。“我们需要逐步适应这种新方式,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用肯定有点难,学会了再去预约就很方便了!”他兴奋地说。



不排队,随手拿,网订柜取的早餐“真香”!




▲ 市民在流动餐车自提柜取早餐(资料图)


冬日清晨,难舍被窝,上班族如何“多睡5分钟”?今年,上海新一轮早餐工程推出的“网订柜取”“网订店取”等新模式,用数字化技术让早餐变成了随订随取的“预约制”,为更多市民带来舌尖上的获得感和便利度。多睡5分钟,还能吃上热腾腾的早餐,真香!


摊面皮、打蛋刷酱……早上8点30分,在第一八佰伴门前的逸小兔流动早餐车上,戴着口罩、手套和帽子的工作人员花了1分多钟制作完成了一份蛋饼,然后套上纸袋,再拿上一杯热豆浆,放进了餐车后部的保温柜里。仔细一看,餐车上还有肉包、菜包、烧卖、杂粮、南瓜粥、豆花等中式早餐,以及可颂、三明治、厚烧土司、热狗包、咖啡等西式早餐。


▲ 早餐车(资料图)


拿着手机,一路快走的钱女士在逸小兔流动早餐车前停下脚步,手机扫一扫保温柜上的二维码,其中的一格柜门“嘭”地一声打开,就取到了蛋饼和豆浆。摸一摸,纸袋里的蛋饼还是热的,豆浆捧在手心里更是暖意融融。


打开逸刻小程序,下单点餐,预约好自提点和时间,到店后扫码取餐,钱女士操作起来十分顺溜,还特意算好了时间。她告诉海岸君:“2号线开到南京东路站的时候,我就开始下单了。我们公司在商城路上,从地铁出站后正好顺路,特别方便。不但可以在商业区吃到现做的蛋饼,而且不用等待,上班路上的五六分钟可是很珍贵的。”


盒小马早餐店自提柜(资料图)


不仅是流动早餐车,还有便利店、快餐店等都加码数字化技术,让网订柜(店)取成为一种无接触的早餐消费新模式。南瓜味麻薯面包、即热牛肉披萨、日本网红炸弹饭团……想要在罗森便利店买早饭,又被排队吓退?打开罗森点点APP或者小程序,选择“到店取”,就能任意选择自提时间和门店。而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中式的油条、皮蛋粥,西式的汉堡、薯饼,都能一键下单,预约提取。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推开玻璃门,对照着手机上的取餐号,从架子上取下已经打包好的早餐,已经形成了上海早餐市场上的“新常态”。而海岸君从市商务委获悉,到今年年底前,上海将完成新(改)建网订柜(店)取300家,截至明年年底,这一数字就将累计达到1000家



预约制已覆盖到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




▲ 年初,上海康城小区,居民依次排队进行购买口罩的预约登记(资料图)


预约制的开端,应从2月2日开始说起。当天,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全市各社区统一开始接受居民购买口罩的预约登记。这一办法不仅省去了市民盲目排队求购口罩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效地减少了因此引起的人群聚集,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市民们也更为安心。


在预约首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海各街道社区居委千方百计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预约方式,比如一度刷屏的“超宽距离排队”;又比如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电脑摇号等方式,让居民不出门就能做好预约登记。


随着疫情缓解,口罩供应也开始逐渐充足,“一罩难求”的情况得到了根本解决。而预约制则被保留了下来,在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继续发挥作用。今年3月,在清明祭扫高峰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发布信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清明期间,倡导市民不前往现场祭扫,对个别确需现场祭扫的市民,实行限流、分时、定量预约祭扫。3月26日早上8点起,上海各经营性公墓启动清明期间现场祭扫的预约服务,4月4日正清明的预约几乎被“秒杀”,这也成为了上海首次启动大规模祭扫预约


▲ 疫情期间清明祭扫采取全面预约制(资料图)


不久的冬至祭扫高峰,上海继续升级了预约制,为方便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老人,采取电话、现场预约的方式,帮助市民安全平稳开展冬至祭扫。而效果也是非常理想,大部分市民都是在预约后前去祭扫,少数市民也在现场预约处得到了协助。整个冬至祭扫高峰在平稳有序中结束。


如今,预约制已经覆盖到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2月初,市民政局发布《上海民政系统服务行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其中规定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婚姻登记以预约为主,而婚姻登记预约制也延续到了今日。而在养老服务领域,从6月起开始有序放宽养老机构家属探视,但必须先预约,如今这一制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除了预约外还必须出具核酸检测报告。可以说,上海民生领域的预约制度,在疫情防控方面功不可没,得到了市民的理解与配合。



预约的“烦”与“爱”




▲ 今天上午,读者通过预约码扫码进入上海图书馆


诗人李商隐在《忆雪》诗中云:“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如此诗意的场景,遇到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却成为了进入上海文化艺术场馆的必须。也正是因为上海各类文化场馆推出线上实名制预约,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


大部分的文化场馆,都可以通过场馆的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在进入场馆时出示预约码与健康码即可。上海图书馆自3月逐步恢复开放,读者通过微信平台进入“预约入馆登记系统”,分时段、实名预约书刊外借服务,同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的填写。预约成功后即可生成“入馆预约码”。读者进入上海图书馆时,需出示并扫描预约码。


▲ 市民通过手机预约参观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的预约平台有两个: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现在,预约参观人数上调到了每天6000人,其中散客5400人,团队预约600人,散客可以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预约,团队参观则只能在官网预约。散客每个订单最多三人,每个身份证每天预约一次。预约参观分时段,若错过了预约的时间段,就无法进场,但可以继续预约下一个时间段,最早的预约可以提前三天。


▲ 上海博物馆推出现场预约服务暖人心


可贵的是,为了方便不太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观众,上海博物馆在博物馆商店旁还设置了当场预约的站点,有工作人员会帮助老年人进行操作流程,特别贴心。“身份证贴上感应区,预约券直接就出来了。老年人对手机操作程序不是特别熟的话,到这里来就很顺畅。”上博工作人员介绍。


▲ 游客在扫码和出示个人的门票预约券码(资料图)


预约参观,从最初的不便成为了市民的习惯。对于一些“网红”打卡的场馆,为了控制人流,使进入其中的人获得最佳的参观体验,即使没有疫情也需要预约,且预约的名额几乎每每遭遇“秒杀”。在上海中心的朵云书院旗舰店,疫情前的参观,最火爆的时候往往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因为疫情的关系,预约倒是可以合理安排参观时间。新近开放的孙科别墅与茑屋书店,预约名额“一票难求”,这样势必使得预约一旦成功便很少有人轻易放弃,同时提高了参观的有效性。若非“真爱”,何必“预约”。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王   蔚  左   妍   张钰芸  

         李一能  徐翌晟

摄 影 | 孙中钦  杨建正   徐   程  

         郭新洋  陈梦泽  萧君玮  

编 辑 | 梁   群 施雨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