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2020 | 新民晚报摄影记者的“年度相册”⑩:时间如筛

新民晚报 2021-01-23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疫情骤起,从武汉封城到抗疫阶段性胜利后的复工复产,宅家抗疫、在家办公、直播带货……迅速催热云上生活新常态。但疫情没有阻止我们向前的步伐,中国经济快速复苏,我们也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时刻,中国探火工程、北斗发射等一件件大事无不提振国民信心。


回望这一年,我们在困境中成长,见证了更多的感动。逆境见证人性光辉,无数英雄人物坚守奉献、无畏前行的身影让我们铭记。


回望这一年,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记录。这一年,新民晚报摄影记者始终用镜头记录光阴流转,见证城市变迁。


从12月16日起,新民晚报推出   《回眸2020——新民晚报摄影记者的“年度相册”》让我们在影像世界里,回味这不同寻常的2020,展望2021。

周馨第十集执镜人


READING时间如筛


曾经那些当时觉得有意义有代表性带有决定性瞬间的所谓珍贵影像,在时间的筛子中被一次次毫不留情地筛去,沦为无数数码垃圾的一部分。每一次回看,都能发现大部分影像的意义已经消弥,慢慢成为普通的画面。时间越久,能留下的越少。也有一些照片,当初觉得平平无奇,在时间一轮轮的筛选后,却发现你始终无法抛弃它,反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终,哪些是对你有意义的?哪些依然让人眼前一亮?哪些回看还有代表性?


你我都有不同的时间之筛,而那个抖动筛子的是你自己。



1
春 夏

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以悲剧开局,随后开启跌宕起伏的一年——

1月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人们还没做好准备就被席卷进新冠的漩涡,在病毒掀起的巨浪中起起伏伏,一度辨不清方向。半年来,人们经历着紧张、害怕、调整、宅家、复苏、担忧、适应的过程。这不寻常的庚子年春夏,在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上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一切匪夷所思皆为寻常

一切意想不到尽成现实

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一切可能却成为不可能


此次疫情影响的广度深度和长度都是极其少有的,波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无法抽离其中。作为一名不能去往武汉和上海抗疫一线二线的“三线”记者,面对此次如此重大的事件,依然有许多的东西值得去记录。


2020年1月24日,上海地铁内,一名顶着满头卷发器戴着口罩的妇女。

2020年1月26日,上海。以往此时香火旺盛的静安寺闭门谢客。


2020年2月8日,东方明珠塔滚动打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字样。


2020年3月1日,上海场,火车站广场上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2020年3月4日,上海,环卫工作人员到隔离人员家收垃圾。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家的垃圾都由专人收运,另做处理。迎新纳福嫁娶的好日子里,突然袭来的阴云让一切欢乐停摆。

2020年3月15日,上海。原本宅在屋里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恢复原本的生活。孩子们终于可以戴着口罩出门踢球了。


2020年4月3日,上海,疫情缓解,商场积极复市。一家首饰店内,工作人员正在展示最新款的项链。


2020年4月29日,上网课上得“头疼”的孩子。


2020年5月4日,上海,三只“狐狸”。

2020年5月22日,上海,一位母亲牵着三个“白雪公主”,戴着口罩也依然那么拉风。


2020年5月25日,疫情中特殊的“超长寒假”过去,两个孩子在外婆家做“最后的疯狂”。


2020年7月4日,上海,路边的雕塑被人戴上了口罩。


疫情日记链接:

77天,我的上海抗疫影像日记


2
秋 冬非常态的春夏渐渐远去,秋冬将至,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一切在慢慢回归。

扶贫攻坚


2016年起,纳雍县着手大规模实施山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工作,截至2020年7月,纳雍县16个安置点共安置9073户,42098人,基本上将深山里应搬尽搬的贫困人口全部迁出。白水河安置点是最大的一个,占地20.53万平方米。


从偏远的山村到城市小区,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现代城市生活之间种种的差异,对他们来说还需要一个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虽然搬进了城里,住进了现代楼房,但是很多居民依然有走出家门,坐在路边吃饭的习惯。


在山里种地惯的居民,还是闲不下来,会去周边找一些小块的空地种点东西。

小区里时常能发现农业生活的痕迹,有的阳台上种着几棵玉米,有的种着芸豆。


山里不少人爱喝烧酒,小区里时不时能看到喝醉了躺在路边的人。白水河社区总支委第一书记林建新(中)看到了便准备把他扶起来。


有些孩子刚搬来社区,还没结交到新的朋友,只能独自一人玩耍。

这名男孩的家里人带他去理了个很酷的“墨镜头”,把墨镜别在头上能让他看起来很新潮。


北外滩旧改


虹口区东余杭路旧区改造(一期)是上海今年最大体量的旧改项目。蜗居在此的6322户居民告别生活多年的逼仄老房,告别手拎痰盂罐、合用灶间的日子,迎接新生活。


11月2日,随便走进一条小弄堂,总能看见街坊邻居们或坐或站在谈笑聊天。弄堂的上方也总是挂满衣服。不久后,他们将告别这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10月22日,选房号摸到0001号的阎桂秋一边打电话向家里报喜,一边忙着和向她祝贺和沾喜气的人们握手。


10月25日,选房第三天,市区彩虹湾的选房板几乎被红色覆盖。


11月6日,居民们开始陆续搬家。一个小小的老虎天窗正在源源不断地从里面递出陈建豪家的家具和箱子,再借用二楼的阳台,吊往地面。


11月08日,已搬离的居民把不要的痰盂罐放在角落。随着旧改的推进,痰盂罐只能静静地躺在这个角落,拎马桶的时代结束了。


原文链接:

别了,蜗居!记者镜头里的北外滩旧改



苏河漫步

2020年底,上海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


比之黄浦江,苏州河虽然小,却更亲民,更接地气。黄浦江畔游客多,而苏州河边则是上海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这里对他们来说,更放松、更真实,少了些黄浦江畔的热闹喧嚣,却多了分宁静与自然。


2020年12月15日,乍浦路桥亮点,灯光改造后,苏州河更美了。


2020年12月16日,苏州河堤上,等着打水给工人搅拌水泥的师傅看见我在拍照,说给他也------拍一张,他们也是为上海建设付出汗水的人。


2020年12月16日,苏州河边,一面涂满手绘的墙与周围的景物一道,装点出一个色彩的世界。


2020年12月16日,M50创意园的苏河边,“小动物”出没在草丛中。


2020年12月6日,学了两年萨克斯的代先生工作之余和假日便会到苏州河边练习,他说这里安静,又不会影响居民,环境也美。苏州河沿岸即将贯通,给了人们一个锻炼、休憩的场所,愿这音乐随着苏州河一直流淌。


2020年12月19日,天气很好,华东政法大学一带的苏州河特别幽静,偶尔几个跑步者擦身而过,绿道旁的房屋正在改建中。

3
色 彩

2020年是黑色的,阴云笼罩
但黑色,也是衬托一切色彩的底色
春夏秋冬流转
内心始终留有一抹生命的色彩

2020年8月30日,上海

2020年7月10日,上海。

2020年9月14日,上海。


2020年11月28日,上海

2020年11月28日,上海



2020年10月11日,上海

2020年9月16日,上海

2020年4月9日,上海



2020年9月14日,上海。

2020年10月21日,上海。

2020年8月12日,上海。

2020年8月30日上海。

2020年8月10日,上海。



最后都归于黑白

2020年10月11日,上海。

2020年10月11日,四川阿坝。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编辑: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