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月二,撑腰糕”

仲富兰 新民晚报 2021-03-24

“二月二,龙抬头”,江南又称“春龙节”“青龙节”。“撑腰糕”就是“春龙节”的一个食俗。



“二月二,龙抬头”,江南民众又称之为“春龙节”“青龙节”。作为靠天吃饭的农业民族来说,雨水对于庄稼的丰歉至关重要。人们年复一年的欢庆“春龙节”,有天文学意义上的认知,更有敬龙祈雨的感念,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非同小可。每到这一天,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吃龙须面,剃龙头,听“龙抬头”传说,看“龙抬头”星象……各种习俗丰富多彩。


记得小时候住在徐家汇,每到这天,一家人欢天喜地围着餐桌,吃着又长又细的龙须面。中午吃好饭,母亲就叫父亲带我一起去理发,“剃龙头”嘛。一般的剃头店里,人声嘈杂,排队等候的人特别多,轮到父亲与我,大概要等几个小时,说句实话,那排队的时光蛮难熬的。那么多人,都挤在那一天剃头,等于排队给剃头师傅送钱,即便知道质量不保证,也要等啊,按照我母亲的说法,这“剃龙头”能带来一年的好运气。近几十年来,剃头店纷纷改名“美容美发店”,发放会员卡一类的花花肠子,实在难以恭维,时代变迁,不说也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津头(小河岸边或指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细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给我们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



清代苏州人蔡云撰《吴歈》写道:“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好像第一次将“二月二”与“撑腰糕”联系起来,清人许锷讲得更具体了:“新年已去剩年糕,饱啖依然解老饕。从此撑来腰脚健,名山游遍不辞劳。”(《撑腰糕》)实际上,所谓“撑腰糕”,就是将过年剩下的隔年糕切成薄片,放在油锅里煎着吃,老百姓认为二月二吃了这种糕,可以强身健体,避免腰疼。


当男人们在剃头店里排队等候剃头时,贤惠的女人在灶披间里忙碌,给全家人煎一份“撑腰糕”。“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实际上就是全家人吃一份“油煎年糕”,故晚清有竹枝词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传统年代过年,年糕不能不吃,于是郊区农家一般都是磨糯米粉自制年糕,市区居民多数人家凭票供应。那个年代年糕精贵,只是过年下汤圆时,放入一些切好的年糕片。等到过了年,年糕还有多余,到二月初二日,家主婆用喷香的菜籽油,用文火煎,直煎得外表香脆,内里糯软,甜香四溢,也有的在年糕片上打一个鸡蛋,一起煎得两面金黄起锅,倘若再蘸一些白糖,真是一份很不错的美食呢。随着天气暖和,有的人家储存的年糕上长出了白毛,一般也舍不得扔,老妈妈拿起刷子,端盆清水,将长毛刷去,实在洗不掉的霉斑就用刀切掉。



“撑腰糕”就是与“二月二”对应的“春龙节”中的一个食俗。大家知道,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北方人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谓“食吃龙”,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反映了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敬。那么,“撑腰糕”与龙有什么联结呢?说起来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天下久旱,百姓苦不堪言,掌管天河的玉龙动了恻隐之心,向人间喷雨。惹得玉皇大帝大怒,将玉龙压在山下。人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怕玉龙被压坏,便做了一块很大的糯米糕撑在玉龙的腰下。玉龙获救返回天庭后,为答谢天下苍生,将撑腰糕分给大家吃。人们吃了撑腰糕后,力大无比,可以承受最忙的农活和人间的烦难之事。


一碟米糕,也是生活传承中的一份记忆。



夜光杯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