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乒乓春游”今日“启程” 小小银球牵起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与他们的不解之缘

新民晚报 2021-10-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民体育 Author 运动汇工作室


徐寅生:希望晚报杯常办常新

徐寅生来了!当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站上主席台,宣布2021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正式开幕时,现场参赛选手热烈地鼓起掌声。对他们来说,能在世界冠军、乒坛名宿的注视下一显身手,是多么幸福和骄傲。


参加了多少届开幕式和闭幕式?徐寅生笑言:“太多次了,记不清了。”每次来到现场,他总会在看台上坐一整天,津津有味地欣赏比赛。作为一名世界冠军,观看草根选手打球,乐趣何在?徐老指着一张张球台,说道:“其实草根选手的比赛更有看头,他们的打法通常在专业领域见不到,有些招数还挺管用的。我觉得,专业选手也应该多关心业余赛事,从中汲取一些灵感。”


2007年晚报杯开幕式上,徐寅生一展身手 周国强摄


今年因防疫需要,比赛从1月推迟到4月,徐老很关心参赛者的感受。“身边一些朋友跟我说,过去的三个月,大家都在关心比赛什么时候重启,如今开赛了,这种迫切上场的心情,可想而知。”从乒乓春晚,变身乒乓春游,说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项传统赛事在沪上业余乒乓圈的影响力非常大。


尽管徐寅生是专业乒乓人,但退休之后,他全身心投入群众赛事。在他看来,国乒之所以强大,离不开群众乒乓的繁荣发展。“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就是一个群众乒乓的绝佳平台,每年我都能看到大家享受快乐乒乓的样子,我也从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喜欢乒乓、打起乒乓,普及开、推广开了,才能从中涌现出更多高水平的专业选手。”


上届晚报杯,徐寅生为冠军选手颁奖


眼尖的徐老常常在参赛者中发现熟悉身影。“你看,先是爷爷来参赛,后来儿子来参赛,现在孙子也站上了赛场。一代传一代的乒乓传统,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舞台上体现了出来。”徐寅生希望,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能越办越好,常办常新。


这些朋友与晚报杯,有着特别的缘分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今晨的上海市体育宫,奏响乒乓的春日交响曲,2021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这里开打。


“乒乓春游”今日“启程


7岁的小朋友,勇敢地站上人生第一个乒乓赛场,不畏困难、勇敢挑战;69岁的老球友,再度欢聚在此,一年一次收获满满的幸福;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不解之缘,每一个人都有一则温馨而精彩的故事。


新民晚报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代表主办方致辞


“偷师”世界冠军


用今天的比赛给自己追随了多年的“乒乓春晚”收官,69岁的交大退休教师朱建明摩拳擦掌。


朱建明比赛中


一件穿了多年的运动短衫,胸前印有交大两字,是他参加晚报红双喜杯的幸运衫。“我打球动作难看了点。”一上来,朱建明谦虚地说。不过,他报名参加的是丙级A组,为何有这份自信?这还得从他长达60多年的乒乓爱好说起。


在崇明岛长大的朱建明,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学校里只有一张旧球台,每天下课后他和同学们抢台子用,哪怕只发两个球,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事。17岁时,他去外地参军,在部队里担任军体教员,带领乒乓队参加当地比赛。“我成了运动员的陪练,渐渐地水平提高了不少。后来我也干脆同他们一起参加比赛,竟然有一次拿着光板还把第三名打败了。”那段回忆,令他格外自豪。


朱建明全神贯注


转业至交通大学后,朱建明更是如鱼得水。“我们交大水平最高的就是世界冠军丁松了,他是校队的总教练。”朱建明几乎天天去观摩球队训练,在边上边看边学。平日在交大乒乓房里,他不仅和老师切磋球技,还会向年轻的学生们发起挑战。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天去交大打球,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昨天,他还去球馆进行赛前特训。


世界冠军丁松集锦


在世界冠军的影响下,朱建明的乒乓技艺又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几年,他连续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最好成绩是闯入64强。今天,他的对手中还有来自日本的能濑徹,这也是晚报杯的老朋友,朱建明此前还没跟他交手过,他表示:“能来晚报杯参赛的,水平都很高,即便是一轮游也没关系。最后一次参赛,总要留点美好的回忆。”


在赛场上长大

小小的个子,却有着不服输的表情,出生于2014年的魏德文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这是他第一次站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不过,他同赛事的渊源,可要追溯到婴儿时期。


草根乒乓高手一展技艺


8个月的时候,魏德文就坐在婴儿车里,跟着妈妈张瑜来到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现场。妈妈是华东理工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这场乒乓盛会,华理俱乐部每年必须参加。所以说,晚报杯陪伴着魏德文慢慢长大。等到会说话了,每次来到现场观战,魏德文还是大哥哥、大姐姐们最得力的后援,为他们加油打气,与此同时,乒乓球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魏德文首次参加比赛,他在乙级C组的序号是1号,是该组别第一个报名的选手。组里的对手都是妈妈带过的学生,比他大了整整7岁,身高也相差近40厘米。赛前一晚,小德文有点打退堂鼓,妈妈鼓励他:“你就去见识一下,和哥哥们玩玩,重在参与。”今天来到现场,小德文还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绝不向曾经给他喂球的哥哥们求饶。


晚报杯为乒乓球爱好者搭建朋友圈


“站上赛场,就是胜利,输赢不重要。”张瑜说,“每一名运动员,首先一定是从输开始,能输得起,未来才能赢得了。”这一次,魏德文交了学费,但未来他必将在这个舞台上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忠实的观众


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倒计时100天之际,应运而生。


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见证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诞生、发展和壮大。2005年,他担任世乒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是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筹划工作的参与者。退休后,他继续活跃在乒乓赛场上,每次和各地乒协分享工作经验时,他总是自豪地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上海的“拳头产品”。陈一平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说:“今年尽管比赛时间和地点变了,总体规模也小于上届,但我们将坚持五个不变,即快乐乒乓的理念不变,公平公正的规则不变,高质量办赛的要求不变,服务至上的态度不变,防疫措施的严格不变。力争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通过比赛,取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姚振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江砚摄


一位神秘嘉宾亮相现场,引起了资深球迷的注目。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会员姚振绪也来为晚报杯捧场。“现在大家都太幸福了,能一年一聚,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我小时候也在这里比赛过,影响力远不及现在……”定居北京的姚振绪很羡慕老友徐寅生,“他在上海总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还时不时上场打两下,我要向他学习。”对于姚振绪来说,新民晚报红双喜对他而言,也是一个老友相聚的舞台。


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左)从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手里接过突出贡献奖奖牌


赛场上,颜值最高的“彩虹球台”,吸睛无数。据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介绍:“这是红双喜用最新工艺打造的彩虹球台,在此次比赛中可是首秀!”该球台响应国际乒联和WTT推崇的视觉效果多样化潮流,而且使用了更为环保的镶嵌工艺。能在彩虹球台体验一把国际大赛的感觉,此次参赛运动员有福了



记者手记:陪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若要形容乒乓爱好者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之间的关系,这是最好的诠释。


来自曹燕华俱乐部、华东理工俱乐部、中乒院等青少年乒乓训练机构的孩子们,是晚报杯的新朋友,他们从这个舞台起步,正式站上乒乓赛场,编织起进军国家队的梦想。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年人,成了晚报杯的老朋友,年年都能有比赛机会,一圆年少时未能实现的乒乓梦,直至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依然乐此不疲。还有一批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选手,虽未能站上奥运赛场,却在这里实现了金牌梦。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陪伴一代代乒乓爱好者成长


今天的比赛9点半正式开始,但不少参赛者提前两个小时抵达,熟悉场地同球友们交流,一片热情。不少参与过的人留下了这样的评价:赛事硬件过硬、赛制组织专业、赛事氛围热烈。这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赛事,而是这座城市里一个生动有活力的文化表情。乒乓文化,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蔓延开来,深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深入每一个乒乓球爱好者的内心深处。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精彩直播回放



撰文: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编辑:陆玮鑫 唐梦葭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