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烟火扬州,想你了!

新民晚报 2021-09-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沪苏浙皖 Author 人间欢喜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一杯绿杨春,一碟烫干丝,刚出笼的三丁包热气腾腾。月牙似的蒸饺也上桌了。稍稍吹凉,在尖角处轻咬一口,浓郁汤汁即刻涌出,鲜香四溢。


堂食刚恢复不久,这两天,冶春小馆人气渐旺。隔桌而坐的防疫要求,不影响老饕们临河饮茶的好兴致:“熟悉的味道,久违了!”

早茶堂食恢复

因为疫情封城43天后,9月9日,扬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区域。9月14日,东关街恢复开放;9月16日,对外公共交通恢复;9月17日,主城区堂食恢复……


2021年中秋,扬州城是舒展身姿、日渐复苏的模样。经过一个宁静的夏天,扬州人格外珍惜重归日常的人间烟火,同时也打从心底想念,这座旅游城市曾经拥有的熙熙攘攘。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欢迎光临”

东关街,9月15日

本地餐馆“粗茶淡饭”亮着灯,门虚掩着,没有完全敞开。路人探进头来,还来不及开口,厨师长王国昌已经提前劝道:“还没开放堂食,明天再来吧!”

歇了一个多月后,这是王国昌上班的第一天。东关街刚刚恢复开放,伙计们先来封闭了40多天的店里抹灰扫地,将过期食材清理干净,为重新开门迎客做好准备。


收拾得差不多了,王国昌又掏出两个盒子,低头琢磨起来。对他而言,今天还有一桩重要任务,那就是安装调试刚刚添置的新设备:自动测温仪。通上电后,只要检测到人体,它就会自动测温播报:“正常!”


“这是新版的‘欢迎光临’啊!”王国昌乐了,与伙计相互测完体温,又把机器摆到大门口去。人来人往,测温仪就一个劲地喊:“正常!”“正常!”“正常!”

隔壁店主闻声过来,有些动心:“这东西挺灵敏的。”“贵着呢,两台要三千多。”王国昌比了个测温枪的手势,“一直拿个‘枪’对着客人总不太好,对吧?这个方便!”


计站在门边。他脚下的石阶,新涂上了“排队请间隔一米”的黄色提示语。以往这个点,在门口取号排队的人都要排成蛇形。如今,他倒是有了片刻闲暇,也能仔细看看东关街的模样。


这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外依运河、内连城区。幽幽月色下,古街两侧大红灯笼高挂。长长的石板路上,情侣手挽着手,家长牵着孩子,小黄狗摇着尾巴。趁现在游人不多,身穿汉服的姑娘忙着拗造型取景,书店老板则支出一张躺椅,在门口悠然乘凉。


这个夜晚,东关街还没有开放堂食,小吃铺子最吃香。戴着口罩的人们站得松散,自觉保持距离。


“老板,来个臭豆腐!”

“黑的白的?要不要辣?”


锅里热油嘟嘟翻滚,炸得臭豆腐滋滋作响。


40日宁静

扬州东站,9月16日

站台上,拉着行李箱的人们步履匆匆。7时21分,随着开往太原的D1668次列车缓缓驶出,关闭近50天的扬州东站恢复运行。


一旁,扬州东站站长卜树国目送着列车远去。亲历了一场疫情后,重新见到车来车往的熟悉场景,他难掩激动的心情,站了许久。

卜树国是连云港人。2020年,扬州东站投入使用,卜树国来此工作,基本每个月能回家两趟。而这个频率,在今年夏天被打破了:“我是7月5日到站的,结果遇到了疫情,就一直没有回家,在车站宿舍里住了两个多月。”


自8月6日12时起,扬州东站客运业务暂停办理。“从那天起一直到9月15日,我们在站留守员工共有42名,其中包括15名本地员工。”让卜树国感动的是,家在扬州的他们明明可以回家,却还是坚定地选择留守,“有人不止一次地提出说,站长,我也要留下,和大家一起干。”


40日宁静。这是卜树国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以来,在外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离疫情最近的一次。每天早晚点名,业务学习,清扫消杀,查漏补缺……一场特殊的“夏令营”开始了。留守的工作人员,随时恢复运行做好准备。“这么多天的默默坚守,就是为了从今天起更好地服务扬州人民,服务来扬州的旅客。”


这个中秋小长假,异乡人卜树国依然选择留在扬州,坚守岗位。“过节那天,给员工们改善伙食、发个月饼,也缓解一下思乡之情。”

9月16日,扬州东站列车恢复运行率已超过70%。也是同一天,扬州对外交通全面恢复。飞机、火车、长途客运……四通八达,重新出发。


早茶不歇

冶春小馆,9月16日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美食代表首推早茶。干丝在开水里慢慢散开,烫至绵软。秋风起,来一笼蟹黄汤包尝鲜;吃多了咸口,再尝一块千层油糕解腻。

恢复堂食第一天,冶春小馆副店长程兆霞清晨5点半就一骨碌起床了。怀着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她在心里默默记下久违的客人们:


“7点11分,我们第一个客人走进来了,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他一口气买了8箱礼盒箱包,每盒有24个包子。”


“7点20分,第一桌堂食客人来了,是一对扬州本地夫妻,点了烫干丝。他们说,好久没有吃到这个味道了!”


冶春,是扬州的老字号。位于御马头的冶春小馆共有24桌,能容纳100位食客。以往热闹时翻台叫号不断,如今开放一半座位,限流50人。


店里的每个客人程兆霞都觉得亲切。她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诗:“一茶二碟三四点,春园秋景香影廊。堂食迎宾!”


尽管堂食才刚刚恢复,不过扬州疫情以来,冶春并未歇业。为防疫工作人员提供餐食保障,给社区百姓团购送餐,开放外卖小车以便市民就近选购……小馆楼下,厨房间内,一双双揉面裹馅的手忙碌不停。程兆霞直到9月3日才回到家中,此前一直住在员工宿舍,帮忙打包礼盒、送餐上车。


“我的丈夫也在冶春工作,可我们家里最多的就是方便面。”程兆霞笑语中带着亏欠。疫情期间,刚刚升入高中的女儿一个人在家待了20多天。“这个中秋节肯定也是要忙的,以前遇到中秋撞国庆,楼下整个园子全都是客人。”

热闹时,筷箸声、杯盏声、方言声,小馆里座无虚席。如今,虽然园内一时半会儿还无法重回往昔的人声鼎沸,但程兆霞期待着,这一天不会太远。


老吴回家

四季园,中秋

在椅子拼成的临时床上睡了一个多月后,居民志愿者老吴回家了。他还是穿着那件牛仔T恤,后背的衣料有两块褪色发白的印记。那是他背着消毒水为小区消杀时,留下的“勋章”。

“老吴,回家了?”“老吴,买菜去啊?”老吴,全名吴启荣,是扬州公交16路车长。46岁的他,在四季园小区住了十一二年,还是第一次认识这么多邻里街坊。


四季园小区,曾一度是本轮扬州疫情的漩涡中心——1号病例毛某宁去的秋南苑棋牌室就在这里。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消毒液外瓶上还贴着“风雨同担,扬州加油”的标签,诉说着与疫魔短兵相接的时光。疫情发生后,老吴主动到社区报名做志愿者。尽管自己家近在咫尺,但为了家人安全,直到全面解封,他都没有回去过。

2021年中秋节,一家人终于团圆。吴启荣还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社区为他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他的名字,也被写进感谢墙与荣誉榜中,成为了小区“明星”。


云开疫散后,小区重回平静。在社区干部许俊眼中,这个拥有119栋楼、住着约8000人的老小区悄悄变了:“以前社区居民群里一年到头很少有人聊天,也就是我们发发通知。现在大家交流增加了,有谁家缺了什么,群里吆喝一声,很快有人送去。”

小区南门正对着四季园农贸市场。摊主高阿姨理着蔬菜,这天她凌晨4点天还没亮就到了摊位上:“早点过来剥毛豆,老熟客说要十斤,中秋到了嘛!”


门口,老黄家的老鹅也出摊了,鲜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大娘招呼着街坊熟客,利落地斩鹅装盒,再灌上满满一袋卤水。“我30岁就来这儿了,现在快60啦!”她一身花俏的黄裙子,脚踩小白皮鞋,编着粗麻花辫,背影就像小姑娘一样充满活力。


作者 | 杨    洁

图片 | 陈梦泽

视频 | 陈梦泽

编辑 | 森   泊 龚紫珺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