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浦东这座千年古镇焕新,怎样告别“复制粘贴”? | 上海城市更新报告②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2023-08-08

江南多古镇。


小桥流水、石板窄巷,那是江南水乡古镇共有的面孔;但细看眉眼,总是各不相同。新场古镇,就是其中特别的一处。


新场是一座因盐而兴、面向大海的古镇。不同于太湖周边传统水乡古镇的农耕桑麻,滨海的新场兴盛于盐业,这让它的市镇结构与建筑风格别具特色。从熬波盐场到鱼米之乡,新场商业日渐发达,展现了“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历史风韵。


历经千百年变迁的新场,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传统水乡。时光流转,而新场仍是一座“活着的古镇”,近万名居民在此栖居生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无时无处不在。


当前,新场古镇正代表上海,与江苏、浙江另外十余个古镇,联合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成功,将填补上海“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新场古镇,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多压力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


本篇报告整体介绍了新场古镇在城市更新之路上遇到的相关问题,并分别围绕保护修缮、开发利用、发展定位等,围绕新场实践,探讨“解题思路”。


千年古镇焕新,怎样告别“复制粘贴”?在留住记忆乡愁的同时,如何适应当代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这些问题在上海古镇的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而对于“申遗进行时”的新场古镇来说,探寻破题路径变得更为迫切。




扫码阅读完整报道





生活在水乡,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水乡印象。

生活在别处,

感觉大小古镇又是同一副面孔。

新场古镇的“上半场”,

让它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古镇的气质。


新场的下半场【上篇】

水乡的面孔




古镇保护在中国走了多久,

关于保护和开发的讨论

就持续了多久。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不得不承认,

游客对水乡古镇的想象,

有时已追不上古镇对破局的渴望。


新场的下半场【下篇】

硬币的两面




完整报道

新场古镇:历史古镇保护修缮更新利用



新场古镇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的新场,古称“石笋滩”“石笋里”,成陆于唐代中期,距今约1300年。元代,下沙盐场南迁至此。这片新的盐场,赋予其“新场”之名,也造就昔日富甲一方的繁华景象。


如今的新场古镇保护区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是上海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新场现有15万平方米成片古建筑、68座古仪门、2000米老街、1200米明清石驳岸等,仍有近万名居民在古镇居住生活。


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说,新场古镇是“近代上海传统城镇演变的缩影,上海老浦东原住民生活的真实画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版面,点击可放大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采写:杨洁 宋宁华 

视频摄制:萧君玮 陈炅玮 陈梦泽 王颢(实习) 吴文慧(实习)

海报:蒋玉涛 

编辑:龚紫珺 周春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