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这波感染高峰或持续到寒假!医生直言:30年来第一次;但不必太紧张

新民晚报 2023-10-30

九月以来

上海发热门诊

也迎来了一波就诊小高峰

其中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儿

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近日

新华医院感染科的俞慧菊医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

今年是她从业30多年来

第一次遇到这么多

支原体肺炎患儿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生俞慧菊,正在出诊下午4点半后的夜门诊。


没有发烧但也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存在在大自然中,但由于新冠疫情三年来,习惯了戴口罩与居家的我们,对很多病菌失去了抵抗力。”俞慧菊说,在这个季节,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我们常常考虑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体。


俞慧菊坦言,早在今年9月底,不少呼吸、感染科医生就普遍感觉到今年的肺炎病人有增多趋势,为此医院已经加班加点,备足人手和床位,除了感染科、呼吸科基本收满了患儿,其他诸如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心内科、神经科等也腾出床位,用于专治不断增多的肺炎患儿。


在俞慧菊的门诊中,10岁以下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占据多数,而在院治疗患儿中,有些在服药后病情仍无缓解的患儿发展为了重症肺炎患儿,甚至一些人还出现了“白肺”


10月20日,下午4点半过后,新华医院输液区和雾化区仍有不少在患儿及其家属正在治疗。


同样,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最近主要面对两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一个是支原体肺炎和流感,一个是手足口病。其中,支原体肺炎处在流行高位。“往年一般处在5%-10%之间,10%已经比较高了,今年流行的水平更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玫表示。


新华医院输液区



10月20日下午4点半过后,是夜门诊时间。新华医院的儿科门急诊雾化区、输液区,放眼望去也都坐满了患儿。


6岁的小希也是一名复诊患儿。10月16日他因为咳嗽,被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没有呕吐、没有腹泻,甚至没有发烧,但咳嗽了4天,做了雾化治疗,还吃了阿奇霉素、红霉素,原本的咳嗽症状一直没有好转。经检查,小希也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IGM弱阳性。


支原体抗体一般在发病后5天才出现,如果是重症的患者会在发病后10天才出现,越后出现代表病情越重。”俞慧菊表示。


记者观察下来,在俞慧菊的夜门诊中,5-7岁就诊患儿居多,被发现存在肺炎的比例很高。俞慧菊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这个季节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常常考虑孩子感染的就是肺炎支原体


在门诊里,多名患儿被检测出肺炎支原体IGM弱阳性。


针对发烧、咳嗽等患儿的病原体检测,俞慧菊表示,往往会开具一个呼吸道五联检,其中涵盖肺炎支原体IGM、肺炎衣原体IGM、合胞病毒IGM、腺病毒IGM和柯萨奇B病毒IGM。


引起重症比例不高


俞慧菊表示,当前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感染科,10岁以下患儿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有一些重症病例,但目前没有死亡病例。此外,也有一些年龄在2-3岁之间的学龄前患儿,主要是在家族感染的原因居多。


耐药明显
但治疗没有太多困难


最近,阿奇霉素上了热搜,耐药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俞慧菊坦言,在她的门诊中,虽然阿奇霉素是诊疗指南中首选药物,但是确实存在一部分患儿服用阿奇霉素未见好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针对一些服药仍然没有好转的住院患儿开展耐药基因检测。”


俞慧菊进一步表示,虽然耐药率有所上升,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然是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若使用一段时间后临床效果不佳,应及早去做耐药检测,考虑改药。


曾玫表示,虽然有耐药现象,但支原体肺炎治疗没有太多困难,还是有不少药物依然是支原体肺炎的敏感抗生素。比如,近年来新一代四环素类等药物依然能产生出敏感性,且该药物很安全。另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有效,短程使用,它也不会对患儿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希望大家不要太紧张,虽然支原体肺炎流行,但危害有限。”


在俞慧菊的门诊中,近段时间以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病例不少,年龄大部分在10岁以下。


预计感染高峰将持续到寒假过后
还要警惕流感


一些家长疑惑,为什么接种了肺炎疫苗,孩子还会得支原体肺炎?曾玫表示,没有一种疫苗能够预防所有肺炎,“家长通常理解的肺炎疫苗是肺炎链球菌疫苗,但它不能预防所有肺炎。特别是支原体肺炎到目前也没有疫苗出现,是无法通过疫苗预防的。”


预计这一次的感染高峰会持续到孩子寒假过后。”俞慧菊表示,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处于高峰外,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冬春季节也可能会进一步流行起来,同时也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并不会那么快过去。


“戴口罩肯定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同时,保持手卫生、室内多通风,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手段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效果。”


一家三口全部中招


近日,浙江宁波市中医院感染肺病科收治了一名32岁的支原体肺炎患者。他住院的同时,家里的孩子也在住院,一家三口相继中招。


该院感染肺病科主治中医师提醒,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当家里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尽早就诊,并且家人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


据了解,患者是一名32岁的年轻男子,发热咳嗽了3天后来到宁波市中医院就诊。当时他的体温达到39℃,肺部CT显示左肺有大片炎症。



该患者自述,3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超过了39℃,同时还有畏寒等症状。当天他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做了登革热病毒等相关检测,均为阴性,只是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医生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了两天,体温下降得并不明显,而且出现了阵发性干咳,咳起来很厉害,还有少量黄痰。


考虑到患者肺部感染十分严重,当天他被收治入院。医生询问病史发现,几天前,该患者家里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已确诊支原体肺炎,目前还在医院住院治疗。这期间,他的妻子也出现过反复发热咳嗽,但症状相对较轻,在家自行服药。


结合近期支原体肺炎多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医生考虑患者也是支原体肺炎。经相关检查,患者的血常规、降钙素原等指标提示感染严重,但他的血清支原体及衣原体抗体,以及痰培养检测,均未明确病原菌。最后做了支气管镜检查,提取肺部深部标本送检,通过病原宏基因检测,最终明确感染的是肺炎支原体。


经过10天的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肺部CT等检查提示,患者的肺炎较之前明显吸收,目前已好转出院。



医生提醒,肺炎支原体也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近距离接触呼吸道飞沫而实现人际传播,暴露后的潜伏期约为2周到3周。感染后,虽可以长期有支原体抗体,但免疫力不会长期存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传染。因此,当家里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尽早就诊,照顾患者时,家属也要做好自我防护,最好戴上口罩,注意勤通风、勤洗手。


学校、学生、家长该如何应对?


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带学生就医或回家休息,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同时,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做好日常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学生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学生还要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帮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此外,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来源:澎湃新闻、宁波晚报、北京日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看看新闻Knews

编辑:施雨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