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掉下巴!你在吃汉堡时,就像在吃屎!

2017-01-07 李楠 电影杂志社



2009年,朱丽叶·比诺什来到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电影映后交流会上说,当她来到中国,看到街上也布满麦当劳和肯德基,感到十分伤心,中国人应该保有自己的文化,不要被美国快餐文化吞噬。

 

可见,法国人对快餐文化的厌恶真的已经到了高峰值。

 

其实早在1976年,快餐食品才刚刚登陆法国街头的时候,法国人就拉响警铃,以美食pk快餐,拍摄了喜剧电影《美食家》。

 

《杜斯曼美食年鉴》是法国人手一本的美食宝典,小老头杜斯曼先生任总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处宾馆、饭店胡吃海喝,享尽美食,然后为这些可怜的餐馆打星评级。为了得到真实的美食信息,狡黠的老杜斯曼先生每天变着花样乔装打扮,避免被人认出来。然而,法兰西大陆突然风靡的快餐,让尝尽天下美食的老杜斯曼嗤之以鼻,认为这等粗制滥造之物,最好少入口为妙。

 


▲小老头杜斯曼先生任总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处宾馆、饭店胡吃海喝,享尽美食,然后为这些可怜的餐馆打星评级。


为了弄清快餐食物的来源,老杜斯曼潜入快餐制造工厂,发现所有的食物都是由流水线的机器生产:鸡肉和鱼肉是在骨头上注入塑料加工成型,蔬菜是翠绿色的塑料纸张,兔子被催养得比猪还大,化工原料合成的蛋糕简直和刚出炉的一样松软喷香。即使见多识广,也被这一幕惊掉了下巴,他怀揣着塑料蔬菜和塑胶鱼跑出工厂,跑进电视台,在法国民众面前痛戳快餐大亨的真面目。物证面前,大亨无话。老杜斯曼先生作为法国美食的捍卫者,赢得了胜利,在电影中给了快餐饮食一记痛击。

 

《美食家》是典型的法国喜剧片,全片洋溢着戏谑调侃的气氛,饰演老杜斯曼先生的是路易·德·菲耐斯,中国观众人人皆知他的电影《虎口脱险》,这个已经谢顶的瘦小老头,用一种“激进的讽刺”风格,占领了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喜剧电影银幕。没有义正严辞的谴责,老杜斯曼先生的态度,仿若永远胸有成竹的骑士,傲慢地看着快餐这种不入流的玩意,用鼻子哼一哼,就可以把它从美食名单上一脚踢开。

 

但法国人又不是全然傲慢,电影结尾,老杜斯曼先生端坐在宴会席前,从蛋糕中却拽出他曾掉落在塑料食物里的怀表,这一幕暗示着快餐时代已经无法抗拒,法国大陆上即将充斥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

 

四十年前的预言,现已成真。

 


▲《食品公司》,巨大的食品加工工厂,像一座冰冷的机器山


今天,麦当劳在法国已有1000多家店面,是欧洲居前三位的销售市场。麦当劳驻法首席执行官曾说,他认为法国人有相当强的挑衅心理和破坏心理。因为法国民众不止一次举办过抵制快餐文化的游行,甚至还有“抗议分子”在麦当劳门口放了一把火。但是,这都无法阻挡麦当劳大跃进式的步伐。

 

法国,沦陷了。

 

说到沦陷,首屈一指的恐怕还是快餐文化的发源地,美国。在这个地广人稀的超级大国里,步行5分钟即可遇到一个快餐店,汉堡包已成为人们对美国饮食的唯一想象。而美国人民,直到这一切无可逆转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2008年,罗伯特·肯纳拍摄了纪录片《食品公司》,直指快餐业的核心问题:食品来源。

 

麦当劳是美国最大的碎牛肉买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买家,还是猪肉、鸡肉、西红柿、生菜甚至苹果的最大买家,如何才能填饱这个大家伙的胃口?去哪找这么多的鸡和牛?《食品公司》告诉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现实,工业化养殖法。

 


▲《食品公司》,鸡的生长环境拥挤不堪,吃喝拉撒都在这个“蜗居”里


举个例子,泰森公司,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肉类供应商,他们的鸡,从饲养到宰杀,花的时间只是50年前的一半,它们却长到50年前的2倍大。电影采访了一个泰森公司的鸡农:“这些鸡从未见过阳光,它们基本上就是一直在黑暗中生活,雏鸡从孵化,长到5磅半重,只需要7周,它们在黑暗中不停地吃,然而骨骼和内脏根本没法跟上这种生长速度,这里很多鸡只能走几步,就跌到了,因为它们的身体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

 

电影收集了很多偷拍画面,工业化的运作体系中,鸡、牛、猪都生活在极不人道的环境中,空间狭小、昏暗、肮脏,食物和排泄物混杂在一起,它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长肉,那些患病和残疾的动物也一视同仁,最终进入屠宰、分割、绞肉系统,变成快餐店里的炸鸡和汉堡包里的肉饼。

 

这些工业养殖法无可避免的疾病传播,是快餐食品引起恐慌的直接原因。美国一个两岁儿童因吃了含有粪便细菌的牛肉堡致死,这个新闻使美国召回140吨碎牛肉。你在快餐店购买的汉堡,可能就夹杂大肠杆菌,换句话说,你在吃汉堡包的同时,可能就是在吃屎。

 


▲《食品公司》,她的儿子,曾被汉堡包中的细菌害死


这么说,貌似有点危言耸听,何况这也并不是快餐被称为垃圾食品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当我们吃那些不含有大肠杆菌的快餐时,我们究竟在吃什么?

 

1989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期间曾经去一家超市参观,那次经历最后促使他彻底摒弃社会主义路线。他在自传中说,当看到美国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成百上千种商品后,他第一次为苏联人民感到一种绝望的伤痛,像苏联这么一个本应极为富足的国家竟沦落贫穷,自那以后,叶利钦对共产主义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然而,《食品公司》却告诉我们,美国超级市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选择,其实都是幻觉,成千上万种的商品,实际上都是由少数几种农作物组合而成,追寻食物源头,都回归到一样东西,玉米。

 


▲美国儿童不知道耶稣是谁,对麦当劳叔叔却绝不陌生


玉米是世界上最好种植的食物,《星际穿越》中,地球环境极端恶化,高温、干旱和疫病席卷全球,唯一可以被种植的食物就是玉米。而玉米又是万能原料,据一位农业科学家说,超市里90%的食品里都含有玉米。而且,快餐中所用的肉类,都是吃玉米长大的,所以说,无论是吃饼干、喝可乐、炸鸡、牛排、火腿还是熏三文鱼,其实你都是在吃一样东西,玉米。

 

单一的食物摄入,使快餐越来越向垃圾食品靠拢。何况,还有那么高的卡路里。但快餐公司对这一切都讳莫如深,他们对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案深恶痛觉,拒绝公布快餐食品的卡路里数据、拒绝告诉人们食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即使有了法律约束,也会把食品成分表写在小小的一张纸上,然后贴在最不显眼的地方。

 

美国人越来越胖,变成全世界拥有最多胖子的国家。美国有三亿人口,但是超重、肥胖的人就占一亿。一次,两个美国女孩用一纸诉状,与麦当劳对薄公堂,理由是她们因为经常吃麦当劳,造成自己的身体日渐臃肿。麦当劳面对这一控诉,显得十分无辜: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的肥胖,是麦当劳造成的?毕竟你们还吃了其他食物。最后,诉讼以两个女孩的失败告终。

 


▲1992年,麦当劳在王府井开了北京的第一家店,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麦当劳店面


这件事,却激怒了一个不信邪的偏执狂,催生出一部有趣的纪录片,《大号的我》。

 

摩根·斯普尔洛克, 2004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大号的我》,他宣告:一个月之内,除了去麦当劳,不再吃别的食物。挑衅意图非常明显:你说人们的肥胖和你没有关系?那好,我吃给你看。

 

这个狂人以非常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实验,他找了三位医生来测试身体的各项指标,记录下实验之前的身体状态。摄影机24小时跟随他,记录他吃下的早饭、中饭和晚饭,只要是麦当劳卖的食物,他都可以吃,除此之外,严禁吃任何东西。实验开始第二天,摩根吃了一个超大号麦当劳套餐之后,就吐了,他的胃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迎接麦当劳的“快乐”。但是,第三天、第四天……之后,摩根发现当自己想吃东西的时候,脑子里只有麦当劳,这个食物会上瘾。

 


▲《食品公司》,小鸡在抽屉里被孵化


在实验阶段,摩根还做了一个小调查,他把一些人物卡片拿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却一眼认出了麦当劳的小丑,这是对麦当劳每年十亿美元广告宣传费最好的回答。犹记得1991年,肯德基初次登陆北京那天,前门站满了牵着孩子的人,北京的小孩圈里有一个传言:这个食物的味道,宛如天堂。实在是太好吃了,恨不得把吃完的薯条纸袋子,带回家闻味道。

 

摩根还在电影里公布了一个麦当劳的大阴谋:买开心乐园餐就免费赠送玩具,在店内设置儿童游乐设施,都可以使孩子从小就对麦当劳产生归属感,长大后依然是麦当劳的忠实用户。事实证明,确实奏效了,摩根采访了许多成年人,街头妇女背不下来向国旗宣誓的誓词,却对麦当劳的广告倒背如流,很多人承认一周至少要吃两次汉堡包。镜头对准那些超级大胖子,迈着艰难的步伐,拖着自己庞大的身躯,走进麦当劳。

 


▲《大号的我》,摩根的第一天指标和最后一天指标对比图


在一日三餐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身体的急剧变化:体重飞涨30磅(相当于13.6公斤),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医生曾在中途告诫他:如果继续试验,很可能会对肝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这也是摩根没有想到的,不过偏执狂摩根还是选择完成试验。

 

人们涌进电影院支持摩根,最终在美国本土,《大号的我》获得了1.1亿美元的票房。电影的胜利甚至延续到现实,影片上映六周后,麦当劳被迫取消了菜单中的“超码”字样,超大码计划寿终正寝。麦当劳宣称此乃公司计划行为,与影片毫无关系。

 

但终究,超级跨国公司的扩张行为,是个体无法躲开的。快餐巨头们,仍旧在开设一家家连锁店,经营手段推陈出新,广告花样百出。然而这些反快餐的电影,甚至很难在网上找到高清版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