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败不可怕,不知为何失败才可怕

2018-01-24 掌阅读书


职场里常有新手犯这样的嘀咕:“这个项目我明明已经做了详细的调研了,前期也进行得非常顺利,为什么到后期就很难推进了呢?”“虽然老板叫我分析失败原因,但项目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呀。”

 

殊不知很多时候,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一件事是否能成功,注意力只放在项目或事情本身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必须把它置于整体大环境中,才能从根本上趋利避害。

 

有这么一则历史典故,说是秦昭襄王听闻赵惠文王有一块和氏璧,异常珍贵,于是便向赵惠文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臣们商量不下,不给怕秦王生气,给了又怕秦王反悔不给城池。此时蔺相如主动出言,请求出使秦国。之后面对秦昭襄王,蔺相如不辱使命,几番斗智斗勇下来,带着那块稀世美玉完璧归赵。


 

这个充分展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典故之后,接下来的历史发展则是:“完璧归赵”事件结束后,秦国仿佛得到了什么许可一般,此后的每一年都攻打一次赵国,连着打了三年,每一次都以秦国完胜告终,三次战争的规模都不算大,每次基本都是,攻下赵国一、两座城池,斩首两三万人。这个损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足够让赵国“肉疼”上一阵子了。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该有疑问了,秦国为什么如此“折磨”赵国呢?明明当时秦南边的楚国军事实力更弱,秦国为何不先集中兵力对付楚国呢?

 

这便是“完璧归赵”典故中一直都被忽视的深层含义了,看似是秦王无理取闹,实则放到战国时代的大环境下看,这是秦国一次非常有效的战略试探,也是赵国一次非常典型的外交失败案例。


 

首先,秦王这个请求是很反常的。

 

战国中期,连续300多年的乱世让当时各诸侯国的思维都是成熟且务实的,在一个稍不留神就可能国破家亡的大环境下,秦昭襄王怎么可能头脑一热,用十五座实打实的城池换一块毫无用处的石头呢?稍微细想一下便知,这其中有古怪。

 

在当时,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和张仪连横伐交,在秦昭襄王这一代已经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能够给秦国制造麻烦的,只有楚国和赵国,我们之前提到,楚国军事势力更弱,本着“柿子先捡软的捏”的原则,秦王自然明白应该先打楚国。但开战前肯定要先稳住赵国,否则一旦形成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即便是对秦国这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秦昭襄王于是才要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提出了城池换美玉这种荒唐的请求。

 

秦昭襄王心里想的是,城池关乎国计民生,而美玉再稀罕也不过是件玩物,我提出如此荒唐的请求你要是都能满足我,那你就是真的畏惧我。

 

从博弈理论来考虑,当时赵国居于秦国之后的次强位置,自保有余,但又无力主动改变战国时代的战略格局,最好的状态其实就是维持现状,等着有朝一日,秦国内部出现某些问题,届时再借机翻盘。

 

所以面对秦王的试探,赵国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一口回绝,这样秦国反而摸不透赵国的底牌。摸不透,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那么就只能继续维持现状,这恰恰是最有利于赵国的。但偏偏赵国君臣的眼界都太窄,讨论来讨论去,注意力都在和氏璧上,根本没人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到此,之后故事再精彩也都失去了意义,秦昭襄王的战略试探目标已经达成。所以秦国才在“完璧归赵”之后连续三年零敲碎打地震慑赵国,到了第四年,秦昭襄王感觉火候差不多了,于是跟赵王在韩国的渑池会盟,签订了停战协议,这时秦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达成。不久之后,秦国终于举兵伐楚,再无后顾之忧。再后来,因为楚国被秦国打的一蹶不振,几年以后,秦国在针对赵国的“长平之战”中同样也没有后顾之忧,集中全力,一举使昔日这个最大的潜在威胁再无反击之力。


 

其次,蔺相如其实也并没有后世评说中那样完美。

 

历史上关于蔺相如的记载不多,为后人熟知的更只有“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这两件事。即使是“完璧归赵”,蔺相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秦国真正的意图,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而且在携和氏璧面见秦王的时候,蔺相如还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

 

《史记》中记载,蔺相如当时怒斥秦王不守信用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和氏璧,天下共传之宝也,赵王恐,不得不献。”要知道,这可是国家之间的外交场合,一句“赵王恐”,蔺相如等于明明白白告诉秦王,我们赵王怕你。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尊严的问题,而是相当于是在谈判中直接泄露了自己的底牌,其后果就是让秦国进一步坐实了对赵国的战略预判。

 

从蔺相如这个人的身上,还可以分析出更多的深意。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老板们看不到手下人的能力,而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能力未必是老板最看重的东西。蔺相如看似能力一般,赵惠文王却格外器重他,一路茁拔他到上卿的位置,原因很简单,蔺相如出身寒门,又是火箭式提拔,除了赵王,他没有可以依附的人,所以忠诚度高。

 

要知道,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赵惠文王其实一直是有名无实的傀儡君王,活在权臣的阴影里,他手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必须要有一个既无根基又绝对忠诚的人来辅佐自己,以此制衡百官,蔺相如恰恰就是最佳人选。

 

现代职场亦是如此,才能固然重要,但当老板位子还没坐稳的情况下,老板们更加看重忠诚度。我们无法从道义角度评判这个问题,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对。比如当你作为某个项目的具体执行者时,一旦发现老板可能信心不足或有所动摇,适当收敛恃才傲物,对自己是有益无害的。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能够对整体大环境有明确的判断,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大格局和宽广眼界,在培养过程中,历史其实是很好的载体,不仅仅是说故事,通过历史,我们能够得到很多东西,包括“思维格局”的改变。


已经在掌阅上线并完结的《听秦汉史 提升思维格局36讲》音频课程是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王伟老师精心为掌阅用户准备的知识盛宴,以大历史观为维,以战略思维视角为经,旁征博引、类比推证、轻松幽默地呈现出秦汉那段遥远的历史。



 主讲人:王伟


王伟,秦汉史学者,畅销书作家、资深时评人。代表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系列、《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看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等作品畅销百万册。

内容大纲


基础篇

1.大禹治水:如何掌握实质性权利

2.武王伐纣:能力并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吴起变法:个人主张正确,无法保证集体成功

4.秦联四国伐齐:成大事者,不拘细小得失


进阶篇

5.商鞅个人成长史:牛人为什么那么牛

6.商鞅变法之用人策略:职场上如何佛心鬼手?

7.商鞅变法之举措布局:改革是把双刃剑

8.商鞅变法之统治分离:外行如何领导内行?

9.黄老之术:西汉王朝“不折腾”的智慧

10.李信伐楚:遇到一个有担当的老板是什么体验?

1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老板,独断专行是大忌

12.保守派VS改革派:高明的破坏者一定最了解游戏规则

13.焚书坑儒:一味回避矛盾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14.完璧归赵: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格局和成败

15.纸上谈兵:决策失误,是创业最大的败因

16.屈原投江:职场十有八九不如意?是你自我认知出了问题

17.西楚霸王项羽(上):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一种运气

18.西楚霸王项羽(中):如何正确处理利益、权利和责任三者关系?

19.西楚霸王项羽(下):业务能力强的人,不一定适合当管理层

20.项羽失败的起点:畸形人脉圈如何葬送了一代霸王?

21.韩非战略间谍潜入秦:斗争背后的“阴谋”与“阳谋”


级篇

22.解析秦法(上):“下智之人谋事,上智之人谋人,睿智之人立法。”

23.解析秦法(下):强者逻辑是“精于取舍”

24.“秦政不得颂扬”:看商鞅如何杜绝高级黑

25.吕不韦和他的《吕氏春秋》: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基本盘?

26.秦始皇登基维稳:如何制衡那些议价权越来越高的人?

27.秦相王绾力主恢复分封制:员工如何增加手里议价权?

28.秦相李斯发迹“三步走”:你的人生定位在哪里?

29.李斯与他的“米仓之鼠”哲学:政治资源决定你能走多远

30.守正、积势、待时:玩转人脉的丞相李斯为何难以善终?

31.大将军韩信花样作死(上):论提高自身议价权的错误姿势

32.大将军韩信花样作死(下):心态差,事必败

33.汉高祖刘邦人生逆袭之路:格局决定你的命运

34.萧何择木而栖:如何为自己“培养”一位老板?

35.贤者居其位,能者在其职:用一个好人?还是用一个有能力的人?

36.尾声:领悟残酷职场中的历史智慧

适合谁听


1、初入职场,对职场定位和个人发展感到迷茫的新人;

2、想要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改变思维格局的普通白领;

3、工作经验丰富,追求职场深层次发展的中层管理者;

4、爱好秦汉历史,喜欢趣味品史的人

你将获得


1、面对繁多可能性的快速决断力;

2、提升个人格局的最强竞争力;

3、处理职场变幻乃至企业发展的全新眼界;

4、解读秦汉历史的全新角度。



 也 许 你 还 喜 欢 


因为一句话,他成了我的前男友

你以为你知道三十六计的含义吗?

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他们自己所爱吗?

销售思维,才是步入职场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4个月挣了1个亿:这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中日文化传播的“段子手”毛丹青,带你领略当下日本最真实的风物

偏执型领袖、冷血症总统、表演型小仙女......这些人设清奇的电影,你都看过吗?

小阅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

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

喜欢的话,动动小手给小阅点个赞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起来听王伟说历史,懂战略,升格局,学习聪明人的生存之道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