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频道 | 游戏中的挫折教育

2015-01-15 Raven 幼儿教育杂志

半年前我和先生经过多次协商最终抱回家一台游戏机,原因很简单,像儿子宝儿这个年龄的很多孩子都开始接触电子游戏,因此在宝儿的朋友圈里,他经常因为不会玩那些很大众化的游戏而遭到小朋友的嘲笑。宝儿愤愤不平,连带着先生也愤愤不平:昔日电玩高手的儿子,怎么可能不会玩游戏?当然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理由。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们的社交中确实有游戏这一块,我同样不希望宝儿因为没玩过游戏而跟小朋友们没有共同语言,而且,适量的电子游戏确实可以提高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只要不沉迷其中,至少我是不反对的。


不过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两面的,宝儿在学会了玩游戏,跟小朋友们有了共同语言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毛病:输不起!以6岁孩子的智商和协调性,想赢计算机或是爸爸是很难的事。计算机也就罢了,先生也经常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肯让着儿子,通常是让儿子赢一回,第二回就非让他输不可,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可一个一心沉浸在失败的挫折感里的6岁孩子,哪里能够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眼泪汪汪的宝儿不听劝告,在宝儿“我要赢,你不能赢”的哭闹声中,先生无奈地关上游戏机,父子俩不欢而散。


输不起的原因,居然是好孩子就会赢

在我看来,挫折教育本身没有错,毕竟在一个一帆风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会很差,不过,我总觉得先生只给了儿子“挫折”,而对沉浸在“失败”情绪中的孩子的“教育”效果有多好实在还有待考证。倒是“输不起”这件事本身,我认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便是6至8岁的孩子,有时候仍然不能很确切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突然变得激烈的情绪。当孩子无法控制这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时,常常就会表现为突然的大怒、大叫,或者就像儿子这样,会大哭。我通常在宝儿平静下来后和他聊天,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不清楚,但是可以感觉到在他的理解里,能赢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宝儿是好孩子,所以一定要赢。这就是孩子的逻辑,也许是我们平时的那些教育方法给了孩子这样的印象。不过,不管怎么说,儿子想做好孩子总是不错的,这一想法又让我很开心。


宝儿的赢输

发现问题即着手解决。就在我想办法时,宝儿自己找到了一个有趣的途径:宝儿不是打不过游戏机吗?没关系,他找妹妹玩。3岁的妹妹跟6岁的宝儿玩,自然是输多赢少,而且妹妹还不太明白输赢的意思,看到哥哥高兴地喊“我赢了”,她也跟着喊“我赢了”,看看,皆大欢喜!更有意思的是宝儿输给妹妹,他只会不高兴:“下次我一定会赢的。”却不会哭。我猜想宝儿不愿意在父母面前丢面子。不过这种玩法的坏处是,妹妹人小耐力差,不论输赢,一会儿就不玩了。于是宝儿又发明了另一种玩法:一个人控制两个游戏杆,相当于左手和右手玩,嘿嘿,哪只手赢了,哪只就是宝儿,输的那只自然就是爸爸。我担心这种玩法会加重宝儿不能输的想法,想来想去,只好亲自陪宝儿玩。


妈妈做范例,有赢就有输

我和先生是两个极端的人。先生动手能力很强,什么样的运动玩一会儿就能上手,而且成绩都不会太差,玩游戏更是经常能打通关的高手;而我呢,嘴巴永远比手快,任何运动只要上场肯定包揽最后一名,最喜欢坐在先生边上看他玩游戏。所以,对宝儿来说,妈妈绝对是一个有一点儿难度可是又不会是太难的挑战者,于是周末宝儿总是要缠着我玩游戏。在几乎输赢对半分的游戏中,宝儿的积极性很高,赢的时候很得意,我当然也会适时传递有赢就有输的正面情绪给他:“我输了,我也伤心,不过小心哦,别看这次你赢了,没关系,下次我一定会赢!”


几次下来,宝儿逐渐能够控制一点自己的情绪,也会学着妈妈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再次和游戏机比赛输了时,他会比较平静地跟我说:“妈妈,我有点儿伤心,我赢不了它(机器)。”别说,我第一次听到宝儿这话时真的有点儿小激动:儿子开始尝试着控制自己失落的情绪,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失望,这就是好的开始。这时候,当然就是先生出场教授技巧了,看着爷俩在游戏机前鼓鼓捣捣,念念有词,我真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爸爸亲授技艺,在实践中摸索技巧

虽说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幼儿甚至是小学期间都不需要过多的引入竞争意识,孩子需要快乐地吸收各种知识。可是当今世界处处存在着竞争,大人不说不等于孩子看不到,勉强这样做等于掩耳盗铃。因此我很赞同先生教宝儿一些实用技巧,如何在游戏中观察对手,积累经验,最后战胜对手,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经验的传递。


记得那是周末,我去实验室工作的工夫,先生又把宝儿惹哭了,原因是父子三人无聊,在楼下玩起了“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上一级楼梯。宝儿看爸爸第一次出剪刀,想当然的第二次就换成了石头,要去砸剪刀,当爹的看透了儿子,出布,于是宝儿输了,他觉得爸爸耍赖,大哭,先生哭笑不得。我听了也很乐,不过还是大大地先夸宝儿懂得动脑筋去猜爸爸的心思,很聪明,不过呢,爸爸同时在猜宝儿的心思,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按一般规律出,让爸爸猜不到宝儿要出什么,这样反而赢的可能性大。先生见我把概率都搬出来教儿子,大笑。孩子们看父母高兴,也跟着大笑,一场风波化于无形。至于宝贝懂了多少,还是让他们慢慢理解吧。


本文刊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总第513期。转载请注明:转自《幼儿教育》杂志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