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不是“别人家的家长”,凭什么要求我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糟糕的父母很难培养优秀的孩子。
每个人都逃不过被社会筛选的可能,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从娃娃抓起是每一位做父母任重而道远的艰辛历程。
之所以艰辛,无外乎是父母本着“职责”、本着“使命”、本着“天下父母心”在为孩子拼命供给养料。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孩子正在这安全的壁垒中砉(huā)然断裂。
为了成绩、为了排名,为了零星半点的中国式家长的期望,全家人不惜“革命上阵”,满足孩子要求的所有。
只要是别人家孩子身上有的,甭管适合不适合,安上马鞍就一定能跑。
想必这样的念想在大多数父母面前并不少见。
为什么你家孩子总是不如“别家孩子”?
难道真是自家孩子先天技不如人,早早输在了襁褓中?又或者先天脑袋瓜子笨,比不上别家孩子拥有的优良基因?
陈丹青说:“13-18岁,是孩子最重要的年龄,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几乎就在这几年里”。
生活中,你可能经常碰见有家长指着孩子的鼻子,操练着积压已久的言辞,面红耳赤地吼道:
“我幸幸苦苦在外面挣钱供你花,你倒好,就给我考这么个成绩出来?”“我怎么就培养出你这么个没有出息的!”“连别人家孩子半点都不如!”
像这样类似的“家长式责骂”你一定没少撞见过,大人一贯爆发式地清理完体内的怨气后,一般是没有意愿再去向内倾听孩子肚里的垃圾,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养成了哭哭结束,擦干眼泪继续迎接次日朝阳的“好习惯”。
有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中的一些视频在微博流传,其中有一个初一女孩特别让人心疼……她叫袁璟颐。
她吐槽的是:妈妈总拿隔壁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较,给自己造成了很大压力。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正好就是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闺蜜。
讽刺的是,这个妈妈最喜欢的别人家的孩子——“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闺蜜”,接着好朋友的棒,上台继续诉说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压力。
作为一个考试第一的学霸,她的父母却不断苛责:“你们班每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你看,有些父母总会抓住孩子的缺点无限放大,不论多小的事情都能成为苛责的匕首。
文化课门门第一,但只要体育不及格。在“严格”的家长眼中,这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行”。
从小到大,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道紧箍咒一样,和你如影随形。而你的努力和付出,注定追不上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研究数据表明: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只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父母的行为做事情,则占到其行为的80%。
也就是说,糟糕的父母行为是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好孩子。
孩子,你不是不够好、不够优秀、不够听话,你只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复制了父母的坏习惯。
你都不是“别人家的家长”,凭什么要求儿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当孩子被成绩的准绳残酷划分优劣时,身为家长的你,可曾想过自己是优是劣的分数?
当孩子被逼迫活在“别家孩子”的竞争中时,身为家长的你,可能连别人家父母的零星半点都不如!
当孩子被父母一厢情愿、贪多求全、暴力施压、盲目攀比的四面楚歌包围时,身为家长的你,有过,哪怕一次感同身受的理解过孩子吗?
孩子如一张白纸,成长弯折的背后,不全是孩子的错。
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表达自己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生格局。
优秀的父母不论何时都在以身作则;相反,那些只要求孩子优秀的父母却总爱用“高昂的宣泄”表达自己。
1. 不耐烦,却总是要求孩子像别家孩子那样懂事听话。
工作忙碌了一天的你回到家里,看到乱七八糟的玩具摊了一地,孩子在一旁哭闹,终于你忍不住大吼:“哭哭哭,成天就知道哭,烦不烦!”
2. 不关心,却总是要求孩子像别家孩子那样拼命努力。
每天按时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习惯性地问:“今天老师都教了什么呀?”一边问,一边忙着其他事,每次回应孩子的内容基本一致,根本觉察不出孩子的语气变化。
3. 不认错,却总是要求孩子像别家孩子那样聪慧机灵。
明明是自己打破了东西,碎了一地,孩子不小心捡的时候划伤了手,嚎嚎大哭,你却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严厉的警告孩子以后这一类东西碰都别碰。
4. 不娱乐,却总是要求孩子像别家孩子那样兴趣广泛。
不给看电视、不给出去玩、不给讲故事,你总是有很多理由拒绝。
尼采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头衔和成就,而是能让你发挥出全部潜力。换句话说,真正的教育应该能释放你的身心”。
不论身处何境,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起点,永远是父母。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由童妈育儿指南整合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精彩推荐
别忘记的“标星”和“在看”哦
更欢迎留言
快快动起你们灵活的小手点起来吧~~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