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参民”大退潮!70所民办办学许可证注销,有学校忙改名,有学校“营转非”!

教育资讯关注 童妈聊升学 2022-12-03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规定两年内一批民办将转公办或停止办学!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



而进一步的政策,随着秋季学期的到来,都被群众渐渐淡忘了。


不过依旧会有家长关注这件事,童妈时不时还会收到家长的咨询:

“公参民”现在进展得怎么样呢?

XX学校会转公办吗?



虽然关于“公参民”的话题,我们近期比较少讨论,上海这边依旧没有相关的政策,我们也不作过多的揣测。


1上海:网传政府购买某民办学位


不过前段时间,网传有一条非官方消息,据传上海西南角一所民办学校将实行“政府购买”。


据家长分享,上海西南角一所拥有20余年办学历史的民办学校发出通知,从2022年起实行“政府购买”的办学政策。



该校将从2022年9月起实行“政府购买”的民办办学政策,在读学生的学费由政府承担。并于本周进行这转学面谈咨询活动,9月中旬将停止学生转入或转出。


“政府出资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模式,上海以前也有先例,典例就是张集,在转公之前其实都有对口入学、免除学费的“地段班”。


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的要求:力争用2年时间,理顺机制体制,实现平稳过度。那么目前这种“政府购买”政策也有可能是这两年的一种过渡措施。


上海的这个消息尚未证实,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但近期,杭州、广州、佛山等地“公参民”有了新进展,我们一起来看看!


2杭州:70所民办注销


九月初,杭州有家长就“公参民”的问题对杭州市教育局进行了咨询:杭州有哪些是“公参民”学校?哪些民办会转公?哪些民办会停办?



家长主要针对三个问题进行了咨询:

1、杭州市目前有哪些“公参民”学校?是否可以统一向社会公布?

2、各学校分别是何类型?

3、对于各类学校的转型时间是如何规划和部署的?


对此,杭州市教育局给出了相应回复——



根据市教育局的回复,“公参民”学校的管理和规范工作早就开启,而目前杭州还没有明确的文件区分“公参民”学校和纯民办学校。杭城民办是转公还是停办,目前尚未可知。


然而近日,萧山区教育局发布公告称,对60所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予以注销(废止)。这些学校不再具备办学资格。



在教育局公布的名单中,大部分为培训学校以及民办幼儿园,而2021年71所民办小学招生计划中的各个学校截止目前并没有注销或停办消息。


这部分注销办学许可证的学校,教育局给出的注销原因为:

无实际招生

无办学行为

办学许可证期满为延续


除此以外,其他区也相继公布了10所幼儿园申请注销登记,并得到教育局许可批复,也就是说这些园所都或将终止办学招生!


3佛山:市内首所民办改名


如果上面杭州所提及的民办,与“公参民”关系不大,那下面要说的这所学校,100%打响了“公参民”第一枪。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该校在上周发布了一则《更名公告》,官宣该校从“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正式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



公告中提到,本次更名的依据,是今年实施的新民促法以及两办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顺德省实是省实和广东东逸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属于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


根据文件精神,这类学校如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
并对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


因此,更名正是规范“公参民”的第一步!


4广州:民办陆续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


最近,不少民校陆续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其中不乏较热门的执信系学校育实系学校



根据专业机构的调查研究,民办学校“营转非”,主要是出于学校发展的考虑,改善自身的办学经营,以吸纳更多资源,为己所用。毕竟新民促法落地之后,教育部曾公开发文表示“旗帜鲜明支持非营利民办学校优先发展”。



有家长问,民办学校转非营利性,是否意味着学校性质要变了?学费要降了?别急,先看看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对比:


(图源:网络)


可以看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最大区别,在于投资结余是否用于办学,以及收费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还是民校自主确定


收费政策由政府确定,可能意味着学费制定有更多限制,校方不能随意大幅度涨价,可以说,这是民校“营转非”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比较实质性的影响。


5公参民政策层层加码


自8月底教育部发布规范“公参民”学校的政令后,不少家长对各类“公参民”学校的走向非常关注。


简单来说,分以下4种情况: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民转公。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部分和公办学校(包括师资、管理团队等)脱钩,转为纯民办,同时改名(停止公办学校的品牌输出);部分民转公;极少数不符合要求的停止办学。


“公参民”学校参与办学→如办学主体转公,则参考以上两种情况;如办学主体转为纯民办,则不受影响。


符合六独立的学校→基本不受影响。




清理“公参民”模式,不是所有民办学校都退出。


未来,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校生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确定这一比例的出发点是,公办义务教育保障基本的公平,民办学校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选择。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1.24万人,其中民办小学在校生944.91万人,占比8.9%。初中学校在校生4827.14万人,其中民办初中在校生687.40万人,占比14.24%。


对“公参民”模式进行规范后,剩下的将是真的“民办”。


*本文由童妈升学指南综合整理

部分信息来源:杭州市教育局、广州日报、老胡侃升学,如有侵权请联系

关注【童妈升学指南】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可获取更多资料电子档~



回复“笔顺查询”,获取笔顺书写教程

回复“迪士尼”,获取全套迪士尼纪录片

回复“702”,获取15部神级国产纪录片合集回复“电子课本”,获取1-6年级语文、英语电子课本

觉得有用,就点个再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