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凯歌曾想复制一次「霸王别姬」(不是「梅兰芳」),但失败了

2016-11-08 头条君 电影头条



头条君知道,你们都看过《霸王别姬》


它被认为是陈凯歌最好的作品,甚至是最好的华语电影。


好到有人怀疑不是陈凯歌拍的,理由是他后来有些片太烂了,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是的,我们不能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但,可别老对阴谋论投怀送抱——这太简单太粗暴太没智商了。


如果存疑,还想验证一下,最简单的方法,不是瞎嚷嚷,而是把陈凯歌的作品找来都看一遍。


看完后,结论就很清晰:少信八卦多看片吧。


《霸王别姬》之前,陈凯歌拍过《黄土地》《孩子王》《边走边唱》



《黄土地》



《孩子王》



《边走边唱》


大情感、大伦理、大人性,陈凯歌一向喜欢“大”。《边走边唱》原著为史铁生,陈凯歌将其中盲歌手演唱的民谣改为“大”歌,有“夸父”、“女娲”、“五百年”之类汉词。本来《边走边唱》可从小格局抵向大诉求,凯歌不依,要从“大”到“大”。


即便是小人物电影《孩子王》,陈凯歌仍摆脱不掉对大时代、大情感、大人性的追求,影片凝重以至滞涩。 


冯小刚这么说陈凯歌:“凯爷最适合呆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越深刻越有认识价值。


作为尖子生,心不高气不傲就有点气质不符,陈凯歌没辜负尖子生的头衔,以前拍片去国外参赛,奔的从来都是世界头牌影展——法国戛纳电影节。

终于到《霸王别姬》登顶,拿了半个金棕榈,那年是双黄蛋,与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共同获奖。




至今,华语影坛还是只拿过这半个,陈凯歌依然是人无我有的地位。


相比之前的作品,《霸王别姬》其实含有许多妥协,也恰是这些妥协,成就了陈凯歌。


它还是大,还是探索命运,探索时代,但它不再凝重到滞涩,它流畅甚至圆润,因此,它打通了雅俗之隔,从顶级艺术殿堂到民间路人,都可以接受它


北大教授戴锦华说得更狠一些:“《霸王别姬》因屈服而终得加冕。”




“作为第五代‘空间对时间的胜利’这一电影语言形态的奠基者之一,由《黄土地》的恢宏、《孩子王》的挫败,经《边走边唱》的杂陈,到《霸王别姬》的全胜,陈凯歌经历了一段不无痛楚与屈辱的心路。”


“在中国的社会使命与西方的文化诉求、在历史真实与年代/谎言、在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情节/人物命运的呈现之间,陈凯歌曾尝试了一次几近绝望的挣扎与突围。终于,在《霸王别姬》中,陈凯歌因陷落而获救,因屈服而终得加冕。”


《霸王别姬》是在1993年亮相,15年以后,陈凯歌又拍了一部京剧题材的电影《梅兰芳》




此时的陈凯歌,已不是过去的陈凯歌,黎明也不是张国荣,这次的所谓“复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梅兰芳》只有三分之一好戏,黎明登场后,光彩就逐步变得暗淡直至消失。


事实上,这并不是对《霸王别姬》的复制,《风月》才是。




编剧是陈凯歌+舒琪(不是舒淇)+王安忆


主演里,也有张国荣与巩俐


制片跟《霸王别姬》一样,都是徐枫




亮相是1996年,也是去戛纳参赛,在陈凯歌的履历表上与《霸王别姬》是挨着的。


《霸王别姬》是华语电影两岸三地电影人天时地利人和的一次产物。当时市场还没有起来,但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节很风光,港片正处于最后的黄金时代,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余音未散,《霸王别姬》台前幕后集结了一个最优组合。


《风月》算趁热打铁,还是年代戏,想复制一次《霸王别姬》的辉煌。



而且,据徐枫所说,当初陈凯歌想拍《风月》的愿望是远超《霸王别姬》的。


陈凯歌自己说:“那会儿我在拍《风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一种执着,但同时这个执着也让我无法看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也必须承认,徐枫在一定程度上看得比我更清楚。但我从不后悔我做过的事情,我觉得《风月》也有一个非常好的表达:即一个人是如何被社会扼杀的。它与《霸王别姬》其实很不一样,《霸王》更想说大背景下风云壮阔的人生。但《风月》则非常注重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二者非常不同。”via 凤凰娱乐


话是这么说,它们内容不同,但在策略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但这策略失败了,奖项上没啥收获,如今徐枫也不回避“失败”这样的字眼。


在能否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最直接体现上,《风月》现在的豆瓣评分是7.4(好于62%爱情片,好于45%剧情片),远不能和《霸王别姬》的9.5相比。




它不是一部烂片,它对病态人性的呈现,在陈凯歌作品中也达到了少有的深度。


只是,它完全被前作给遮住了。


假如陈凯歌先拍的是《风月》呢?


历史不能假设,《风月》却也成了一个有趣的现实拐点。


这之后,他又来了一发,是《荆轲刺秦王》,再之后,在好莱坞拍了一部失败作品《温柔地杀我》,接着,从《和你在一起》开始,陈凯歌开始和观众站在了一起,走进《无极》时代与后《无极》时代。



《荆轲刺秦王》



《温柔地杀我》



《和你在一起》



《无极》


人们总以为人到老才会聪明,实际上人愈老愈不易像过去一样聪明。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变成一个另样的人,但是很难说他会变成一个较高明的人。


歌德的这句箴言放在陈凯歌身上,再合适不过。


陈凯歌似乎只完成了一次绝妙的史诗构筑,《霸王别姬》在他的生涯中,仍处在巅峰之处,像是作为登山者的陈氏,意外到达顶峰,并不知其途,再也返不回去。 




“其实对于《霸王别姬》,我还是想说:‘时代力量是大于个人力量的。’不是说我现在就拍不出来了,是现在这个环境决定了电影不能再这么拍了。你说我硬扛,那是扛不过去的!所以我也并不认为我的创作力相比《霸王别姬》时就有所衰退,我不这么觉得,因为我是个每天都在学习的人,我时刻都在关注电影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应该怎么去拍……我有我自己的标准,所谓‘时者,势也’,所有的事儿都别脱离了实际。”via 凤凰娱乐


所以,都是时代惹的祸咯?


在所有不能确定的问题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凯歌不再是少年,少年凯哥已成历史。


当他放下些包袱,放下些戒备,变成了今天的《道士下山》、《搜索》的导演。





谢飞说姜文与《让子弹飞》:“一部戏让他赚了那么多钱,他是止不住的,他要维持他的贵族生活。他还能不能拍出更好的像《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好的作品?很难说,因为他慢慢就务实了,都50岁了。”


陈凯歌呢?恐怕也是如此。


《风月》固然是一次失败的复制,但与而今相比,头条君宁愿看他这样的「失败作」,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大导演洋洋自得地迷失在新时代的“大工业”中。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商务合作QQ:1577572690

内容授权及品牌合作请后台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