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爆出了「网红」的真实面孔,看完我毫不犹豫地献出膝盖!

霓凰剧主 电影头条 2021-03-08

梦与路——小镇青年 双面人生


导演: 邢维

主演:  庞麦郎 / 杀马特 / 范雨素

类型:记录片

  • 三种人,三种生活。

  • 拍摄时间长达半年。

  • 你在什么时候承认自己的渺小。


不管是从前亦或是现在,大家都时常做着一个梦:网红梦


但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还是网红。


网红或在微博、或在抖音、或在B站产生,一夜之间就会火遍大江南北,而网友呢,一边听着他们的歌,模仿着他们的造型,一边诋毁、质疑。


成也一夜,败也一夜。


就像是一场绚烂的表演,人们在台下看着、狂欢着,可一晚过去、两晚过去,这场表演还有多少人会记得,到底还剩下些什么?


就好像是他们。


2008年杀马特,2014年庞麦郎,2017年范雨素。



看到这三个名字,会不会勾起大家的一些回忆?


他们都曾爆红过,绚烂过,被人追捧过,但没过多久,新鲜劲儿一过儿,忙碌的生活还再继续,这些“幸运儿”就会被遗忘。


那现在的他们,到底在哪里,人生到底有没有被改变?


这部纪录片或许会给我们答案:


《梦与路:小镇青年 双面人生》。


纪录片不长,一共三集,一集一个人物,每集大概17分钟。


第一集是一直强调“国际范儿”的庞麦郎



第二集是他们,标榜着时尚和另类的杀马特们



而第三集镜头却对准了一个女性:用多维空间和量子力学写小说的北京育儿嫂范雨素



虽然出名的方式不尽相同,相隔的时间也有些遥远,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曾是小镇青年


他们渺小又默默无闻,有梦想却不切实际。


本来可以自己做梦,但不曾想,命运给了他们一小段时间的眷顾,让他们从上万个默默无闻的小镇青年中跳到大众的眼前,变成一个人人皆知的小镇青年。


这究竟是好还是坏?


又或者只是一段黑色幽默。


不想当歌手的庞麦郎不是好陕西人


2014年,就像无数的网红歌曲一样,《我的滑板鞋》一夜之间便火了。


全长170秒,共413个字,仅在虾米音乐上就有818万次的播放。



一时间,“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在光滑的地上摩擦”成了全民金句。


不只是音乐网站,“滑板鞋”也出现在了各大综艺节目上,明星们夸张的演绎,只为搏观众一笑。



随着歌曲一起走红的还有一位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青年约翰逊·庞麦郎。


由此,人们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身材消瘦,脸颊上有着常年日晒留下的绯红,土里土气,还操着一口乡音。



而纪录片就从他的第四十场演唱会开始。


就这么一个人,都能开四十场演唱会,第四十场还是在北京?


是的,数量上是足了,但情况是否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呢?


12点不能睡觉,买了高铁票,连夜坐火车从西安到北京,只因为票价便宜一些。



说是演唱会,只是在一个小酒吧,来的也就寥寥几十人。


结束后只有四千多还要付给酒吧老板两千八的场地费。



可以说,过的并不好,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梦想买单。


但你如果非要评价庞麦郎,给他一个标签,真的很矛盾。


自负、怪诞,却又渺小,自卑


他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歌手、是艺术家,就要给大家带来喜欢音乐,好看的节目。



为了这个歌手梦,不停的写着新歌,更换着更入流的造型。



但他又从不敢真正的正视自己,承认自己。



以为换个名儿、把自己的小镇称作古拉格镇、天天把国际范儿挂在嘴边,就真的能融入这个新的世界,摆脱原来生活的地方。


他真的很纯真,很认真的在做梦。


但媒体和大众又何尝不是背后的推手。


就像《上帝保佑美国》里的一句台词:“我们在社会中寻找最弱势的人,把他们推上舞台加以嘲弄,把嘲笑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运动和娱乐。”


杀马特宇宙让人“很自信”


接着,让我们的记忆回到十年前,2008年,那时候互联网还是个新奇的玩意儿。


在这个新奇儿的玩意上,出现了这么一群人。


他们飘逸着五彩缤纷的秀发,身披地摊爆款紧身裤,带着耳环贴着纹身,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体内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他们有个尊贵的名字——杀马特



好了,剧主立马想起了至今还躺在QQ空间里的照片,还有说说里的火星文,想立马删除一万次。



不只有这些,还有那专门为杀马特们创作的歌曲。


“杀马特,杀马特,洗剪吹洗剪吹,吹吹吹”。



大家看到的是这些人在网络上不断的挑战着主流审美,可他们的心理又有谁知晓?


生长在小镇里的他们羡慕着城市的生活,年纪很小就出来打工,不愿回到家乡,没有文化做不了脑力工作,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拿着微薄的薪水。


急于融入,又理解不了城里人的时尚,只能自己凭着想象,努力的打扮的像城里人,外型上的改变给了他们自信。



可他们也懂得,生活不会包容他们的怪异。


去上班,当个打工仔,就得平平常常。



说了这么多,杀马特的创始人是什么样呢?


杀马特分为四个家族:达人家族,视觉系,残血和王子世家


安文轩是达人家族的创始人,从前的他是这样的。


在最辉煌的时期,他手上的QQ群有二十多个,全家族前前后后可能超过了一万人。


但自从2009、2011、2013年的三次反杀马特风暴后,这个族群慢慢消失了。


曾经的“杀马特教主”也慢慢变成了一个穿着简单T恤,留着平头的普通人。



虽然这个群体已经“下线”,但这何尝不是那个时期这些青年想要融入群体的一种另类的方式呢?


有着一颗“科幻梦”的育儿嫂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


2017年,就是这句话,让《我不是范雨素》这篇万字自传式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真挚淳朴的文字,细腻动人的情感立马打动了所有人。



要说对庞麦郎和杀马特还有一些或嘲弄或可怜的心理,那么对于范雨素,剧主只有敬佩


这是一位从乡村逃出来的女性,不只是逃离了酗酒的丈夫,更是逃离了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小地方。


来到北京后,范雨素当起了一位普通的育儿嫂,住在8平米的破败出租屋里,空闲时安静的读书写作。


不为名和利,阅读是她真正的伙伴。


她喜欢去潘家园旧货市场买书,买到一两块一本的书,她会觉得自己赚到了。



她还会自嘲说:每天我看见什么东西,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多少钱,就是过这种很俗气的日子。”


可就是这么个“俗气”的人,在走红后却倾慕庄子和苏轼超然和自由的状态。


出不出名不是她能选择,但要不要卷入名利这洪流完全取决于她。


她的选择的就是不,“任何人都不能绑架我”。



逃离城市,躲进皮村,每周参加文学小组的课程,闲暇时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她是一位真正的“文字精灵”


这种境界,剧主真的是自愧不如。


这是导演邢维和他的团队用半年时间制作出的记录片。


他只想知道,当媒体大军不再惶恐乱炸,这些“过气网红们”如何看待镜头?


是慌乱,还是继续强调自己的梦想,又或是怪罪这个时代。


不再被消费,努力做自己,或许就是他们最好的结果。


就像是片子在最后一集的末尾,用契科夫的话回答了片头的问题。



责任编辑:米酒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