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通过!增城这13个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有没有你村?

增城日报

增城日报

点击“关注识别二维码

 


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

获2017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的74个村落

我区共有13个村

顺利通过广州的考核验收

获2017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

  近日,广州市美丽乡村工作办公室会同市相关部门组成美丽乡村验收小组,按照美丽乡村验收细则的工作要求,对增城2017年13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开展实地验收工作。为期两天的实地验收考核,我区13个市级村顺利通过广州的考核验收。


2017年广州市增城区美丽乡村名单



序号

美丽乡村

所属区

所属镇(街)

1

增城区

新塘镇

乌石村

2

增城区

石滩镇

岳埔村

3

增城区

石滩镇

塘口村

4

增城区

仙村镇

竹园村

5

增城区

永宁街

路边村

6

增城区

荔城街

群爱村

7

增城区

荔城街

棠厦村

8

增城区

增江街

联益村

9

增城区

朱村街

联兴村

10

增城区

中新镇

濠迳村

11

增城区

小楼镇

江坳村

12

增城区

正果镇

大冚村

13

增城区

派潭镇

水口冚村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我区把握好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据各村实际情况,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江坳驿站


创建成效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13个市级村的“三站四公五网”(服务站、文化站、卫生站,公园、公厕、公交、公栏,路网、电网、水网、光网、消防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日趋完善,村容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基层治理得到有效充实;特色乡村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联动发展的乡村集群;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共建设(改造)村道约9.5公里、绿道约8公里、休闲小公园24个、桥梁2座、文化室2个、公厕4个、路灯92盏、停车场15个、环境综合整治面积约16.2万平方米等,实现乡村宜居宜业环境全面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路边村项目建设前后


01
增城区新塘镇乌石村



  乌石村又名张大村,该村位于新塘镇东部,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亩,林地面积265.5亩,离镇政府8公里,广园高速公路从村北侧边通过,道路交通方便。下辖6个村民小组,450户、1402人;外来人口约500人。建村始于南宋,原张姓居住。元设乌石马驿于此。明洪武(1372),增城设乌石巡检司于此,故村以乌石为名。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40万,主要来源为土地、自建厂房出租。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出外务工、经商,村民人均收入8200元。村有民营企业20家,大多数为服装加工企业。 
  在农业方面,乌石村农业种植以香蕉、蔬菜为主,种植面积达300亩。目前,乌石村已实现“六通”(通水泥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公共汽车)。交通便利,环境整洁。 



02
增城区石滩镇岳埔村




  岳埔村位于增城区石滩镇最南部,东邻凰埔村,西邻仙村镇,南邻东莞市,北接石厦村,地处增江、东江和西福河“二江一河”的交汇处。岳埔村占地面积约 5.4平方公里,全村下辖28个合作社,约1015户,总户籍人口5954人。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集体农业承包、鱼塘出租、物业出租等,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6万元,人均收入约1万元。农业种植以蔬菜、水稻、石榴、香蕉、荔枝、龙眼等农作物为主。

  岳埔村的农田资源非常丰富,是广州市蔬菜专业村,是广州市“菜篮子”重要组成部分。村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村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侨、古树和古街巷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岳埔袁氏宗祠、袁华照(袁虾九)故居、北帝庙、西湾桥、大仁塘和官海口等。同时,村内河涌纵横,使岳埔村民养成了爱好游泳和划龙舟的传统习惯,每到夏日大小河涌便成为村里孩子的天然泳场,岳埔村历史来为省、市游泳队贡献了多名游泳健儿曾经被定为"广东省游泳之乡"。



03
增城区石滩镇塘口村




  塘口村位于增城区东南部,石滩镇中部,距离增城城区约6公里,石滩镇中心区约7公里,并与石滩镇中心区隔增江河相望。全村占地面积约 3.2 平方公里,下辖10个经济合作社,共530户,户籍人口1820人。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集体农业承包、鱼塘出租、物业出租等,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6万元,人均收入约1万元。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和荔枝等农作物为主。

  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村内有三个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宾赐书室、瑞兴书室和人民公社大饭堂。此外,还有一些祠堂和古朴的民居等。



04
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




  竹园村是一个融合历史与具有典型岭南水乡生态特色的村庄,临近西福河和东江河的交汇点,生态环境自然优美。全村面积约2.74平方公里,全村共800户,约3000人。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种植和外出务工,是广州市水果生产专业村,盛产荔枝、龙眼、黄皮果、番薯、花生等农产品,广州地区最早熟的荔枝(“竹园涌”三月红荔枝)就出自这里得天独厚的荔枝岛,极具生态休闲开发。 



05
增城区永宁街路边村



古建筑群


  路边村是增城区永宁街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永宁街东北部宁西片区,全村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1285亩,耕地面积2700亩,森林覆盖率60%。下辖8个经济社,总人口约1700人。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156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11807元升到2016年底的19724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农家乐收入、劳工收入、房屋和土地出租收入以及种植荔枝、黄皮、龙眼、迟菜心等,已建成蔬菜生产基地和兰花基地等产业。

  路边村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其中有多处市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如古祠堂(子俊李公祠、挺三李公祠等)、古碉楼(乾佐楼)、古书室(四景李公书室)、古井等。路边村将结合美丽乡村、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建设,激发古村魅力,拉动路边村经济和人文发展,同时依托南香山生态旅游的开发,走好生态发展之路。


06
增城区荔城街群爱村



荔枝基地


  群爱村位于增城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村域面积为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14亩,耕地面积329亩,园地面积3460亩,林地面积4845亩。村域范围内仅有一条7米宽的对外交通道路,村内居民点非常分散,以合作社为单位沿着村内唯一的对外道路两边布置;最东南端的少塘与最西北端的新兴之间相隔3.2公里,需经过新联村和蒋村才可进入村庄范围。村庄属于城边村。村庄人口共有1000人,共293户,农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约9011元。


  村庄有新兴、田心、围肚、禾塘、新围、罗上、少塘、桐油窝八个自然村,全村8个经济合作社。村内大力发展农业,林地、果树种植,有自然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群爱村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青山绿水。沿对外主路有清澈见底的小溪,可利用打造公园式的村庄景观。群爱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在清代形成规模,并流传至今。村内有宋元时期的百花林摩崖石刻,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07
增城区荔城街棠厦村




  棠厦村位于增城中心城区北端,北通小楼镇,南与木潭村和龙角村毗邻,东接庆东村,乡道328横贯村庄,距离城区约12公里,属于远郊村(田园型)。辖26个经济合作社,21个自然村,村庄总人口4075人,共1058户,农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约10951元。土地总面积约1035.7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37.39公顷,耕地176.58公顷,林地427.61公顷,园地280.96公顷。村内有4个菜场、3个果场,以种植新鲜蔬菜、玉米、荔枝等经济作物为主,冷库、大棚、喷灌技术等广泛应用,规模化、公司化发展初具雏形。此外,村内拥有1处增城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卞龙堂,距今约有200多年历史。



08
增城区增江街联益村




  联益村位于增江街北部,增正公路和从莞深高速贯通村庄南北,区域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含太子坑森林公园),耕地面积1300亩,分布有大面积山林,森林覆盖率达85%。下辖12个自然村(东街自然村为增城古县城遗址),16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2150人,548户。2016年村集体收入约35万,农民人均收入约1.1万元,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以及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  

  近年来,利用增江河畔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太子坑林场的丰富自然资源,联益村建设了一条约10公里的临江绿道及太子坑森林公园,通过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能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09
增城区朱村街联兴村




  联兴村位于朱村街北部,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650 亩,全村辖8个合作社,共有户籍人口1420人,非户籍人口 80 人。村民人均收入 5000 元,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务农 ,村内主要种植水稻、玉米 。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120 万元,主要来源为林地、山地等出租 。



10
增城区中新镇濠迳村




  濠迳村位于中新镇西北部,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00多亩,村户籍人口有1129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129人,共309户;流动人口8人。村辖内2个自然村,8个经济合作社。通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民人均收入17239元。濠迳村村民主要收入:外出经商、务工,种植杨桃。


11
增城区小楼镇江坳村




  江坳村是广州市增城区北部的一个行政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农林用地面积587.24公顷,森林覆盖率65%。下辖17个经济社,农户739户,总人口3903人。通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江坳村正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走上小康发展之路。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8.7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3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11998元上升到2016年底的12957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农家乐收入、外出劳工收入、旅游农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种植火龙果、葡萄、沙糖桔、水稻、蔬菜等。


12
增城区正果镇大冚村




  大冚村位于正果镇中南部,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由9个合作社组成,共208户,1035人。该村耕地面积1200多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荔枝、龙眼、丰产林为主。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种植黄秋葵、注资自来水、注资石金钱龟等。



  古朴优美的大冚村有着不少风格凸显、保存完整的祠堂,村居配套设施比较齐全,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近年来该村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逐渐兴旺,还打造出集生产、销售及休闲为一体的大冚黄秋葵种植基地、水晶火龙果种植基地等,相关的产品逐渐成为正果特色农产品的新品牌。



13
增城区派潭镇水口冚村



  水口冚村位于派潭镇东部,东临万能村,南接黄洞村,西靠湴汾村,北挨小迳村;县道292从村庄西南侧经过,距派潭镇区约7km。村域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44.51公倾,耕地面积93.64公倾,森林覆盖率93.8%。下辖13个合作社,农户328户,总人口为1769人。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瓜果、蔬菜为主,辅以其他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有荔枝、莲花、乌榄、樱花、龙眼等。

  水口冚村形成于明清时期,是典型的规模较大客家古村落,整齐的村屋是见证历史的古建筑。该村的自然风光旖旎、空气清新、生态资源丰富,宜居宜游,村内有风水塘,村外山川秀美,田野广阔。



今日精选


  重磅!2018年上半年增城重点项目进展出炉,快看你家附近都建了什么?


  大力度!增城交警7月以来查处违停3678宗,电动自行车也......


  最新!地铁21号线、13号线又传来好消息,看看是啥?

来源:魅力乡村大美增城、朱村微生活、增城区石滩镇、

责编:黄家荣 编辑:赖衍瑶

编审:曹剑萍

增城日报全媒体出品

合作、报料联系小编微信号 :zcrb-qmt

增城日报


增城区石滩镇


平安增城


增城商务

广州增城发布


增城区小楼镇


增城河长


增城群文


文明增城


美好增江街


增城环保


增城扫黄打非


廉洁增城


朱村微生活


广州增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