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项目1个,广东省级项目3个!增城五大行动助力非遗振兴

增城日报 2020-08-18



  近日,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我区于7月7日印发了《增城区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

●实施非遗保护机制建设行动

●实施非遗保护深化行动

●实施非遗传承创新力提升行动

●实施非遗融合发展行动

●实施非遗传播力拓展行动


全面部署了18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促进非遗发展振兴

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设和完善非遗保护机制 

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根据《方案》

我区将实施非遗保护机制建设行动

通过加强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

规范非遗名录管理

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

建立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机制

提升我区非遗保护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方面

  ■ 将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建立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我区非遗保护工作。

   强化区非遗保护中心职能,落实专职非遗工作人员,制定《增城区非遗传承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和评审、传承基地认定管理、资金使用等工作制度。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方面

  ■ 将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且技艺性强的项目,探索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团体。

  ■ 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习义务情况考评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 参照国家、省、市的补贴标准,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给予资金补助,补助标准为0.5万元/人·年


深化非遗保护措施 

推动重点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方案》指出

将实施非遗保护深化行动

通过广泛挖掘非遗项目

加强非遗理论研究

深化重点非遗项目保护

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

进一步深化我区非遗保护工作


加强非遗理论研究方面

  将设立非遗研究课题,引导本地高校和学者开展非遗理论专项研究。

重点扶持增城榄雕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 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和现状,还将实施分类保护,重点扶持增城榄雕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以舞貔貅、客家山歌、汉乐、粤曲、醒狮等项目为重点,通过设立“非遗传习保护单位”,在剧场、文化广场、旅游景区、乡村舞台等固定演出场所常年开展驻场演出的表演团体纳入扶持范围,推动重点曲艺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 荔枝文化旅游节、何仙姑文化旅游节、派潭客家文化旅游节、正果畬族盘瓠王节为重点,鼓励传统节庆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传统节庆文化的时代内涵。


多样化设置非遗展示场所 

提升非遗传承创新力



按照《方案》

将采取多样化设置非遗展示场所

以及设立非遗传承基地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

非遗工作站等方式提升非遗传承创新力


多样化设置非遗展示场所方面

  ■ 将引导非遗项目集聚化发展,在非遗集中的区域设立非遗一条街(巷),形成集聚示范效应。


  ■ 充分利用配套文化设施设立非遗项目展示馆,在区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场馆集中设置非遗展区,镇街设置非遗展示场馆,根据需要建立非遗专题的公共文化设施,用于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收藏和研究。

设立非遗传承基地方面

   加强非遗传承、传播载体建设,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申报设立非遗传承基地,通过教学、传习、培训、研究、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播。


   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广州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方案(2018-2020)》,鼓励在已有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模式基层上拓展创新,设立不同类别工作站,并积极向广州市申报市级非遗工作站,建设1个以上的市级非遗工作站。


实施非遗“五进”工程 

促进非遗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

将实施非遗“五进”工程

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

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

拓展非遗保护领域


非遗进校园方面

  ■ 推动非遗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非遗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对优秀岭南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自豪感。


  ■ 支持中小学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结合本区特点,将粤剧、客家山歌、汉乐等纳入音乐课,将舞貔貅、醒狮等纳入舞蹈课,将榄雕、剪纸等纳入工艺美术课,推广非遗空中课堂。


  ■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鼓励开发非遗旅游

   加大与专业旅行机构的合作,鼓励有序开发非遗旅游线路。

   推进景区内非遗项目的发展,支持在景区建立非遗体验游,树立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

   支持民宿引进非遗项目,推出传统文化体验场地。

   推动非遗创意产品开发利用,组织举办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大赛,获奖作品优先进景区、进博物馆。

   大力推动以非遗项目装饰旅游问询中心。


打造非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拓展非遗传播力



《方案》明确

将采取实施非遗影像记录工程

培育非遗传播品牌

举办湾区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打造非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等方式

进一步拓展我区非遗的传播力


  为全面系统地记录我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尤其是记录当下非遗项目的现况,我区将对榄雕、舞火狗等传承环境或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传承面临困难的项目,优先进行抢救性记录。



   同时丰富记录手段,加强成果保存与转化利用工作,开展一批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历史资料片拍摄工作


  为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以非遗为纽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我区还将积极举办粤港澳三地粤剧、醒狮等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保护、宣传和利用好大湾区的非遗资源。



   加强非遗国际传播,充分运用非遗资源,讲好增城非遗故事。


  利用国家、省、市知名节会、配合文化交流项目,参与省内外文化交流,推动増城非遗走出去。


  ■ 支持非遗产品作为区政府对外宣传品,支持非遗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打造非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增城区共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几年

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取得可喜的成绩

期望社会大众能进一步提高认识

关心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增城区共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涵盖民间美术、民间音乐、

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技艺等8大项

其中



  ●国家级项目1个,广东省级项目3个,广州市级项目4个,增城区级项目19个。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共32位传承人(1人重合,既是省级传承人,又是区级传承人),广东省级代表新传承人2人,广州市级传承人6人,区级传承人24人

  2020年,我区加大非遗申报工作力度,截止7月,已新成功申报广州市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2名,增城区第五批区级非遗项目8个、区级非遗传承人4名,并计划在下半年拟申报广东省级非遗项目2个,全力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


《方案》全文

可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阅读


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玉娴

编辑:黄艳枫

编审:陈婕妮

审核:曹剑萍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合作、报料联系小编微信号 :zcrb-qmt


在疫情低风险地区怎么戴口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