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阮周林:西浦英语专业毕业生优势逐步凸显

2015-06-09 世界教育信息 西浦招生
浦小西说:

本访谈选摘自《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5年第10期。原文章标题为:在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进程中推进语言与文化研究。

人物简介

阮周林,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与文化传播系创始系主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雷丁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术英语、第二语言写作、语言学习中的自我调控和元认知、外语教学法、话语分析。在访谈中,阮博士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科发展,英语与文化传播系的国际化课程设置,学术英语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高考英语的思考。


从语言文化系到
英语与文化传播系
1注重整体平衡和跨学科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阮博士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西交利物浦大学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起步。2009年,学校委托您协助创立英语与文化传播系。作为创始系主任,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该系成立的背景、发展特色和未来规划。


阮周林: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均以理科、工科见长,两所大学之间已有多年的合作。西浦创办之初,从两所母校的优势学科起步,设立了计算机、工程、商学、数学等学科,两年后开始筹划创办语言文化系。2009年,考虑到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科均衡的需要,西浦在第三届招生时开始增加人文学科,招收英语专业的学生。当时的语言文化系主要开设两个专业:金融英语和国际商务英语。这两个专业均是复合型专业,既有英语课程,又有金融或国际商务课程。语言文化系的课程设置主要立足于以下两点。


第一,国内英语专业与国外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多次讨论英语专业的定位问题。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语言技能之外还应该学什么?经分析,我们发现国内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有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外,不像生物、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那样具备明显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因此,部分大学开始考虑对英语专业进行以具体内容为依托的教学。但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呢?传统而言,英国的教学内容是文学和英语语言本体研究,我们系在此基础上,把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作为学科内容融入课程。这样,课程不仅达到了英国学科的专业要求,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我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会被授予英国利物浦大学本科学位。


第二,结合本国学生的需求,注重英语的专业用途。我们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把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在大二及更高年级,仅保留翻译和口译这两项需要进一步训练的语言技能课程,将语言学的知识、理论与商务英语、金融英语等具体的语言应用相结合。比如,对于金融业的商务文本,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读懂它,而且能知道这些文本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语言学知识,并能解释其内涵。


因此,我们系的英语专业,既不同于国内过于重视语言技能训练的英语专业,也不同于英国大学传统的英语专业。和国内的英语专业相比,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技能的培养;和英国大学传统的英语专业相比,我们注重语言学理论知识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传媒等专业领域的运用,凸显英语专业的应用性,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又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语言文化系从2012年起更名为英语与文化传播系,学科方向从最初的英语语言学扩展到英语文学,逐步涵盖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将特别强调跨学科研究和发展。

擅长理工
重视人文
2国际化的学科定位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的两个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理工类专业历史悠久,成果颇丰。因此,西浦很自然地把人机交互、纳米技术等确定为核心研究领域。同时,我们注意到贵系的语言、传播、文化等人文学科也被列入了西浦的核心研究领域。请问,该定位对贵系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有何影响?


阮周林:在教学方面,西浦的英语专业不同于一般国内高校的英语专业,也不同于英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我们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语言学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本体研究、双语现象研究等。此外,文化和传播也是热门课题,包括新媒体、数字媒体等。因此,西浦把语言、文化和传播定为核心研究领域的做法,无论是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还是教师科研,都是有一定好处的。西浦希望本校相关领域的教师能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成果。西浦对此也颇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教师基本都具备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任教的经验,全球化、国际化的办学方针使得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西浦英语专业毕业生
优势逐步凸显
3源自严格的质量监控


《世界教育信息》:请与我们分享一下贵系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或经验。


阮周林:毕业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对我系部分毕业生跟踪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且我系毕业生的学术素养高于一般高校毕业生。我系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会申请去英国和美国的高校攻读硕士,他们在申请硕士课程的初期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和学术技能,已经成为明显的优势。到国外后,我系学生能够较快适应新的生活。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国外学习硕士课程时,可能会对写学术论文、做文献综述等感到不适应,而我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得心应手,会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浦目前招收的学生在某种角度上讲,(高考分数)进入不了国内顶尖院校的,但他们毕业后能具备英语沟通能力和某些方面的学术素养,这说明学生能在西浦获得优质的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西浦英语与文化传播系的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英国高校的生活,这得益于西浦的哪些具体做法?


阮周林:首先,西浦强调学生的学术英语读写能力;其次,从大二开始,西浦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借鉴了英国高校的体系。学生要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不能仅学习教科书的内容,还要把教师推荐的阅读材料吃透。此外,西浦有非常严格的考试制度(包括出题和评分),对考试质量进行控制是西浦的优势。首先,由任课教师拟出期末试卷,再由另外一位教师对试卷进行检查;然后,将试卷提交给利物浦大学校内外审专员检查;最后,将试卷提交给利物浦大学校外的外审专员检查。这些专员由英国其他高校的教授担任,他们非常熟悉英国的高校体系,其任务是确保西浦的试卷能够与英国同类大学的试卷难度相仿。这样能够保证西浦学生的成绩与英国高校学生的成绩有较高的可比性。  

百花齐放中的
学术英语研究
4西浦的科研特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系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或经验?


阮周林:我系的科学研究主要是由各位教师基于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的。西浦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地,一部分是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中国教师,另一部分是有高校任教经历、来自英美等国的外籍教师。他们的学术背景、年龄层次各不相同。西浦鼓励教师在其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鼓励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您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学术英语研究,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该领域的新进展?


阮周林:目前,学术英语是国内的热门研究领域。学术英语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一些海外学生直接进入英国高校读书,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为此,英国高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以帮助海外学生适应英语授课。英语作为高校教学语言,在英美国家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逐渐兴起,学术英语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在过去的20年里,香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以及教育部一系列鼓励双语教学政策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做法与效果,从而使学术英语成为研究热点。


学术英语是在大学英语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大学英语改革中,除了减少课时之外,我们还要知道教师应该教什么。10多年以前,中国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而现在高中生毕业生的词汇量已经达到三千~四千,能够进行简单写作和基本的英语口头交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大学显然不能继续教授以前的课程,而学术英语就有潜力解决大学英语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当然,部分专家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学英语侧重语言技能培养,学术英语侧重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可以互补。


对于是否需要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问题,我认为,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学科知识的传播都是以英语为语言载体的,学生应能够通过英语直接获取学科知识,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同时擅长中英双语,既可以通过母语运用学科知识,又能够用英语获得学术知识。


学术英语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对学术英语文本进行分析,目的是帮助人们读懂英文文献,学会用英语写学术论文,听懂专业英语课程。目前,国内对于学术英语的研究大多限于观点论述和经验总结,缺乏实证数据和实证研究。为了获得长期性的实证数据,我们正在追踪一组西浦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数据,分析学生在全英语教学环境中的英语学术写作发展轨迹。同时,我们也希望进行院际、校际长期追踪对比研究。例如,对比研究西浦全英语教学环境中的大学生与中文教育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上的异同。欢迎各界同仁和我们一起进行学术英语研究。


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研究。比如,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到类似西浦这样的全英语授课环境中学习时,会碰到哪些语言困难?他们的学术英语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学习观念、学习策略等个人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的?许多高中毕业生理想中的英语授课教师是“地地道道的美英人”,但西浦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并非所有教师的母语都是英语。西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非英语母语的教师,这些教师用英语授课时往往会带有本国口音。学生对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的认识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考中取消
英语科目的说法
5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世界教育信息》:感谢您分享学术英语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作为长期活跃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学者,您对高考英语学科降分甚至取消高考英语的说法有何评论?


阮周林:近期对高考英语降分乃至取消高考英语的讨论,是我们过去对英语教学特别重视的钟摆效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英语课程在中学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语文、数学,而现在把它“摆回去”的做法,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因此,高考取消英语的说法,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还有人建议将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科目,这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语言测试有其专业性。比如,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才逐渐建立起公信力,尽管其自身也有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抹杀它们的作用。英语考试社会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的社会机构能够承担高公信力的语言测试; 其次,即使社会化考试可以运作,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美国的托福考试有了长达50年的经验积累,才成就了这一广为人们认可的社会性考试。


尽管国内有人反对高考制度,但我国的高考制度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的认可。澳大利亚有不少高校(如悉尼大学)根据高考成绩来录取我国的高中毕业生。政府主导的高考制度,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尽管有一定的弊端,我们也不应对其全盘否定,而应通过改革,克服现有弊端。而在高考中取消英语科目,试图短时间内让社会组织负责实施类似的考试的想法,是对英语高考的全盘否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