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伊宁:心之所向,野蛮生长

浦小西 西浦招生 2022-09-10


周伊宁

南宁市第三中学校友

西交利物浦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四在读

已被伦敦艺术大学时尚电影与数字媒体研究生专业录取



西浦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是:

心之所向,野蛮生长。

不论是有意无意,

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

但有时我也会想:

这些决定是遵从了我的本心的,是满足了我的喜好的,那又有何不可呢?

特立独行也好,孤注一掷也罢,

既然心生向往,自然要去探上一探。


自觉:认识自己


我是幸运的,我一直都这么觉得,因为我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大量独处和自省的时间让我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小我就对视觉方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自从初中迷上看电影之后,即使是在只有半天休息的高三,我也每周不落地去电影院报到。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有一次去看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在片尾有很长一段的幕后花絮,其中讲述了美术部门怎么样布置福尔摩斯的房间,甚至是墙上不起眼的弹孔设置都要考虑人物背景、性格和故事情节,这不知不觉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对电影电视的浓厚兴趣使我选择了广播电视学,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它不用学数学。

 

另外,出于追星的缘故,从小学起我就对视觉呈现相关的知识十分感兴趣。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打打闹闹间自学了一些基础的平面设计,没有想到这个技能在我学习电影制作,参加社团活动,甚至是申请研究生的时候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大一时,我还参加了电影社,并且加入了设计部,运用我的平面设计技能为社团做了很多宣传。当时的设计部,在我加入时不过只是刚刚成立的新部门罢了,大家只能手牵手摸索着过河。突然拾起平面设计的技能,我像是着了迷般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恶补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软件技巧,提高审美。当真的看到自己制作的海报被大大地印出来放在FB门前时,当知道我和朋友制作的社刊被老师当模版时,那种成就感真是使人飘飘然。


电影社的经历在我短短二十年人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包括在设计部的任职,在摄制组参与的几部电影的制作,甚至误打误撞体验了一把当大电影节一等奖片子的女主角的感觉。虽然当时对于拍电影还是一知半解,但是我结交了非常多有艺术天分的革命伙伴。


那个曾经是杂物间的112,那里面永远有一股特殊的味道,那里面永远乱糟糟地堆着器材和道具,那里面永远有人在吃外卖,聊大天,打游戏。那个小小的电影社工作室承载着我满满两年的记忆。

自省:明确方向


作为广播电视学的第一届学生,入学前我已经做好了当一个没有前辈、没有完善的设备、没有丰富的师资的“小白鼠”的心理准备,然而学校对于我们的重视时时出乎我的意料。


真正进入系统的电影电视学习之后,我了解了很多电影的种类。通过大大小小的项目,我也几乎将所有的职位尝试了个遍:编剧、导演、摄影师、剪辑、艺术指导,甚至是演员。虽然我还是秉持初心,在最终项目中担任了艺术指导的角色(这也可能是我以后发展的方向),但我依然对于担任导演和摄影师充满了野心。多多尝试不同的职位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因为电影是团队的艺术。

在影视大楼没有建好的情况下,学校依然努力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给我们。源源不断购买设备,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每周在苏州电视总台演播室的电视实操课,仅一个小时租金就要5000元;另外,还有在老师的带队下前往韩国参加釜山电影节,我们得以提前观看很多不会在国内上映的片子,也参加了很多主创交流会。拿着一张票,走进电影院,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播放怎样的片子,这真是太刺激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年的老师们的引导下,我发现比起故事性,更看重视觉上的协调和舒适。于是,我爱上了实验性电影和胶片摄影,他们成为了我不管是记录生活还是工作媒介中都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成为了我选择研究生专业的重要理由。


自问:孤注一掷


正如选择大学专业一样快速而坚定,我在大一时就已确定了研究生院校和方向 —— UAL(伦敦艺术大学)的 Fashion Film and Digital Production(时尚电影与数字媒体),一个综合了我所有爱好的专业。

 

2017年,大一暑假,我跑遍了伦艺的北京和上海办事处去咨询相关信息,还去广西电视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电影的喜爱。

2018年,我学习并通过了雅思考试,还在开课前20天申请参加了UAL的夏校,这段经历让我对伦敦自由的艺术氛围和UAL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心生向往了。


2019年,我用了一整年去准备作品集,因为想申请的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融合性项目,而且全世界仅有一所学校有我想学习的这个专业。不像其他同学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和不同的专业,我只有一次机会。


这样的孤注一掷,真的不敢说因为自己有多么自信。相反,自我质疑常常围绕着我:我能拿到offer吗?我做的东西是最好的吗?我拼尽全力了吗?我还能怎样提升呢?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尽全力去拼一把,那真的会很遗憾吧。

为了申研,我在一年的时间准备了三个outcome完全不同的项目,两段时尚行业的实习和一篇学术论文,最终当场面试成功。

 

面试后,我反思了一下,不得不说西浦给我们提供了太好的平台。一是全英文教学让我能很快适应英语交流,可以清晰地用英文向面试官表达我的想法;二是四年培养的国际化思维方式,扎实的学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我在面试时得到了面试官的高度认可。另外,因为学校临近上海,我可以常常去看各种艺术展览,甚至去我最向往的not Showroom和Labelhood参与时装周的实习。这些在我的简历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励:孤独前行


大学专业,Film and TV Production,刚招收第一届学生;电影社,设计部,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研究生申请,时尚电影与数字媒体,仅有一所学校于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不论是有意无意,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

 

但有时我也会想:这些决定是遵从了我的本心的,是满足了我的喜好的,那又有何不可呢?特立独行也好,孤注一掷也罢,既然心生向往,自然要去探上一探。我一直认为“热爱”是我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的,不是喜爱,而是热爱,必须同时要有热情和爱好才能支撑着一个人冲破重重困难和压力,头也不回地往前撞去。

 

当我将最喜欢的“电影”、“摄影”和“时尚”作为我一直前进的方向的时候,我也品尝到了将第一爱好当作专业痛苦。比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一个适当的放松调节的方式,因为从前最喜欢的看电影、看综艺和看时尚资讯都变成了一种学习。当我无法克制地从各种专业分析地角度去评判一部电影的时候,我失去了最初单纯欣赏故事的乐趣。

再者就是,结果不尽人意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是我非常满意的作品却被老师打了低分,要不然就是我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却被老师连连赞叹,甚至被选作范本。这种自我评价和外界反馈的不平衡时常拉扯着我,给我带来了很长时间的焦虑和抑郁。

 

但是,当偶尔我信心满满给出的提案一次性通过,被老师和同事赞扬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和快乐也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为这一点快乐和未来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我还是跌跌撞撞地走下去了。

 

不论如何,我始终相信,热爱就是最好的指南针。

最后,我想说,艺术作为一种很主观的科目,能遇到审美相同观念相通的伙伴实在难得。

人生漫长,能得三两知己,幸事一件。

即便路过,也是一道风景。

感谢所有的相遇和偏爱。

图文:周伊宁

编辑:王晓涵


更多阅读

剑桥学姐告诉你:永远坚定地做自己!

黄宇声:学问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拥有自学和研究的能力才是最宝贵的!

何元硕:保持好奇与上进,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