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会奶奶用手机后,她正在“积极变老”|校媒FM

中青校媒 2023-12-17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拥有自己的微信号,可能是进入“数字社会”的第一步。尽管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上网,读高中拥有了一部智能手机,但那时候不会想到,人和人的联络会像今天这样紧密。



上大学之前我注册了自己微信号,一个小人眺望地球,接着出现干净的列表。几乎是同时,70岁的奶奶也在微信拥有了第一个“数字身份”——她不太懂年轻人为什么要起一些怪昵称,微信名用了自己的真名,头像精挑细选,她找到一张我的童年照片,又被我改成向日葵的照片。


奶奶是拜托我帮忙注册账号的,原因是以前的老朋友都开始用微信联系,她感觉自己有点掉队了。


奶奶也有一部智能手机,是子女“淘汰”的旧机。对她来说,从老人机转换到智能手机难度相当大。于我而言,教会她基本的操作逻辑也很难。


一开始奶奶对这部手机的期待很低,第一是能打电话,第二是拍照,第三是看剧——这也是她的老闺蜜们告诉她的手机功能。


年轻人掌握这些并不难,从小我们每周都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掌握了一套更复杂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我们熟悉一台陌生电子设备的速度,甚至比认识一个新朋友还要快,只要掌握它最基本的操作逻辑,剩下的慢慢摸索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但这套法则并不适用在老年人身上。我曾在新冠疫苗接种点看到,三十分钟的观察期内,年轻人们一只手抵住手臂注射处,另一只总要颤抖着开始刷手机打发时间。但老人们常常是和结伴的其他人聊天,如果一个人接种,他们会经历长达半小时的寂静,做着年轻人尚不能理解的思考。


我也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年轻人为了教会家里的老人学习电子设备,做了厚厚一本说明书。坦诚地说,我当然希望帮助奶奶学会用手机,因为我无法想象自己离开手机、网络哪怕半小时。但当开课以后,我却总也无法做好一个称职的老师。


首先是手指的灵活度,奶奶每次操作几乎都是靠手腕发力,手指活动笨拙,所以她无论是记住我的几个连续步骤,还是自己再完整地复刻一遍,过程都十分艰难且缓慢。以在通讯录里添加联系人为例,我自认为讲得很清楚,奶奶好像“眼睛会了”,但是上手一做,就会出错或卡在某一步,可以说她至今没有掌握这个功能。


我也逐渐变得没有耐心了。奶奶拥有微信号以后,对手机的探索变多了,总再问我一些“新花样”,比如她想在微信上用表情包回复朋友的问早,或者是发起视频通话,有时我会用一句“你学不会”搪塞过去。她总会透露出失望的表情。


相比之下,爷爷的求知欲好像并不强烈,家里人给他配备了一部老人机,他出门很少带在身上,家里没有电话座机以后,几乎没人联系得到他。用年轻人时髦的话说,这是“数字断连”,主动切断和外界的数字联系。家里的电视变成智能款以后,操作页面变得极其复杂,甚至有时候我都要摸索半天才能找到切换页面的方式,爷爷就拜托我调到传统的各大电视台,怕按错键调到网络剧、电影页面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干脆常年盯着一个台看。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奶奶显然是不想做爷爷这样的“数字难民”,她会直接抱怨我没有耐心,来刺激我多教几遍。至少目前来看,她的勤奋成果斐然,发语音消息、手写输入、打视频电话,这些操作基本上她都会。有一天,奶奶让我帮她下载“小红书”,她想在里面找到一些做菜的短视频——以往的电视美食节目做什么菜不能自己决定,现在她想学什么自己就能搜到什么。


我的改变源于长期的侧面观察,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我从学校回家,奶奶的手机总是会缺失一些我之前帮她下载好的软件、视频文件,这是她拜托其他年轻人帮忙的结果。她的手机内存空间太满,而其他人帮她清理内存的方式,就是粗暴地卸载和删除,她只能一遍遍地强调,相册里有一些很重要的照片,千万不要删。数字化好像成为了年轻人的特权,老人们变成了如同他们身体机能一样的弱势一方。


但我觉得,这不是数字生活应该出现的结果,科技进步不应该是年轻人建立起小世界,“淘汰”银发族的方式。起码对于奶奶和我来说,视频通话的功能同等重要,她可以学得慢一些,但只要她需要这个功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她于藩篱之外。


和我一样,很多年轻人都很顾虑,把电子设备塞在老年人的世界里,担心会有坏的结果给我们自己带来麻烦:比如奶奶进入家族群以后,她总是转发一些伪科学、假新闻,我们要解释很多遍,什么应该相信,如果奶奶不会用手机,我们不用这么麻烦。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样的画面:快餐店里,老年人带着孩子,颤巍巍地拿出一张纸币,店员却让她用手机点餐,或者指指不远处的点餐机屏幕;我想起在地铁站里,也有老人在买票的机器前不知所措,身后效率至上的年轻人看看手表,不耐烦地催促,却鲜有人上前帮忙解决。


我想起“经验主义”,原来奶奶最习惯给后辈分享自己的经验,好像时代猛烈发展,有些社会经验总是风雨不动。现在,当她希望有人来教教她怎么用手机,世界上更多有用的经验好像被我们掌握。


我当然希望,奶奶起码成为同辈里用手机最熟练的老太太,不仅因为不想她在外被人默认会被数字技术“淘汰”。我发现,她在小小的屏幕里,找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快乐。


她的夜晚不再只是开着电视,男女主的吵架声音中,靠着枕头打瞌睡。有一天,她问我怎么给一个网文平台续费,她看了几章网络小说,觉得不比她年轻时候看的武侠小说写得差。


有时她想去逛个街,在车站打开导航软件,告诉身边的其他老太太,公交车还有3站路就到了,好像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其实是我教她学会了查站点、公交路线,虽然很费劲,但奶奶最终还是顺利出师了。


打开导航,这好像是我们闭着眼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在奶奶学会这以前,却要经常打开一张泛黄的全市公交地图,根据站点的最新变化修改线路的标注。


你看,优质的数字生活根本不是青年专属,科技能够在不同人身上实现价值,哪怕是满头白发的奶奶。


文字:陈宇龙

主播:张淇

剪辑:陈曼洁

视觉:陈宇龙

编辑:程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